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日佳音
聚合主内资源,传扬纯正福音,促进基督文化、世界观及生活方式的更新。提供精彩属灵文章、在线圣经、灵修、讲道、课程,以及专人辅导热线等,是您灵命成长、传播福音的得力助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今日佳音

关于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件事

今日佳音  · 公众号  · 基督教  · 2017-08-24 11:52

正文


500年前他发了一个帖子,迅速蹿红欧洲;

今天,他仍对世界历史、科学、人文

以及我们个人生活都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他就是马丁·路德!

一起来看看这个动画吧!


今日佳音©年度倾情特制

5分钟带你穿越500年




你对宗教改革推手──马丁路德了解有多少?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年纪念,我们借此重新认识马丁路德——这位外号“火山”、教会史上杰出的先辈。

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经常在英国、西班牙的基督教杂志撰稿的传道、作家威尔葛雷汉(Will Graham),揭晓你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这位基督教信仰改革先驱的十项事迹:


马丁路德成为修士的原因:

01

多数人都知道马丁路德是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不过对其进入修道院的原因不甚了解。其实在马丁路德研究神学以前,他曾遵循父亲的意思攻读法律。

直到1505年某日,他身陷暴风雨险遭雷击,年轻的路德在急难中向圣安妮(Saint Anne)(圣母玛利亚之母,天主教崇拜者之一)祈求,甚至发誓:若能平安脱困,愿作一位修士。而他果真脱离险境,于是马丁路德说到做到,舍弃法律、投身修道院。


《九十五条论纲》

本意不在抨击任何人:

02

大众常把路德张贴在威登堡(Wittenberg)教会门口的《九十五条论纲》(95 theses)视为其谴责教宗并开启宗教改革的第一步,但真相并非如此。当时威登堡教会大门的功能就如同大学布告栏,所以马丁路德张贴论纲,本意只是征求各方学术的辩论。

以教义来说,马丁路德所列出的《九十五条论纲》写得相当保守,且仍对教皇充满敬意,可见路德当时仍视自己为一位信实、忠心的罗马天主教徒。

马丁路德焚烧教皇的诏书:

03

在1519年著名的莱比锡辩论中,马丁路德与捍卫罗马天主教义的约翰埃克(John Eck)激烈交锋中,路德公然质疑教皇权威,教宗利奥十世(Pope Leo X)听闻后火冒三丈,决意要谴责这位教士,于是写下诏书──《主起来吧》(Exsurge Domine),还将路德比喻为「擅闯上帝葡萄园的野猪」,要求路德六十天内改过自新,否则开除教籍。不过教宗利奥十世怎么也没料到,六个月后,马丁路德竟当众烧了诏书!1521年1月3日,教宗别无选择,只好将马丁路德自罗马天主教会除籍。

萨克森选侯腓特烈三世

救了马丁路德:

04

沃木斯议会后,传言教宗的支持者准备暗杀马丁路德,于是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of Saxony)安排手下「绑架」马丁路德,保他一命。

腓特烈三世的地位相当崇高,即使教宗利奥十世也不敢与他树敌。马丁路德是其创办的威登堡大学镇校之宝,腓特烈三世不会袖手旁观,更幸好他出手相救,否则路德可能早已人头落地。


马丁路德是位受人欢迎

又幽默的学者:

05

马丁路德虽精通拉丁文,许多著作仍以德文撰写,好让大众能理解他的理念。这位改革领袖擅长以人民的语言,将深奥的神学概念具体、有效地讲述出来。

他另一项迷人的特质,便是幽默感。马丁路德的著作丰富,当中的笑话与露骨批判都是吸引人阅读的因素。再加上路德擅用德语写作,以上种种,使他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马丁路德无法接受伊拉斯谟的论点:

06

路德当时在哲学上有两个死敌:一位死了,一位还活着。死的那位是亚里士多德,活着的是伊拉斯谟(Erasmus),著名的欧洲知识分子。路德无法认同伊拉斯谟的教导,认为其只想在天主教的范畴内重振道德,改革不够深入,只作表面功夫。相反的,路德直捣教义及神学,他要挖掘罗马教会分歧的源头,因此路德特别强调新约福音书中所说的「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是个爱家男人:

07

马丁路德细查经文,发现无一处禁止教士结婚,便娶了一位娇妻──凯瑟琳(Katharina von Bora),他昵称她为凯蒂夫人,两人相差15岁。

夫妻情投意合,婚姻幸福美满,闲暇时会一同钓鱼、散步,常邀请学生共进午餐,讨论内容更成为马丁路德《席间闲谈》(Table Talk)的素材。

马丁路德受病痛所苦:

08

马丁路德一生常有许多争战,在外不仅有政治上的强敌,例如教宗及皇帝,肉身也得对抗病魔。

除患有造成剧痛的肾结石,他还有严重的偏头痛,受感染的耳朵也经常耳鸣。不过就在这一切苦难中,他仍持续为主服事,才能体会保罗所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马丁路德相信领圣餐时,

基督真实临在:

0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