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大件吊装任务异常艰巨,乙烯装置百吨级以上设备58台,吊装总量达12000吨,POSM项目设备34台,吊装总重8000余吨。如何在半年内高效完成这些吊装任务,是摆在刘相周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广西漫长的雨季、分散的塔器位置、复杂的施工环境等挑战,刘相周制定了以2000吨履带吊为主关键路线的吊装组织计划,充分做好塔器制造、塔器运输、塔器摆放、塔器“穿衣戴帽”材料保证及塔器总体吊装顺序等方面工作;建立起重517队,并同步组建2000吨机组党员突击队,打头阵站排头,时刻保持冲刺状态;通过详尽的现场环境分析和精细化的布局设计,合理规划了吊装路径与安装位置,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了吊装速度和效率。
“PO/SM装置13天完成4台超大型设备吊装,乙烯装置38天完成8台超大型设备吊装,期间创造了三次“三天两吊”超大型塔器吊装工作。”刘相周对半年来完成的92台大件吊装如数家珍。
乙烯装置裂解炉吊装是关键点。刘相周组织设计了1套3用对流段吊架,用1台吊车圆满完成45台裂解炉对流段模块吊装、65天完成6台裂解炉辐射室段吊装工作,跑出“六天五吊”;在外框架吊装过程中,设计可拆卸式吊具,大大减少外框架吊耳焊接工程量,加快框架吊装速度。
“白天吊装、晚上走车”。大件设备主要以塔器为主,一塔一方案,设备分布分散在各装置9个作业点。刘相周团队利用夜间行走,错开道路高峰作业时段,完成起重机的行走站位变换、路基箱来回铺设,超起配重的拆卸、倒运及装配,平衡梁的拆卸改装等基础准备工作。
“坚持当天任务当天完,当天不完不下班。”现场技术员王宽说。
在抽提蒸馏塔吊装过程中,时值钦州港高温、暴雨的季节,刘相周精打细算、争分夺秒,把班组分成5-6个摊密切配合,从早上7点开始,完成2000吨、4000吨履带起重机行走站位摆放,铺设50余块路基箱,倒运装配720吨履带起重机超起配重,拆卸组装重达35吨平衡梁,悬挂重达10余吨的钢丝绳吊索,最终在第二日凌晨3点完成了设备的试吊,为抽提蒸馏塔顺利吊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吊装作业涉及高风险,必须安全零容忍,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安全管理,刘相周也有自己的创新小妙招。
能在地面完成的工序坚决不进行高空作业,刘相周介绍说,通过对设备吊耳设计做到精确力学计算、软件模拟分析,不断对塔器吊耳方位优化调整,达到了“塔附件地面多安装,塔体焊件少切割,塔体就位好穿螺栓孔”的效果。
他组织编制“两书一表”,严守吊装现场警戒线,严谨划定作业边界;每周一进行安全喊话经验分享,总结出“警戒、检查、试吊、溜绳”8字吊装重点主要事项,使从业人员简单易记。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吊装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严谨性,他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次吊装都万无一失。
刘相周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在吊装过程中,他自学并熟练掌握了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在吊装计算中的具体应用。他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多个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吊装技术人员分享软件建模、网格划分、应力分析及结果查看的技巧及注意事项,使技术人员能够迅速掌握软件操作及计算技巧,提升技术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仅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吊装任务,还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吊装人才。
2024年对于刘相周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广西石化大件吊装项目工作,还积极参与策划并完成了湖北潜江项目超重氧化反应器吊装、广东石化维保项目框架中层重型卧式设备更换以及深圳LNG项目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超远半径吊装海上卸料臂等重点工作,用实际行动擦亮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金字招牌。
回看跨越的一座座“山峰”,刘相周与团队已遍插红旗。2024年主导的广西石化大件吊装项目荣获业主颁发的“2000吨履带吊大件吊装示范工程”荣誉称号,成立的起重517队荣获2024年“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绿色工厂和绿色基层站队”认证称号。
所有成果,都凝结着刘相周和团队成员无数的汗水与心血。他说:“我们这个团队是以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团队,都是怀揣梦想的奋斗者,在重大工程及党建引领中不断成长,我们坚信,以参与重大项目为契机,在公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