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这些神话,为何不断创造“神话”? ·  昨天  
澎湃新闻  ·  “六边形战士”张伟丽,再次卫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健康】紧急提醒!即将40℃!气温每升高1℃,这种病人就多一波…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1 12:51

正文

各位,三伏天将于明天正式到来了!


中央气象台今天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黄淮、四川盆地、湖北西部、江南东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属于加长版,更加要注意!


2017年三伏天(加长版)

初伏:7月12日到7月21日;

中伏: 7月22日到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到8月20日。


据医院急诊室医生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 心脑血管疾病 的患者。


气温升高1℃

心脑血管病患者增17.3%!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师刘馨雁说,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为什么三伏天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飙升?


首先,三伏酷暑, 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 ,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第二,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 ,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第三,夏天出汗多, 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 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第四,天气炎热, 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 ,加上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万一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不做几件事,少往医院跑!

1
空调房睡一夜——易致热中风


很多人到夏天喜欢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睡一整夜。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路波表示,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空调时间不要过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


2
一大早去晨练——易致心脑血管意外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是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而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很容易支撑不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应改为黄昏时间。


3
渴极了猛灌 ——严重可至心肌梗死


三伏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即可。


4
运动后猛喝冷饮——诱发心梗


如果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饮用冰饮,虽然会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夏季降温要适度,最好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


5
刚吃饱就午睡——易诱发脑梗死


三伏天高温,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


因为高温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可以在午餐前小睡30分钟,或者午餐后半小时后再午睡。


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