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莽先生送别仪式现场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焦仲平副研究员为高莽先生所作挽联:
弱冠即投身时代洪流,尝在伟人侧,处历史当下,谈笑说国事,传译语惊人,腹藏诗书,胸怀锦绣,英姿勃发;及长又致力文化建设,以乌兰汗名,又以高莽名,丹青绘佳作,妙笔著文章,有赤子心,是伟丈夫,卓然立世。
哈尔滨文学界联合会、哈尔滨作家协会唁函
惊悉高莽不幸逝世,哈尔滨文艺界人士万分悲痛,谨向家属表示沉痛哀悼和亲切慰问。
高莽老师出生哈尔滨并成长于此,作为文化名人高莽一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在哈尔滨市文学界历次重大文学活动中,如《哈尔滨文学典藏金刊》、《名人眼中的哈尔滨》、《哈尔滨俄桥文学系列丛书》等的策划和出版,都有高莽老师的鼎力支持。高莽老师不但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积累,更为哈尔滨文学事业的后续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不仅是世界文化,更是中国文化尤其哈尔滨文化的重大损失,消息传来,悲痛无以名状。
恳请家属节哀、保重!
高莽老师千古!
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唁函
高莽先生逝世,噩耗传来,深为悲痛,特致电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孙杰女士及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高莽先生融翻译绘画文学为一体,盛名扬誉国内国际;高莽先生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堪称学界楷模先锋。
高莽先生少年不惧日伪血腥,热情追求光明;青年参加革命,誓做红色中国人;中年顶压力寓一隅,绘制马恩巨画;晚年精神振烁,献身传播俄苏文化。
高莽先生身处首都,却关注故乡冰城;指导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乐当顾问题写刊名;每遇家乡人探望,都要扶门相迎;每与家乡人通话,总有开朗笑声。
高莽先生的不幸逝世是国家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请接受我们的哀悼之意和向高莽先生夫人孙杰及家属的慰问之心,并望节哀。
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将永远怀念他。
浙江文艺出版社全体同仁致高莽先生家属唁函
惊悉高莽先生逝世,不胜悲痛。浙江文艺出版社全体同仁谨向您和您的亲属表示深切的哀悼和亲切的慰问。
作为一位成绩卓著的俄罗斯文学翻译者和研究者,高莽先生为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传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翻译的优秀作品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大半个世纪。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其艺术魅力更为无数读者所倾倒;译者严谨的译风和移译原著过程中再创造的高超艺术手段,不仅滋养了后起的大批翻译工作者,也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翻译,促进了中俄文化的交流,架起了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莽先生是心中有光的人,他的正直和善良、热情和浪漫、真诚和纯真、包容和豁达,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的一生丰富又精彩,不仅用他的译笔书写了文学丰富的世界,而且他也用他的画笔描绘了艺术精彩的天地。他勤奋地工作了一生,思索了一生,足以垂范当世和后代。
高莽先生是我们的译者,也是我们敬重的前辈和朋友。早在1983年春天,高莽先生促成《三十年优秀作品选》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开启了文艺社和《世界文学》几十年的友谊;《普希金全集》的出版,更是得到了他的倾心相助。我们永远忘不了与他亲切相处、促膝畅叙的情景;忘不了他对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与帮助。如今他倏然驾鹤西去,此时此刻我们心里的哀痛是难以言表的,谨以这简短言辞寄托我们的哀思,并请你们节哀保重,以此告慰高莽先生的在天之灵。
高莽先生千古!
冯骥才(著名作家)
唁电
高莽先生辞世,我心悲痛。我们失去一位
杰
出的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家和学者,一位敞快、热情、真诚、知己的朋友,一位中俄文学激情满怀和极其出色的使者。他的贡献将留在历史上,我们对他的怀念永远而深切。愿高莽走好,家人节哀。
谢冕(北大中文系教授
) 唁电
永远怀念博学、智慧、快乐而和蔼的高莽先生。谢冕致敬!
阎国栋(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
授)唁电
今闻噩耗,震惊而悲痛。想先生当年,经谷羽先生介绍,知我放下俄罗斯语言和文学研究,辟蹊径而专攻俄罗斯汉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大加鼓励,言此事业需要有人做,且意义非凡,并以帕斯捷尔纳克译著相赠,令我倍感振奋。2009年邀请先生在天津大学冯骥才艺术研究院举办中俄文学交流画展,先生将佳作运至津城,并拨冗亲临大会,轰动一时。今廿载已过,当年之冷僻学问国际汉学研究,在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已成显学。想起先生之提携与鼓励,不能不感念人生之幸运。
南开从查良铮开始,素有俄罗斯文学翻译与研究之传统。今我辈王志耕、阎国栋、王丽丹等当秉承先生之精神,弘扬南开之传统,朴厚做人,潜心学问,为沟通中俄两国之文化,培养俄罗斯文化研究之人才竭尽全力。
高莽先生千古!
冯姚平(冯至先生女儿)
唁电
高莽先生昨夜走了。这个消息太突然,我一时无法接受。去年10月24日我和朋友一起去看望他,给他过九十岁生日。只见他思维敏捷、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大家都非常高兴,在他的“老虎洞”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温馨的晚上。那时他90岁,我80岁,我们相约今年再会。我本是打算过了节马上就去看他的,因为节前翻书,在父亲的一本旧书里意想不到的发现了高莽先生的旧作,那是在干校时給我父亲冯至画的。父亲曾经拿着給我们看过,实在是太传神了!我一直想找到它。我曾向高莽先生要过,他说:我随手拿张纸就画,画了不少,找不到了,你要是找到给我,我重新画过。见到这两张小纸片上的画,我心中狂喜,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拿去給高莽先生看!可惜现在做不到了。我要怎样保存好这两张小画,它们承担着我们对两位往者的思念。
俄罗斯汉学家谢尔盖·托罗普才夫(Sergei Toroptsev)致信高莽先生女儿宋晓岚表示哀悼
亲爱的宋晓岚姐:
高莽先生去世的噩耗使我感到十分悲伤。心里真的很难过。三十年前认识他了。
高莽先生全生为中国,为中国民族,为中国文化而贡献力量。他对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无量无比的。
全球文人永远要悼念多才多艺,人品高尚的高莽先生。
让我对您表示深刻的哀悼。
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沈念驹致信高莽先生女儿宋晓岚表示哀悼
晓岚女士:
惊悉高莽老师不幸仙逝,不胜痛悼。谨向您和师母致以深切的慰问。为了师母,请您自己一定保重。我现居杭州,无法亲临北京到府上吊唁,只能通过电邮表达心意。高莽老师对我和我曾经工作的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有许多帮助,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很怀念与高莽老师工作上合作的那段时间。现在他离我们而去了,我的同事们也非常悲痛,我谨代表他们也寄上深深的哀思。请节哀顺变!
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致信高莽先生女儿宋晓岚表示哀悼
宋晓岚老师,您好!
我是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惊悉高莽先生逝世,不胜悲痛。第一次拜访高莽先生,还是在紫竹院的时候,先生亲切爽朗的笑声仍在眼前;一直以来,先生对文艺社倾心相助,对我提携关照;前两年,先生特意托文艺社已退休的我的老领导沈念驹老师捎来他的画作,并题词留念,为先生的深情厚谊我感佩在心,对先生的风范,我一直敬仰并铭记在心。
惊悉噩耗,心中难过,但正如您所说,“先生的一生精彩而充实……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幸福”,让我们以先生笑对生活的方式来纪念他,怀念他!
宋老师,请节哀顺变!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刘微亮致信高莽先生女儿宋晓岚表示哀悼
宋晓岚同志:您好!
我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刘微亮。惊闻您的父亲高莽老师不幸去世,不胜悲哀!盼能节哀保重!30多年前,高莽老师带领我登上黄山天都峰,他那矫健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至今历历在目!他的敬业、勤奋和道德文章就像巍巍黄山一样,永远令人敬仰!纵然不常联系,却从来不曾忘记!高莽老师一路走好!
曹彭龄、卢章谊致信高莽先生女儿宋晓岚表示哀悼
岚姐:您好!
从今日《晩报》上,看到高莽老师病故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因为日前在病房探视,感到他虽神情有些疲惫,却依旧那样爽朗、风趣、和蔼、谦逊,我们想待术后痊愈,定能重握译笔、画笔,风生水起,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料竟传来这不幸的噩耗,令我们错愕不已……高莽老师走了,但他留下的珍贵遗产──他毕生倾心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著述、翻译,或绘画,都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瑰宝。他的文品、人品,及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所做的贡献,更在广大崇敬他、热爱他的读者心中竖起了一座高标。
愿高莽老师一路走好。更企盼师母和您们全家多多保重,节哀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