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Biden ...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6-2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到底谁害死了大S?一场流感悲剧背后的多重拷问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4-2 ·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4-2 ·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4-2 ·  3 天前  
INTERNATIONAL IDEAL 筑梦求职  ·  上岸笔记 | 恭喜 东北大学 J同学 ... ·  3 天前  
INTERNATIONAL IDEAL 筑梦求职  ·  上岸笔记 | 恭喜 东北大学 J同学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小学老师怒了:今年这英语教材一出,50%的乡镇学生就被淘汰了!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1-11 22:3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小学英语教材变革对家长和学生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新的英语教材不教授音标,直接教授单词和句子,让家长和孩子感到困惑。教材变革导致家长陷入恐慌,因为教材难度直接跳过基础阶段,让没有基础的学生跟不上进度。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作者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尽力提供帮助和资源,接受孩子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现实。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教育改革带来的困惑和焦虑

文章讨论了新的英语教材变革引发的家长和学生们的困惑和焦虑。家长们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孩子被淘汰。

关键观点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文章指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地方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地方的学生则缺乏学习资源,无法跟上进度。

关键观点3: 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作者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尽力提供帮助和资源。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整个教育体系,但我们可以尽力支持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正文

来源 | 王耳朵先生
ID | huangezishiba

这大概是八零、九零后父母被生活霸凌得最惨的一次。

来自一位山东妈妈的吐槽:
“吴彬彬同学,你已经逼疯全国80%的学生和家长了!你开心吗?

拿到三年级的英语教材,我才发现,我还是喜欢李雷和韩梅梅,因为他俩话少。”
根据英语新课标,今年全国中小学英语课本统一换新。
吴彬彬,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主角。
好多地方一、二年级不设英语课,大多数孩子ABC都没学过,这一升到三年级,翻开英语书,大人孩子都傻眼了。
一个汉字都没有,26个英文字母也不教,不学音标,上来就是单词,句子和小短语。
这位山东妈妈大学是学英语的,可有一些句子她都已经看不懂了。
没办法,为了辅导孩子,她斥巨资买了两只点读笔。
自己先学一遍,吃透了再去教孩子。
没过多久,这位妈 妈又更新了。
“吴彬彬同学,你不是教孩子学英语的,你是来拉动GDP促进消费的!”
想着人到中年,房子、车都有了,不打算生二胎了,平时也没花钱的小爱好,不打牌不打麻将不钓鱼,总能攒点钱了吧?
万万没想到,三年级开学才第二个星期,她已经花了小万把了,听力机、耳机、扫读笔,辅导书,学习机……
打开评论区,全国各地被吴彬彬虐得身心疲惫的家长们排队诉苦。
最狠的那位铁着头硬刚课改,爆刷三连击:
“点读笔已买,拼读课已报,工作已辞。”
结局暂不可知,但这代价,太沉重。

01

一本教材变革,让太多父母陷入恐慌。
为啥?
因为这本应是写给零基础、零起点阶段学生的教科书。
可还没学26个字母,起步就先上有难度的句子,直接默认孩子们前面的基础阶段是学过的。
等于是“会的一教就会,不会的越学越废。”
有老师直接撕碎遮羞布: “英语教材一出,50%的乡镇学生就被淘汰了!”
这才是血淋淋的真相——
等不到中考分流,一场隐形分流已经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
这不是唯一的变化,连语文都开始划分门槛。
短视频上,一位海归留学的博士妈妈怒斥道:
“我是一个80后,我刚上小学那会,老师教的是a,o,e,横平竖直撇捺钩。
老师教这一块知识的时候,是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去教学,而且教得极其的耐心,极其的仔细,能保证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落下。
但你看现在的孩子学什么?
一上到小学就开始学‘天地人口手’,不教拼音,不教笔顺,直接教认字。
幼儿园是不学的呀,你是默认孩子都会吗?
还是说,制造了一个隐形条款,家长需要在家里教,或者孩子需要去上辅导班。”
一语中的,这才是家长的心声。
公立幼儿园,没有幼小衔接,傻玩三年。
私立的靠学费划档,知识纯度和人民币成正比。
教育专家说一万遍“新教材不难”,都不如亲眼看看教培机构的门槛。
湖北一位英语教培老师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晚上,她就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对方说“孩子完全跟不上。”
开学以来,几十个家长咨询机构,还有不少是未雨绸缪的二年级家长。
这是地级市的情况,家长有意识、有钱、也愿意花钱去买资源。
那县城呢?乡镇呢?村小呢?
老师课上教完了,孩子一脸懵地回了家,没条件复习,没家长辅助,注定垫底。
逼得那位海归妈妈扔下三连问,句句都在拷问人心:
“现在编出的教材,放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小学,让他们的老师教,没问题,一些学校全英文教学都没问题。
但是你该不会是默认全国的教育水平都是这样的吧?
你是默认县城小学、山区小学、农村小学的老师都是这个水平吗?
这些地方的孩子也是全部都能做全英文教学的水平吗?”

02
多米诺骨牌效应还在继续。
家长不会教,有问题只能找学校。
良心的学校和老师多少会给出解决办法,但不乏部分学校的老师还要嘲讽家长:
“你不能把所有的教学任务都推到学校,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讲到这,不由得想起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
从小学到高中,班上同学的家长要么没读过书,要么文化程度是小学或初中,高中都少见,本科更是寥寥无几。
大家父母都是农民,何谈给孩子辅导功课。
反正放学回家了,全凭自觉完成作业,作业做完了交到学校里面去。
但凡有人完不成作业,或者做作业鬼画符、不认真的,自有老师对付你。
那时候父母理解的家庭教育,教的是孩子为人处世,行为习惯。
不会做题没关系,但你要是流里流气不学好,轮不到老师找上门,巴掌和棍子就已经抡到身上了。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就像那位海归妈妈说得:
孩子上课没听讲,找家长;
孩子上课课堂作业没完成,找家长;
孩子家庭作业没做完,找家长;
孩子作业质量不过关,找家长。
群里面,整天都是艾特这位家长,艾特那位家长,督促这些家长要管孩子学习的。
现在的孩子,离开了家长的辅导寸步难行,做个作业都要家长盯着,学个习都要家长拿个鞭子在旁边守着。
但凡孩子出现一点点问题,老师的电话连环夺命call就来了。
有位家长说,他不认识几个字,在外打工,有次姑娘作业没完成,老师先是打电话输出了一番,接着又公开在群里点名批斗:
“生而为人,不为自己的子女负责怕是说不过去,你们不在身边你家娃娃书都要读不下去了,你忍心丢着不管不顾?

作业一个字没写,请问是要向老师表达什么?”
多冤啊。
人到中年,没啥文化,为了多赚点钱不得不和孩子分居两地,疏忽了教育,被比自己小的年轻人当众指着鼻子骂:
生而不养,你好意思吗!
想反驳,却最终只能咽口唾沫,回复一句“老师,对不起。”
难道这个时代,已经默认所有的家长都要拿到K12的教师资格证才配生孩子了吗?
我们现在的家长,怎么这么难呢?

03
想起罗胖当年提到的一个小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