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晨间科普 | 备好养生经,健康过大年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1-27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乙巳新春佳节至,欢聚莫忘养生经。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

01 美食佳肴需有度

腊月里的民俗有道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中国传统节日与美食关联紧密,其中春节期间的饮食最为丰富。 然而觥筹交错间,美食纷呈下,也潜藏着不少健康隐患。既吃好喝好,又舒适健康,这需要掌握一些饮食宜忌知识。


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给出以下建议。

餐桌上

1

合理膳食,保证每餐都吃到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芹菜、白菜、菠菜等都能很好地促进胃肠道蠕动。多用蒸、煮、炖等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煎炒,减少油盐摄入。“饭吃七八成饱”,避免让肠胃“超载运行”。

2

常吃解油腻、促消化的“消食菜”

例如,生萝卜能够消食下气,擦丝后以糖醋凉拌,入口酸甜爽脆。山楂麦芽汤煲也有助消化——陈皮10克,与炒山楂、炒麦芽、山药各15克一起浸泡半小时,之后炖煮100克猪瘦肉或乌鸡肉。

3

减少饮酒

饮酒加上饱餐容易诱发很多胃肠道疾病。不妨以茶代酒,或者选择低度果酒,尽量避免饮用高度烈酒。饮酒要慢慢喝,边吃边喝。酒后喝蜂蜜水、茶水,有助于解酒、缓解宿醉。另外,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严禁饮酒。

用餐后

1

户外走一走

尤其是本身脾虚、消化功能弱的人, 应轻揉腹部,活动关节,适当拉伸筋骨, 不仅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消化食物,还能流畅气血、疏通经络。

2

适时眯一觉

春节期间采购年货、做年夜饭、守岁熬夜、走亲访友、家庭聚餐对人的体力和精神消耗较大,容易疲劳。因此, 午后休息是为养生法宝,在缓解疲劳的同时也有利于胃肠消化。

作息上

1

规律进餐时间

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有自身生理节律,一旦扰乱便会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嗳气、烧心等症状。因此,节日期间应尽量避免因熬夜守岁、早晨赖床、走亲访友打乱进餐时间。

02 加强免疫防感冒

冬春季节气温寒凉,昼夜温差较大,跨区域移动人群多,因此流感多发。


“中医药膳和穴位按摩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杨志敏介绍道, 如果已经感冒,可以配合中成药和外治法, 根据偏寒、偏热或偏燥的中医临床表现,采用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策略, 在初期症状较轻时干预病程,减轻症状。


1

在药膳预防感冒方面,体质偏虚寒、易受凉感冒的人群, 适合饮用 生姜红枣黄豆汤 用生姜3—5片,去核红枣5个,黄豆一把(约30—50克),洗净煮制40分钟左右,便能祛寒散邪、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如有咽痛,关火前放入新鲜薄荷叶5克。

2

出现打喷嚏、咽干、咽痛等感冒早期症状的人, 可以喝柠檬薄荷蜂蜜饮。 做法是用盐洗净柠檬表皮,吸干水分后去头尾,保留果皮,刀切薄片,去核,放入杯中并用筷子将果肉捣烂,冲入半杯开水。水温降低后加入新鲜薄荷、半杯开水。温度可以入口时,再加1—2勺蜂蜜。此饮喝来味道酸甜,令人微微汗出、喉咙生津,能够起到发散风热、提高抵抗力、利咽作用。

3

按摩穴位方面,喉咙不适时, 反复挤压、放松双手大拇指桡侧指甲旁的少商穴、食指桡侧末端的商阳穴、小指尺侧末端的少泽穴,使之有酸胀感。这三个穴位分别属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太阳小肠经,按摩能够清肺热和大肠热,缓解咽部不适。

4

鼻塞不通时, 用手指揉按鼻翼外缘的迎香穴,以及拇指与食指并拢时手背最凸起处的合谷穴,使之有酸胀感,也能起到疏风解表、通利鼻窍、缓解咽痛的作用。

风寒感冒

如果已经出现了典型的 风寒感冒症状 ——怕风、怕冷,身体疼痛、头痛,咳白痰,流清涕, 宜用葱白、生姜、紫苏煮水喝,以辛温发散寒邪;经期女性可饮用红糖、生姜、黑豆、紫苏叶水,养血祛风。


外治法方面, 可用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39—42摄氏度,身体微微汗出即可。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以发烧为主,咽痛、口干、口苦,咳浓稠黄痰, 春节期间食肉较多者还会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将生萝卜榨汁,加入新鲜薄荷叶、蜂蜜,用热水冲服,达到清热消食导滞、顺气化痰的作用。还有部分人感觉咽干、鼻干乃至全身干燥,建议煮饮桑叶、枇杷叶、杏仁水,清热润肺止咳。有痰者可用雪梨炖川贝润肺化痰。


擦浴发汗的外治法能够协助退烧。 将等量桑叶、银花、艾叶煮制10分钟,然后用此水擦拭背部和四肢,注意水温不要过高,防止皮肤烫伤。


感冒患者在选择中成药时, 偏寒者适用辛温解表类药,偏热者则适用辛凉解表或清热解毒类药。 若痰多、咳嗽明显,可用化痰止咳类中成药。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勿食过多生冷、油腻食物和海鲜。

03 春季养肝促阳气

《黄帝内经》有云:“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思想,关注人体阴阳之气的生长收藏、升降规律。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关键时期。


“春季养生,首先养肝。 ”贺娟表示,这是因为肝气主生发,若肝气生发不利,易导致春季常见的抑郁、焦虑等问题。


1

辛味药有生发作用,所以在春季应适量食用辛味食物。 对于体质偏热者,宜吃辛凉之品,如绿茶、薄荷茶。对于平时手脚偏凉的阳虚体质,则可食用韭菜、生姜。

2

食补的同时,还应主动调节情绪,促进肝气舒畅。 春节期间,人们贴对联、窗花,吃团圆饭、拜年,这些传统民俗都意在展望新气象,营造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肝气生发。

3

春季黑夜渐短,白昼渐长,气温开始回升。 在起居方面,可以通过调节睡眠时间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适当晚睡、早起,呼应天地之气。早起后可以出门适当运动,比如打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爬山,对促进阳气生发有重要作用。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欢迎订阅“《人民日报》·AI读”手机报。每日为您提供权威、及时的新闻资讯,通过AI技术语音播报,带领用户聆听品质新闻,随时随地了解时事动态。扫描图片二维码订阅手机报,获取《人民日报》每日热点新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