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chrace
archrace竞赛平台致力于向设计师、建筑师和学生等,提供竞赛资讯,竞赛方案学习和竞赛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加入我们!gooood诚聘实习生 ·  2 天前  
archrace  ·  招聘设计爱好者:副业6000+ ·  2 天前  
有方空间  ·  孟凡浩-line+新作:成都麓湖起步区收官项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rchrace

推广 | 【剖面计划】研究活动

archrace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17-02-27 14:42

正文


剖面理想总纲

长久以来,一种反智的观点始终存在于建筑学内部,他们试图否认建筑理论存在的意义,认为所谓理论只是在建筑物完成后附加的一份补充或说明。特别是大兴土木时代的中国,实用主义甚嚣尘上,盲目的土地开发和商品房建造带来了大量的垃圾构筑物(此处不能称其为建筑),近年的开发速度和建设量有所放缓,但反思的迹象仍未见抬头。建筑理论与它所处时代的建筑应该呈现怎样的关系?理论是否只是如艾米尔·考夫曼所说,“为后人提供一块过往岁月精神宝藏的界标”呢?

作为纯粹建筑学的信徒,我们当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们要求还原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关系,采取的具体方式便是从建筑历史的研究入手。这里说的绝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而是以建筑师的身份从更另类甚至主观的角度重新观察、重塑建筑史,我们希望抹平时间、地域、国家等传统概念的桎梏,像剖切建筑那样从不同角度剖切历史,这便是“剖面计划”的核心思想。剖析历史不是为了考据真相,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支持创作的途径。我们深信历史的意义存在于解读的过程中,这种解读可能会受到个人阅历亦或时代观念的局限,我们姑且称其为“误读”。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误”非为“错误”,而是主观解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偏差。我们认为这种偏差不应被回避,甚至应该鼓励。历代的经验表明,正是由此产生的理论或学说才会愈加鲜活而富有值得为之争辩的生命力,而当这样的理论逐渐丰满形成体系时,或许它与建筑实践的关系便已不言自明了。

详情请关注剖面计划



中间状态——建筑史的始祖鸟现象

研究者:国一鸣

剖面学社发起人之一,负责学术整体把控,曾任意大利《area》建筑杂志中文版主编,KKL Architects主创建筑师


课题介绍:

如果我们姑且相信达尔文先生关于生物进化的假说,那么始祖鸟化石的存在便是这个假说的绝佳证据——一个兼有前后两个典型阶段特征的神奇物种。虽然进化论的提法在今天面临着被攻破的危机,但并不妨碍我们以这样的观点观察其他学科——例如建筑学的历史,至少在已知的范围里这门学科尚被框限在时间这条单向的线索里。在这条时间线里,我们习惯于将建筑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然而被我们讨论更多的往往是那些特征鲜明、足以作为时代象征的存在物,这样人为划分的好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起伏与更迭,但不利之处也同样明显,即很容易让建筑史被认为是潮流推动的结果而忽略不同时期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这里我们通过关注那些时代更迭之间带有过渡特征的作品,来重新强调时间的连续特质,试图探索推动建筑学发展的背后动力——历史的关节往往隐藏在这些被忽略的衔接点中。

详情请关注剖面计划

园林与景观——形式变化背后的逻辑

研究者:张欣

剖面学社发起人之一,负责策划管理,青龙胡同城市更新项目管理,景观设计师,曾任北京大元盛泰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现任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DSC项目管理&媒体策划运营。


课题介绍:古典园林一直是中国园林人或者设计师不停汲取养分的源泉,但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园林景观生没有太大的突破,偶尔有一个大师作品横空出世,我们发现也还停留在古代文人的情怀里,无法深得老百姓的内心,所以我们不禁要反思,古典园林到底是不是我们应该汲取灵感的方向,再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去研究古典园林,古典园林史。

详情请关注剖面计划

移动建筑——建筑可变性的探索

研究者:文天奇

移动建筑研究者,剖面学社发起人之一,负责媒体宣传,Myarchi联合创始人,KKL Partnership Architects 主创建筑师。

课题介绍:可移动建筑研究的目的是为游牧人服务。游牧人是一群类似于游牧民族的城市人群,他们会主动或被动的更换住处,满足生活上的便利性,游牧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的主要人群。可移动建筑的定义是满足多种环境需求的建筑(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广义上包括可移动的空间,简称移动建筑,也可称为可适应建筑。移动建筑研究的意义在于构建一套本来就有的思考方式来指导设计,思考方式是建立在一个四维空间的层面去思考,其中包含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还有设计衍生出来的无意识的生活规律,这是就是移动建筑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也可以用在固定建筑上。

建筑类型学探索——建筑的遗传与变异

研究者:廖晓飓

城市建筑研究者,剖面学社发起人之一,学术顾问,原凤凰网城市专栏作家,曾任 Plasma Studio项目建筑师,现Architect建筑事务所项目建筑师。

课题介绍:自有人类始,认识和创造活动便开始了,类型学便是一套专门处理认识事物和创造事物的系统方法,它研究的是本源跟衍生之间的关系,形象和抽象之间的关系,表征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变化与恒定之间的关系,经验和理式之间的关系,归纳和演绎之间的关系,分析和创造之间的关系,它并不为建筑学所独有,却在建筑学中形成了自身丰富的自明性。

详情请关注剖面计划

建筑社会学——建筑意识形态批判与身份认同危机的反思

研究者:林婉嫕

空间设计师,公共艺术工作者,策展人,研究学者,林婉嫕空间艺术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课题介绍:公共性建筑空间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生活的载体,承担着城邦与都市之中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政治需求、社交需求、审美需求等等。而往往公共性建筑空间却以形式变迁为基本方法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这种单一的方式是否反映着建筑发展背后的驱动力?我们将质疑这样传统的态度,通过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批判,重新反思与整理二十世纪初以来的公共性建筑空间的形式与理论发展历史,探讨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之下,建筑师、设计师与公共艺术创作者为“人民的建筑”应承担怎样的使命。

详情请关注剖面计划


【筑解】是在北京工作学习的一群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和对建筑、城市问题有兴趣的青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独立研究分享平台。

学术交流联系方式

TEL(微信):18610840428    Mail:[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剖面计划》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