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青岛通过联合运营、硬件提升、执法监管等手段,对海上旅游客运码头进行整治提升,实现了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通过整合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站点,推出“海上看青岛”等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提升了旅游品质。同时,与交通、景区等联合,推出“一票通城”产品,实现海陆交通的联动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概述了青岛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的整治与提升过程。
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通过联合运营、硬件提升、执法监管等手段进行整治提升。
关键观点2: 青岛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整合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站点,打造“海上看青岛”等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
关键观点3: 联合运营实现高效资源分配。
通过联合运营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提升了旅游品质和船运效率。
关键观点4: 加强执法监管和建章立制。
成立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联合多部门执法,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行业发展。
关键观点5: 推动海陆交通联动发展。
推出游船、公交、地铁“一票通城”产品,实现海上观光与景区体验、公共交通的联动发展。
正文
冬日的黄海,自有其不同于夏日的独特一面,日光淡淡,平铺海上,映出点点耀光。每年冬日准时而至的西伯利亚海鸥追逐海上船只,引得游客纷纷拍照嬉笑。为方便广大市民游客观鸥看城,青岛开辟了“追鸥逐浪”海上旅游专线,是“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在冬季推出的特色产品。“海上看青岛”交旅融合项目,由青岛旅游集团打造,刚刚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依托青岛山海一色的资源禀赋,项目推出了10余条航线,将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等海上旅游的核心资源串点成线,将奥帆中心、八大关、鲁迅公园、栈桥等人气景区串珠成链,让广大市民游客从海上全面感受青岛的“山、海、城、湾”。在青岛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任现辉看来,这两年,集团努力打造海洋旅游的青岛模式,创新性地整合了海陆交通资源,实现了公交、地铁、游船“一票通城”,构建了“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最大的加持是来自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卓有成效的攻坚治理!”任现辉感慨地说。青岛市前海一线客运码头站点一度存在众多小散经营企业,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差、船舶秩序乱、安全隐患多,导致本该是增加城市辨识度和影响力最好时机的旅游旺季,却屡屡成为青岛海上旅游投诉的高峰期。据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路玉军介绍,2022年11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心提升旅游品质,成立了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抽调包括交通运输、海洋、公安、司法、审批等市直部门和涉海区市共29个单位的31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根据《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工作方案》,码头整治专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目标任务清单化,周调度月例会,通过整合商谈、码头海域清理和建设,引导海上旅游客运企业集约化、规范化运营。2年多的努力,青岛市海上旅游服务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海上旅游客运市场“小、散、乱”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扭转,旅游口碑大幅上升。在中苑游船码头,能直观看到新旧更迭的场景。一条不长的堤岸,隔开了码头新旧两代趸船,旧趸船锈迹斑斑,两侧围栏摇摇欲坠,新趸船则干净整洁,行走其上,如平地般稳固。“青岛旅游集团与中苑公司签订了《中苑码头租赁协议》,完成中苑码头改造提升,新增高品质趸船2艘,与该区域3家客运企业商谈,优化候船服务区和船舶调度,形成‘上下区域分离’的科学运营布局。”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张子木告诉记者,码头整治专班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属地政府、参与部门攻坚克难,打出组合拳,完成二中湾、八大峡区域等地码头海域清理。力度之大,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信念之坚决。2023年12月到今年2月的3个月时间内,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组织交通运输、公安、海事、海洋、海警和青岛市市南区等近30个相关省、市、区级单位,出动执法人员近200余人次,开展了两次对二中湾、八大峡区域码头和海域的清理工作,陆域共拆除4个站点的10处违法建筑,清理二中站点南侧约1200平方米的“乱石堆”,在相关海域清理了290余艘(个)各类船舶、趸船、浮筏平台,数十年形成的顽疾被集中彻底拔除。“拔除顽疾是为了迎来新生。清理工作同时扫清了二中湾新码头建设施工动迁的障碍,保障二中湾新码头顺利建设。”张子木说,为压茬推动新码头建设,结合历史城区风貌保护要求,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联合青岛旅游集团组织编制二中湾滨水空间城市设计,提前启动了二中湾新码头建设方案论证程序并提出建设方案,2月7日施工建设,5月1日正式启用。除建设青岛湾栈桥码头、八大峡中苑码头外,还统筹建设了寻梦沧海码头、颁奖平台码头等帆艇类码头,配备水电网、遮阳亭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联合运营纳客能力。在二中湾新码头内,目光所至,栈桥和小青岛尽收眼底,旅游船舶有序靠港,码头整洁清丽,被称为“青岛之眼”的青岛湾在无数人精细的照顾下,愈发明亮。硬件提升固然是品质提升的必要条件,但在旅游产业中,软实力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的成员对此更是深有体会。“此前,由于小散游船经营企业恶意竞争、‘黄牛’问题突出,导致投诉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产业发展。”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水运处处长初立平回忆工作之初面临的局面,语气沉重,“有游客和我说,被‘黄牛’带上船后,不仅遭遇和宣传完全不符的旅游内容,还遭遇各式各样的二次营销,连上甲板观景、穿救生衣这样最基础的服务保障内容都要收费,乘客自然会觉得体验很差。”究其原因,此前的揽客权、客流资源被牢牢掌握在“黄牛”手上,小散企业不得不将大部分船票利润让渡给“黄牛”,以此博得更多客源,进而开展更多二次销售环节来盈利,微薄的利润让企业更是无暇顾及游客安全、服务体验等环节,继而恶性循环。为破解难题,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从源头入手,联合青岛旅游集团,落实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积极推动国企民营联营项目,整合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站点,不断提升青岛海上旅游整体品质,从码头、航线、售票、结算、运营五个维度实现联合运营统一管理,通过推行“五统一”全面提升航线运营水平,进而打造具有青岛特色海洋文化的海上旅游产品及服务体系。美好愿景的背后,往往藏着奋斗的挣扎与勇敢。“从工作伊始到现在,我们和各企业、运营主体进行了230多轮谈判,逐步说服他们加入联合运营体。”初立平回忆,“一开始,大家都不太信任我们,一方面是大家不太敢跳出舒适圈,怕新模式不能盈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对于政策不理解。”事实上,由于青岛市此前并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开展旅游码头整治工作,各小散企业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同时期政策,进而维持基本运营模式的策略。因此,面对一个全新的运营模式,存在不信任的情绪。“就像是一根逐渐磨损的麻绳,此前靠不断加细股麻线进行修补,多年下来,新旧麻线缠绕在一起,成了死疙瘩。”初立平这样形象地形容道,“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换一根结实的麻绳。所以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提升旅游品质,也要给各企业树立信心。”在一轮轮谈判中,一张关于青岛旅游客运码头的前景蓝图展现在各企业面前。“我们与市场营销、市场开发等多个部门协作,根据码头客流量和船只负载情况动态调配船只运力及航行班次,保证游客体验的同时,最大化船只运力的利用率。”青岛旅游集团下属的青岛海洋文旅产业集团(简称青岛海洋集团)总经理吕大为告诉记者,“这可以将以前只在一个范围内活动的企业船艇统筹分配到全市各处,既能解决游客多时的运力不足问题,也解决了船艇企业的客源问题。”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联合运营体”,此前散落的旅游资源被重新整合分配。在青岛旅游集团的规范运营下,此前忙着恶性竞争的企业不再将盈利分给“黄牛”,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提升旅游品质上,游客好评如潮,相关投诉大幅下降。这项此前被很多小散企业认为“只是梦想”的目标,如今变为现实。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柔性的引导,还需严格的监管。“在保障企业合理需求的同时,我们把规矩立在前,对加入联合运营的企业提出了要求和规范。”初立平介绍,为进一步规范海上旅游客运码头经营站点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海上旅游秩序,海上旅游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学习借鉴了上海、广州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深入调研青岛码头现状,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游艇租赁管理办法》《海上旅游船艇加油作业现场管理规程》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建章立制、有据可依,为专班工作提供了法规支持,从而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行业发展。在整治工作期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还联合了青岛海事局和当地公安局、海洋发展局、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等多家单位的执法部门,聚焦海上旅游违法经营、侵害游客正当权益、服务态度差等游客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参与执法,组织专项行动。此外,今年以来,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创新采用“无人机巡航+远程监控”“海岸巡查+海上巡航”等方式,常态化检查码头站点3200余次,重点查处非法营运、诱导加价消费等违法行为。对重点企业和违规企业送法上门,帮助其规范、合法服务。同时向游客推送了576万条次“海上旅游客运提示短信”,引导游客到正规站点购票乘船。数据显示,自今年“五一”假期以来,青岛市交通运输系统受理了海上旅游相关投诉37件,同比下降89.1%,其中,国庆假期期间更是实现“零投诉”。投诉量大幅下降的另一面,是游客量和收益的增长。1月至10月,青岛市海上旅游业接待游客突破237万人次、联合运营收入1.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0%、68.6%。青岛已经对现有的营运船舶全面加装视频监控系统,明年春节前将完成全覆盖,进而实现海上旅游客运智能化管理。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持续开展海上旅游客运和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海上旅游非法营运、欺诈揽客和出租汽车拒载、甩客等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规范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行为。“之前,我们的大头利润都给了‘黄牛’,一张船票只能盈利5元钱,哪有精力和资金改善服务。一开始还担心联合运营后盈利会下降,现在看,担心都是多余。”青岛天发旅游船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方告诉记者,“服务品质提升后,客流量随之上涨,加上有‘带头大哥’公平分配,我们现在一张船票的利润提升了50%以上。我们这些人在海边待了一辈子,对行业很有感情,行业能越来越好,也是毕生的愿望。”刘东方口中的“带头大哥”,就是青岛旅游集团。他们以专业化的管理和高效的财务监督,实质性提升了联合运营的运营效率,增强参与企业间协作与效率,并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和全市59家海上旅游企业联合运营,各方统一思想,根据淡旺季的不同情况,充分沟通协商,对合作线路产品进行定价,系统化地开展宣传、销售、扩大客源市场。统一采用数字化售票系统和检票设备,提高乘客体验度,规范售票管理。经营收入进入统一账户,账目清晰,按照联合运营协议定期完成收入结算,保障各方利益。”吕大为介绍,联合运营模式突破以往束缚,航线、产品不断织密。截至目前,联合运营已占青岛海上旅游市场份额的近90%,旅游秩序和效益均大幅改观。截至11月30日,今年青岛海洋集团销售总额约1.5亿元,共计发送各类船舶92215次,载客242.7万人次,其中,游船出航24789次,载客138万人次;帆艇类出航43897次,载客21万人次;联合运营航商出航23241次,载客近83万人次。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码头旁,客艇、帆艇、极速兜风快艇、摩托艇、豪华游艇等各类船舶轮番载客出海。记者发现,在统一资源调配下,游客能通过随处可见的票亭和网上购票平台、微信小程序等途径购买价格公开透明的船票。吕大为告诉记者,不仅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在联合运营体内的任何码头,游客都可以通过青岛海洋集团打造的智慧票务系统实现购票。在购票亭买票的游客还可以乘坐免费大巴,直达码头乘船。青岛海洋集团旗下某快艇船长杨师傅透露,这直接将此前最为棘手的“黄牛”问题在源头上切断,“以前,我是小散游船的船长,那时候收入不稳定不说,还得讨好‘黄牛’,不然没人上船。现在没人找‘黄牛’买票了,我也加入国企,不仅收入稳定,而且凭本事吃饭,谁也不用求。”即使从全国范围内看,这也是一项重要的突破创新。“今年,联合运营运力整体能够达到5000人。这意味着,青岛海上旅游能够承载5000名客人同一时间在海上体验,在北方地区位列第一。”吕大为自豪地说,“青岛海洋集团秉承着打造完善产业链体系的使命,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海洋旅游服务平台。在持续深化‘海上看青岛’系列旅游业态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发诸多富有创意的文旅产品,为推动青岛海洋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青岛海洋集团全力打造的“海洋旅游联合运营青岛模式”,也让交旅融合在青岛更为深入——海上“一程多站”式陆海直联旅游体验,可以把青岛的热门沿海景点直接连接。除此之外,青岛旅游集团、地铁集团、城运控股集团联合推出游船、公交、地铁“一票通城”产品,推动海上观光与景区体验、公共交通联动发展。青岛海洋集团的轮渡码头站点也已与青岛地铁2号线轮渡站实现通道相连。游客下地铁可直接乘船去往各大沿海景点,海上航线逐渐织密,下一步,青岛市内的游船、地铁和公交将进一步“无缝”联通,海陆交通联通将更加密切。运力资源整合后,从位于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中心的监测中心大屏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码头、船艇的实时信息。这些散落沿海各处的星星点点,围绕着900余多公里的青岛海岸线,最终连成了一片无比多彩的绚烂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