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经金融
中国经营报财经团队出品,立足于价值发现与分享,为您解读最新的投融资环境变化,捕捉最重要的财经市场信息,事事有关您的财富增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经金融

内地香港金融互联互通全面升级

中经金融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0 19: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颐园财经:follow me!


作者:《中国经营报》记者  张漫游


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再度“联姻”。 7 3 日,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债券通”)中的“北向通”成功上线试运行。

中国银行作为“债券通”首批一级市场试点项目承销商和首批做市报价机构,承销了 7 个试点项目中的 5 个,并成功叙做了“债券通”下的首批现券交易。

借此机会及香港回归 20 周年,就“债券通”上线后香港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香港地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香港地区对于中资银行的机遇等话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对中国银行(香港)(以下简称“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岳毅进行了专访。岳毅表示,境外投资者可以利用境外市场的账户和交易规则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为其提供更多的渠道选择和投资便利,有利于其增加投资,这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机遇

来者不善


《中国经营报》:“债券通”上线后,为香港地区提供了哪些发展机会?

岳毅:国家先后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标志着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全面升级。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币成功加入 SDR 货币篮子,“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逐步落实,海外人民币使用比例将逐步增加,为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持续推进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债券通适时推出,不仅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和选择,进一步带动内地债券市场开放和国际化;同时也将为香港的债券市场和人民币业务发展增添新动力,是一项互惠互利、香港与内地共赢的重要政策,影响深远。

《中国经营报》:“债券通”有助于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和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你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地区有哪些意义和机遇?

岳毅: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及大湾区规划都会为人民币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显示了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人民币加入 SDR 货币篮子后,从国际支付货币、外汇交易货币演变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进一步完善,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能以更多成熟人民币产品及业务支持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一带一路”倡议在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和关键项目的同时,在金融层面,也应聚焦关键货币。加快推动“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有机契合,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使之成为区域关键货币,以有效弥补“一带一路”沿线普遍存在的流动性不足,为丝路沿线各国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国资本大量涌入“一带一路”沿线,为推动人民币在当地市场使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目前,人民币主要用于基建项目贷款以及清算、结算等服务。预计随着沿线经济增长及财富积累,各类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多元化人民币资产并进行人民币资产管理的需求将陆续涌现,对人民币的需求将转向离岸市场拆借、离岸债券、汇兑交易和理财产品与套保工具衍生品等财资业务。“一带一路”项目的逐步展开及内地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也必然会给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带来更多业务。

《中国经营报》:中银香港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唯一清算行,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银香港有哪些作为?

岳毅:自 2003 年起,中银香港担任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唯一清算行,一直致力于加强人民币清算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中银香港目前为 200 多家本地及海外参加行提供服务,香港地区人民币支付清算量占境外人民币清算总量高达 70% (按照 SWIFT 公布数字)。

2016 年,全年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清算金额超逾人民币 201 万亿元,清算量超过 440 万笔。 2016 年内,中银香港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进一步提升香港人民币清算网络的覆盖和效率,便利人民币的跨境和海外使用,有助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走好国际化“第一步”


《中国经营报》:“走出去”已经成为众多中资银行的重要战略之一,而香港往往被认为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正值香港回归 20 周年,香港金融业有哪些发展机会?

岳毅: 回顾过去 20 年,受惠于“一国两制”制度的独特优势,以及内地改革开放等“先行先试”的政策,亦为香港金融业带来许多机遇。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盟地区)众多基建投资项目陆续展开。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资金、人才及先进的服务,同时具有“一国两制”制度的优势,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枢纽,为香港银行业提供更多业务机遇。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指出,从现在至 2030 年期间,亚洲地区发展基建的资金需求每年平均高达 1.5 万亿至 1.7 万亿美元,将带动大量的融资、现金管理、汇兑、外汇风险管理等多方面需求。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城市的 GDP 超过 1.3 万亿美元,建设将迈入新阶段,进一步全面启动区域发展潜力,为香港银行业拓宽跨境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有利机遇。

第三,人民币加入 SDR ,驱动全球外汇储备持续调整,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将更为殷切,加上更多如“债券通”等重要互联互通项目的推出,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注入更大的发展动力。

《中国经营报》:作为较早进入香港的中资金融机构,中银香港自香港回归以来取得哪些成就?未来有何发展策略?

岳毅: 1917 9 24 日,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分号,这是中国银行设立的第一家境外机构。

2001 年,完成中银集团重组合并、 2002 年在港挂牌上市、 2003 年获中国人民银行委任为香港人民币清算行,自 2015 年,积极落实中国银行集团海外发展战略,推进由城市银行向区域性银行转型。

2016 年,中银香港实现股东应占溢利为 555 亿港元,是 2002 年上市首年的 8.3 倍。截至 2016 年末,中银香港总资产为 23278 亿港元,总贷款为 9731 亿港元,总存款为 15075 亿港元,分别达到 2002 年上市首年的 3.2 倍、 3 倍和 2.5 倍。

未来,中银香港目标是打造东南亚区域总部和中国银行海外旗舰,一方面继续深耕本土,持续优化客户流程,深入推进网点转型,不断提升对本地客户的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发展八大业务平台、网络金融、投资银行等多元化产品线,利用综合经营和科技创新,建立全方位竞争优势,巩固在各主要业务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加快区域化发展,全面、有力地拓展东南亚的业务,利用成熟的金融产品、专业技术和高端服务优势发展东南亚地区业务,积极拓展“走出去”中资企业、当地龙头企业、跨境客户及高净值个人等客群业务,争取成为当地的主流银行,提升在东南亚地区的整体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颐园财经 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版权说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欲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查看更多热文]


疯狂“新零售”:挂着“现货交易”的羊皮  用“IPO”模式高价套现

洞见|滨海大宗“停业自查”内幕

热点|乐视、乐漾同业竞争收监管函 贾布斯这次和老婆一起被要求整改

头条|深扒百度最年轻副总裁李明远辞职内幕!经济问题有多严重?

洞见|鹿晗进军创投圈,90后明星“小鲜肉”们也要玩转资本市场了!

实时|明星基金经理刘明月或涉嫌“老鼠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