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一季度手机排名:三星份额反弹,华OV稳居全球前五;
2.平井一夫:索尼不会放弃智能机 赌注下一次行业洗牌;
3.任正非督战 华为强攻公有云;
4.Vishal Grover:在印度中国手机占了95%;
5.另辟蹊径,当年IDH老大希姆通做共享单车智能锁月出货达2KK;
6.IDC:联想三年来首次跌落PC市场首位 因北美遇挫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2017年一季度手机排名:三星份额反弹,华OV稳居全球前五;
集微网 4月12日报道
第一季度刚刚过去,手机行业今年第一份也出炉了!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的出货量开始反弹,成为全球第一。而华为、OPPO、vivo 三家中国厂商依旧稳居全球前五名。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第一季智能手机生产数量约3.07亿部,季度下滑23%。TrendForce认为,一方面一季度是传统的出货淡季,消费市场低迷;另一方面,各大厂商纷纷下调订单,特别是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更为明显。
具体排名显示,三星以26.1%的市占率排名第一,苹果以16.9%位居第二。相比去年四季度,本季度三星份额出现了大幅反弹。排名3~5位的依旧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分别是华为、OPPO、vivo。排名第六位的是LG,市占率仅4.6%。
对于三星的反弹,TrendForce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三星中低端手机的表现,其中高性价比的J系列是主要动力。一季度三星高端机销量仍受到去年Note 7的爆炸事件影响。TrendForce预估,第二季三星靠着中低端J系列及旗舰机Galaxy S8系列,成长率有望持平,全年则有5%的年成长空间。
此外,苹果一季生产数量季衰退36%,预计第二季苹果的生产数量将持续季度减少17%,生产数量仅约4300万部。另外,LG在第二季的表现有望持平于去年同期的生产数量,约1800万部。
除了全球排名外,TrendForce还公布了国内排名。
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华为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24.7%,稳居第一。OPPO、vivo 分别以17.6%与13.4%分列二三名。相比去年第四季度,小米升幅度最大从第七来到第四名。中兴的份额继续提升,以7.8%排名第五。
此前榜单中的联想已经不见踪影,据TrendForce报告透露,联想在第一季度因无新机推出,季度下滑近30%,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下滑了近20%。预计联想第二季增长仅为个位数。
对于第二季度,TrendForce认为,受到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纷纷推出新款旗舰机,第二季智能手机生产数量有望回升,但是由于中国国内手机市场饱和以及大家对苹果新机的期望,预计整体增长空间有限,尤其对那些还没有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品牌厂商影响更大。
2.平井一夫:索尼不会放弃智能机 赌注下一次行业洗牌;
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近日,Financial Review对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平井一夫进行了一次访问,探讨了索尼在后智能手机时代的计划和日本巨头对待VR的态度。
在今年的MWC上,索尼推出了Xperia XZ Premium,该机不但搭载4K HDR屏幕,在理论上还成了首款搭载骁龙835芯片的智能机(Galaxy S8发布较晚,但上市稍早)。不过,即使该机综合实力强悍,索尼在智能机业务上跟三星与苹果依然不是一个量级。平井一夫也承认,索尼没想着在智能手机上胜出,不过他表示公司会继续留在智能手机市场,以等待行业的下一次大洗牌。
平井一夫表示:“所谓的行业大洗牌基本上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洗牌过后,人们交流的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如果索尼不继续坚守智能手机业务,下次洗牌时连入场卷都没有了。此外,如果索尼选择放弃,就会丢掉与零售商和运营商之间培养出的良好关系,即使未来有好点子,也无法快速将其推向市场。”
虽然索尼现在也不知道后智能手机时代是个什么模样,但它们正在不停尝试,各种物联网设备、特殊的可穿戴设备和音频设备就是索尼不断探索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索尼相信未来十年内VR将成为用户与媒体或其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平井一夫称,VR是一个娱乐平台,PS VR将为索尼带来巨大优势。不过,日本巨头的眼光不止放在个人娱乐上,VR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后,它们还将抓住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接受采访时平井一夫并未透露索尼未来的产品计划,不过他保证公司将继续创新,勇于冒险,一旦做好准备就会面向全球市场推出有意义的产品。
3.任正非督战 华为强攻公有云;
思科、爱立信、苹果、三星,尽管各项主营业务面前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但华为依然要向强手如林的云市场发起猛烈“进攻”。此时,这个市场的玩家亚马逊AWS、微软Azure正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当然,还包括国内的巨头阿里云。
“华为过去参与过的行业,哪一个竞争不激烈?”华为Cloud Bu总裁郑叶来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说,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服务器、芯片,都是充分竞争领域,华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随着ICT整合时代的到来,云计算领域早已成为科技巨头们争夺未来机会的战略点,一些领域已经开始硝烟弥漫。
过去三个月,低调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开始越来越多的成为各省领导的座上宾,而在与各省签约的内容来看,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华为与政府生意的重点。在此之前,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浪潮董事长孙丕恕也在不同场合为各自的云业务进行“代言”。
来自IDC的一位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为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不是,要看任正非能否带领华为赢得云市场话语权,这在华为内外部都是巨大的挑战。
强攻公有云
阿里云和AWS都如此成功了,华为在云业务上还能怎么玩?听到华为要做公有云的时候,外界不免产生诸多的疑问。
但从这几年华为对外展现的态度来看,在公有云市场,华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
一个月前,华为正式宣布成立Cloud BU,该业务是华为近几年来的重要战略点,并计划新增2000人专门进行业务扩展。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第14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做出了这样的表态,在公有云领域,华为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云是核心之核心。他表示,公有云就是未来基本的商业模式,在5年时间内,以此为契机,完成华为的数字化转型。
从发展的角度,华为的决心不言而喻,但晚到的华为如何和AWS、微软Azure还有阿里云竞争?
“华为华为公有云策略是,首先有自己的公有云业务,另一个是和全球运营商合作的公有云,携手运营商和商业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实现行业云化,这就是华为Cloud Family战略,是区别其他公司的不同的公有云发展之路。”徐直军说,希望外部竞争更为激烈一些,推动运营商加速云业务的转型。
和阿里等竞争对手相比,徐直军认为华为最大优势是运营商的伙伴关系和线下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例如德国电信T-Systems、中国电信等运用华为云技术构建了云平台,通过共享统一的技术和生态,它们也是华为全球公有云服务能力的一部分。此外在线下服务方面,华为还将提供云迁移咨询和服务支持。郑叶来强调,华为全球超过12000家合作伙伴,华为也将利用生态优势发挥在云生态系统中的价值。
事实上,从目前云市场的机会来看,主要集中在四类企业上,一类是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价格敏感,忠诚度低,业务简单,即开即用。第二类是政府,投资长,回报大,关系复杂,技术门槛高,强调运营和服务,最近又有PPP模式进入,如1分钱中标。第三类是大企业,混合云是常态,技术优先,安全第一。第四类是一般企业用户,有场景和行业背景需求,对技术依赖。
“虽然在每类客户上,都有不同的玩家进入,但目前并没有一家云计算厂商可以全覆盖。”大数网总编吴玉征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华为可以提供基础设施、设备、运营和运维和服务。“换言之,你要什么,华为云一应俱全。”
技术力PK
在云的投入上,各大厂商不遗余力,但玩法又有所不同。
在3月29日在深圳召开的阿里云栖峰会,阿里云正式上线ET医疗大脑,同期发布的还有ET工业大脑,机器学习平台PAI2.0及宣布2017年新增70万辆YunOS互联网汽车。
此前,ET在电商、物流、交通、制造业、金融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均有不俗表现,并频频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开放的云生态,和一系列名为“天池众智”的AI竞赛,阿里云在过去三年里,集中了一批来自全球各地的算法工程师、行业专家,和人工智能研发团队。
从某种意义上看,阿里在云计算上更具“应用性”,并且也是热点科技的引领者,相比之下,华为的边际则更为清楚,着重与基础建设,比如不把人工智能定位为新业务,而只是一个“使能”的技术。
技术角度看,华为公有云是基于OpenStack开发,利在于它基于开放平台架构,能够实现企业业务的平滑迁移和共享。同时,更加注重可靠性和安全性。
郑叶来此前向记者介绍,华为在硬件上甚至会根据客户不同安全等级进行不同配置,而为了确保服务合规,华为还设立了严苛的安全管理规范服务全球运营商,保证客户数据都在客户控制之下。“安全、可靠,符合华为一贯的调性。”
但市场的竞争也许比想象中残酷,
目前摆在华为面前的是不见硝烟的“价格战”战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腾讯的一分钱中标项目,阿里云也有不少“让利”的行为。阿里云曾在2015年一共实施了17轮降价,2016年这种降价势头有增无减。
对于在政务云上已经开始的价格战,徐直军说,华为和政府客户合作很简单,两种模式:一是我们提供产品和合作伙伴,满足政府IT的需求;二是用云服务方式,直接给政府客户提供计算存储资源。至于其他厂商,用他们方式参与竞争,为什么,我也不清楚,反正华为不会做。 第一财经日报
4.Vishal Grover:在印度中国手机占了95%;
印度Tradeindia 市场营销总裁 Vishal Grover
新浪财经讯 “2017世界电子商务大会”于4月12-13日在浙江义乌市举行,印度Tradeindia 市场营销总裁Vishal Grover出席并发言。谈到印度的手机市场,其表示印度95%的手机市场是由中国公司占据,比如说OPPO、VIVO等等,这些中国牌子在印度非常的受欢迎。
以下为发言实录:
Vishal Grover: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印度,印度和中国有很多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实际上在很多的方面,我们都有很多的相似点。经济体是巨大的经济体,人口众多,地理上看的话也是大国,我们想和人们进行交流,我也想表达我们欢迎大家,我们想和大家一起来挖掘这个市场,我们要互相连接,看一看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的机会,携起手来共同向前进。
接下去我详细说一下。我刚才所说的,这两个国家都是大的经济体,中国非常大,印度也是非常大。我们在国际上的排名大小都是差不多。我们也有很多的消费者,有很多公司都想到印度市场来进行产品的销售。我们也是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我们看到这两国的元首也进行了会面,大家都了解,左边是我们的穆迪总统,右边是习近平主席。中印两国可以互相协作,来进行更多的合作。
来看一下具体的信息,人口来看,非常大的国家,14亿的人口,我们看到这也是非常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还有很多的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我们也喜欢使用一些中国产的产品。因为这些中国产品对我们的消费者而言,对我们的国家而言都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这个人口,购买力是非常大的,未来的潜力应该讲是巨大的。毫无疑问,我们的国家也是非常大的国家,我们的人口1捉亿,所以我们已经是人口变成第二位的,超过了美国。
这是我们的成长故事,我们的一些基本的信息在这里,我们是第六大的制造国,我们已经成为了第三大的互联网用户的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来讨论印度和中国,因为我们两个是邻居,我们两国都拥有巨大的人口。而且密度非常的大,这就是意味着整体的国家级别来看,购买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代表都到印度去,讨论进入印度的市场。所以我今天在这里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想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我们可以做什么,你们可以做什么,大家一起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印度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实际上很多的中国公司已经进入到印度市场了。他们也想接近印度的消费者。还有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公司,都纷纷的到达印度的市场。我们也相信印度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我们有很多的数字可以表明,印度有很多的机会个很多人来到印度,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人口密度也是非常巨大的。可能不像中国那么密,但是也是一个非常密的一个国家。我们在这方面想分享这么一些共同点。
我也希望中国的供应商,你们已经准备好进入印度的市场了吗?如果你想进入到国际市场,那么你也要考虑,为什么我想要进入印度市场。看一下我们的人口,还有一点,我们还有很多的人口是劳动阶层,他们都在做一些业务。这些人就是未来大家的潜在消费者,他们需要购买消费品,他们也愿意去做一些投资,也愿意买一些新的产品。有很多的公司,看到印度的人,在工厂里工作的人也是很多,很多的制造企业也进入到了印度,造出的产品要在印度市场上销售。总体来讲,因为人口的基数是非常大的,这就意味着非常巨大的机会。
而且我们也经历了非常强劲的增长,而且收入水平也会不断的增长。到了2020年,可能要翻倍,家庭的收入会翻倍,甚至是三倍。我们看到这个市场,我们相信全球的消费将会到2020年扩展两倍。我们看到从这些描述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印度市场有着巨大的机会。我们也有各种不同水平的人民,我们非常欢迎各国的产品,当然价格是一个问题。所以在印度的话,价格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很多的产品来自于世界各国,其中很多的产品都是来自于中国,我们还有来自于韩国的产品,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因为印度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我们需要这么一些产品,只要有产品来,他们到印度总是找得到地方去卖的。
然后我们看到中国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看到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是从印度进口的六倍。所以我们的贸易逆差是比较厉害的。因为我们的市场需要中国的产品,我们的消费者也喜欢中国的产品。而且我们的国家也需要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之前的演讲当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我也看到在很多的国家、地区,都有一些贸易的支持的情况。如果中国的产品,当然非常欢迎进入到印度,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贸易的平衡方面是存在一些差距的。不管你去哪个平台,印度的消费者都会喜欢买中国的产品。
我已经重复了好几次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市场非常大、潜力非常大,所以我们也欢迎各种各样的产品进来,各个国家的公司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进入印度的市场。我们的经济体规模也是比较大,还有一些大的城市可以更好的进行产品的销售。今天在更小的一些城镇,也有很多的潜在消费者,而他们买的东西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
成长的机遇,发展机遇,就像刚刚所说的一样,如果除去石油的进口的话,超过50%的进口都是来自中国的。那么在销售额方面,印度进口的30%的销售额都是来自中国,在中国生产的一些产品。比如说现在在广州的一些交易会,它吸引的来自印度的一些商家是最多的。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以前很多人想要把东西卖给中国,但是现在很多印度买家想要来到中国直接购买一些产品。所以现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机遇。而不仅仅是广交会,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交易会,都可以,比如说鞋类等等,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买家。而很多这种交易会的组织方,他们也会来到我们这边推广自己的交易会。因为我们知道在印度有很多的买方很乐意来到中国购买中国的产品。因为我们是邻居,所以在物流方面也是非常方便的,路径等等都非常成熟,运输成本也比较低,所以可以说对于印度买方来说,他们买中国的产品是合算的,同时中国卖方当然也是希望能够销售更多的产品。
有一些因素,如果中国的制造商想要卖东西给印度是需要考虑的。首先不仅要找到一个合作方,同时要找一个经销商,如果有一个经销商就可以带你进入印度的供应链。如果一个合作,它可能会定期的向你这边买一些产品,但是作为一个供应商,你要考虑到这个市场的价格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印度是一个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市场,当然有可能有人说,所有的市场对于价格都是非常敏感的,但是我认为印度在这方面尤其如此。所以,如果你要进入印度市场的话,你要确保你的价格是有竞争力的。所以可能其他的来自中国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你还要优惠,所以你要确保你的价格是竞争力足够大的。
同时,你一开始的销量可能是比较小的,但是它可能会成倍的增加,如果人们开始认识到你的产品的话,就会定期的去购买。有很多供应商、制造商说,我们的顾客太少了,销售额太低了。但是我认为你们要看到,这种机遇是一种定期的商机,印度的进口商他们会定期的进口一些产品,他们不想要一次性的进口很大量的产品,但是他们会定期的进口,然后把这些产品卖给印度的零售商或者是批发商。
还有就是购物周期,印度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国家,所以我们有这些购买周期,比如说在一些比较大的节日前后,人们会买很多东西。当然了,这些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在西方,人们会在圣诞节前后进行大批的购物,在印度是有不同的节日,也就是根据自己当地的节日前后会进行购物。当然,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排灯节,大概十一月左右。还有一个大概5月份或者6月份,大家可以根据节日来考虑供应货物的周期。所以大家要抓住机遇。现在是4月份,如果大家要进入印度市场的话,可以和一些印度公司接触,让他们买你的产品。因为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考虑要买一些产品,所以现在可以把你的样品或者价格发给他们,和他们协商。然后在之后两到三个月供货。所以要有一个印度的经销商,这个经销商也像你的合作伙伴一样,可以帮助你够到你够不到的印度的角角落落。同时它也会帮助你进入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所以你在印度要有一个合作伙伴或者经销商,到达印度的各个角落,这些角落其实是有很大的商机的。
印度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你也要知道你想要制造什么样的产品,并且你这个产品在印度的哪些地方是受欢迎的。最后重要的是,如果你是亚洲人的话,我相信大家都喜欢讨价还价,所以你必须要提供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印度人一定会向你讨价还价的。只要你和他好好的谈,我相信是可以双赢的。
有一些印度人喜欢从中国这边买一些东西,包括电子产品和配件,比如说手机、LED屏,任何的电子产品零部件,都是来自中国的。还有一些水龙头等等,这些东西也是来自中国的。一些工业用品,比如一些化学品等等。还有很多的塑料产品,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我们会定期的购买。上面都会写着中国制造,这也显示了在印度,中国产品是受欢迎的。
当然了,最近几年还有很多的医学用品,比如说一次性医学用品,还有一些机器、仪器,也是从中国进口的。当然了,印度本身也是会生产很多的医疗器械,当然有些也会出口到中国。但是如果是电子产品、电子机械,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购买的。这些是一些产品。
我刚才所说的大部分产品,比如说手机,比如说95%的手机市场都是中国公司占据的,比如说OPPO、VIVO等等。这些中国牌子在印度非常的受欢迎,以至于中国的手机公司,VIVO,赞助了印度最大的一个曲棍球比赛。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都是来自中国的。还有一些玩具、鞋类等等,我们会从你们这边进口,然后在印度进行贩卖。
我看到了一个趋势,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之前非常盛行,因为以前中国供应商没有向印度卖一些产品,所以印度这些人他们会去中东买一些产品。但是这个现象也有所改变,所以我想和各位说的是,如果一个印度进口商想要买一些比较少量的话,大家不要觉得灰心,可以慢慢的建立起来,他可能会定期的购买。之后你的销售额一定会有增长。
总结一下一些观点,如果你想要进入印度的话,首先印度有很多的年轻人,而且他们的英文比较好。但是他们一定会,你有什么问题他们会解答,但是你必须要有耐心,因为我认为,这种印度的电子商务的服务商,可能没有中国的那么高效。很多人很多时候,如果你去咨询一个问题的话,可能印度那边回应比较慢。但是如果你向一个中国公司咨询问题的话,可能马上就会回应,确实是这样。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些公司也开始用互联网来进行服务,但是这方面可能比中国落后,所以如果你想和印度的买方进行交易或者说和他们沟通的话,如果他没有马上回复的话,不要认为他就没有兴趣了,可能他在思考在考虑,可能一个月以后或者一段时间以后,他确实会回应的。所以大家先等一段时间,然后去跟踪。有些人可能会很急,可能每天都会问,看看有没有回应,没有回应就去找其他家。但是这方面,我认为各位如果有足够的耐心,一定会找到买方想买你的产品。
还有一点,如果你找到一个经销商或者是买方,一定要持续跟他沟通。我认为我们在印度并不是去创造一个产品,而是去加工。在进口方面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要开始买一些产品的话,我们会基于之前看到过的一些产品,如果你想要创新,你想要继续的话,你必须不断的给你的买方新的趋势、新的产品,一些创新的产品,这样才会让他感兴趣,去购买更多的产品。这些是比较基础的点。
谢谢。
5.另辟蹊径,当年IDH老大希姆通做共享单车智能锁月出货达2KK;
集微网 4月12日报道
刚刚,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需求低迷,相比上去年第四季度出货量下滑23%。
品牌厂商日子不好过,背后的手机方案厂商竞争则更激烈。这几年很多ODM开始纷纷转型,有做智能手表手环的、有做汽车后装方案的,现在有厂商却找到了目前最火的共享单车项目合作。
据业内人士微博昵称为摩卡RQ 爆料,当很多手机行业的人还在为当年那个IDH领头羊希姆通淡出手机圈而扼腕叹息的时候,人家目前做共享单车锁的方案每个月都出货2kk了。IoT的浪潮滚滚而来。这种敢于放弃鸡肋的红海去寻找和创造蓝海的精神值得尊敬。
对于这种另辟蹊径找到更多细分市场的做法,很多业内人士给予了肯定。微博认证为上海展英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晨林透露了更多细节。
他表示,其实目前已经接单已经5.7KK了!他还称,虽然与手机业务的营业额完全不能比,但是利润率还可以,今年营业额估计在10亿人民币上下,应该比去年增长一倍左右,净利润应该超过1亿。
共享单车智能锁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投放单车数量上,据悉仅摩拜单车、ofo 两家巨头在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产能预计可以达到3000万辆。
目前共享单车有20多家平台,这其中很多已经采用智能锁了,而仍在采用机械锁的ofo其破坏率和被盗用率非常高。就在4月6日,ofo也宣布与北斗导航达成了战略合作,未来ofo将在京津冀地区配备由北斗导航特制研发的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智能锁”,车辆定位可更加精准。
如此看来,智能锁将共享单车未来的标配,这也为方案厂商带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前,央视也针对共享单车的智能锁做了专题报道。
过去大半年里,共享单车的锁具就进行了两次换代,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其中,第一代锁具为机械锁,第二代锁具为二维码+蓝牙解锁的智能锁,第三代锁具则是刚刚推出市场的,集合电子密码+蓝牙+gprs+gps四合一的智能锁。
据1步单车联合创始人林袁表示,“锁具和车辆的更新换代需要付出巨大的软硬件成本,但是为了满足市民更加舒适便捷地出行,以及更加安全地出行,1步愿意承担这样的付出。”(集微网报道)
6.IDC:联想三年来首次跌落PC市场首位 因北美遇挫
2017年第一季度PC出货量与市场份额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2日消息,根据IDC公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仍然增长乏力,不过惠普表现不错,它再次超过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
一季度全球PC出货总计达6030万台,同比增长0.6%。之前IDC曾预测一季度PC出货量将会下滑1.8%,由此看来PC市场正在复苏。自2012年一季度以来,这是PC季度出货量第一次反弹。
2013年,联想越超惠普成为第一大PC制造商,自此之后几乎一直占据第一名的位置。惠普之所以再次成为领头羊,主要是因为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增长强劲。现在的问题在于惠普能否一直领先下去。
Gartner也公布了一份报告,它将联想排在第一位。IDC与Gartner的数据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评估PC出货的标准不同。例如,Gartner没有将Chromebook的出货量统计进去。按照Gartner的数据,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到了6220万台,同比下降2.4%。
不管怎样,两家公司都认为PC出货量因为价格上升而下滑,PC价格上升主要因为NAND、DRAM价格上涨造成的。未来几个季度,组件价格预计还会上升。虽然价格上涨,下半年PC出货仍然会增长。照估计,企业将会对PC进行升级,它们会在笔记本、台式机上投入更多资金。
按照IDC的数据,联想在北美遭遇挫折,正因如此才会丢掉第一名的位置。惠普在北美表现不错,欧洲PC出货量也出现了反弹,不过亚太区表现疲软。惠普剔除了许多低端PC,专注于高端PC和高溢价产品。联想推出了一些创新型PC,比如Yoga,不过中国业务表现低迷。
按照IDC的数据,一季度惠普PC出货1310万台,同比增长13.1%,市场份额21.8%。联想出货1230万台,同比增长1.7%。戴尔排在第三位,出货同比增长6.2%,达到960万台。苹果排在第四位,同比增长4.1%,出货420万台。宏碁排在第五位,出货410万台,与苹果相差不多。(云外)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
天天IC”
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