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作弊在广告行业早已人尽皆知,
有行业媒体戏称,造假行为总是嗅着钱走,这是老生常谈,但却时刻发生。
通过力美科技技术团队提供的相关信息,小美从
流量作弊的起因及分类、作弊流量的原理及手段,以及行业评判异常流量的标准
等方面归纳总结,一张图搞清“虚假流量”那些事儿。
如上图所示,流量作弊主要针对广告的计费模式展开,如:
针对CPM、CPC的计费模式,作弊形式主要为
刷广告指标获取曝光点击
;
针对CPA的计费模式,作弊主要是
刷下载、激活及留存
;
针对CPS的计费模式,作弊则需
要刷订单才能实现
。
当然,流量作弊并非易事。其作弊原理是通过程序变更设备信息及模拟人类行为,批量制造假流量。
制造虚假流量通常有3种手段:
一是
人工+程序辅助实现程序重复下载
,控制注入木马的移动设备,以此刷曝光、点击;
二是
通过篡改公用的API结果
,篡改原本不可更改的设备ID、设备型号等信息,将一台机器伪装成多台不同的机器;
三是
定制化开发模拟器
,用程序直接伪造出大量的虚假设备。
无论哪一种,都能在不同程度制造出虚假流量,给广告主、媒体方、移动DSP平台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目前,行业也形成了一套异常流量评判标准。以CPM和CPC计费模式的异常流量为例。
通常情况下,异常曝光通常会有以下一些主要方式:
曝光碰撞
,即短时间内,同一个人在同一广告位上的曝光数过高;
曝光过高
,即短时间内,同一个人在同一广告位上的曝光数过高;
连续曝光
,即同一个人在某个广告位上产生的曝光间隔时间较短,且连续产生次数较多。
异常点击主要有几种表现,如:
点击频繁
,即短时间内,同一个人在同一广告位上的点击数过多;
连续点击
,即同一个人在某个广告位上产生的点击间隔时间较短,且连续产生次数较多;
CTR异常
:精确计算每分钟的CTR,统计CTR过高的分钟数超过阙值记为CTR异常。
流量作弊已成行业公敌,无论是移动DSP、媒体方还是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都将反作弊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各种反作弊技术、手段也不断创新优化,小美后面还将陆续分享移动DSP如何反作弊,敬请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备注来源:力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