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弄plus2023
白话新闻信息,直解联播密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年薪可达26万!浙江中烟/小米集团/小红书/ ... ·  22 小时前  
冷笑话  ·  原来大家都在用一样的碗吃饭!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我预计这个情人节会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三弄plus2023

20250211《新闻联播》文字版

三弄plus2023  · 公众号  ·  · 2025-02-11 23:17

正文

此条是联播文本全文,方便弄友们查看学习,对应的每日新闻联播解读欢迎关注👇🏻公众号, 联播解读 在另一条推送。
00

本期内容简介


  1.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冰雪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2. 2.以旧换新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3. 3.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幅上升;

  4. 4.抢抓农时 各地做好春季田管;

  5. 5.【新春走基层】西海固的新农人;

  6. 6.各地开展多彩活动喜迎元宵节;

  7. 7.【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昼夜奋战抢险搜寻 温暖守护受灾群众;

  8. 8.【新闻特写】创新赋能 “绿色”亚冬;

  9. 9.【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中国队单日斩获6枚金牌;

  10. 10.国内联播快讯:(1)我国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新标准;(2)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改成功首飞;(3)多举措支持增开银发旅游列车;(4)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5)黄河山东段本年度第三次流凌即将结束;(6)冷空气东移南下 带来大风降温和弱雨雪;

  11. 11.哈马斯宣布推迟释放下一批被扣押人员 以军提高戒备等级并增兵;

  12. 12.多国反对美国加征钢铝关税;

  13. 13.国际联播快讯:(1)俄击落多架乌无人机 乌天然气设施遭袭;(2)德国柏林公交系统罢工 出行受影响;(3)美发生两架飞机相撞事故 致1死4伤;(4)阿根廷 智利持续高温引发森林大火;(5)国际金价创盘中历史新高。

01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冰雪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这个冬天,各地持续推动冰雪和文旅、体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冷资源”激活“热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眼下,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正在火热进行。赛场上,各国运动健儿激烈比拼;赛场外,大江南北的游客会聚黑龙江,助力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入冬以来人气和热度持续攀升。丰富的冰雪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也催热了住宿、餐饮等行业。北极村村民史瑞娟经营的民宿小院,客房供不应求,今年新开的分店市场反响很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极村,和乡亲们亲切交流,嘱托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牢记总书记嘱托,漠河加大特色资源挖掘力度,创新打造冰雪场景,带动人才回流和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冰雪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冰雪经济。

这个冰雪季,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冰雪经济发展,涌现出一系列“冰雪+”产品。从传统的滑雪、滑冰到新兴的冰雪摄影、冰雪研学,冰雪旅游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在变得丰富多元。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发放3万张冰雪消费券,推出冰雪音乐节、冰雪亲子挑战赛、跨年冰雪灯光秀等特色活动。在新疆阿勒泰,人们沉浸式参观体验,了解滑雪起源地历史,传承冰雪文化。

挖掘冰雪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冰雪文化博物馆、支持冰雪主题文艺创作,在冰雪文化日益繁荣的同时,冰雪运动持续蓬勃发展。在吉林,75家滑雪场对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开放雪道数量从64条增至74条,雪道面积增加15%,预计本雪季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100万人次。在上海,不少商圈、街区都融入了冰雪运动体验,沿着黄浦江边打造的1000平方米户外滑冰场,一亮相就成爆款。在湖北,室内室外同样精彩,趣味滑雪、娱雪活动常玩常新;今年1至2月,全省滑雪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约83%。

火热的冰雪经济推动了冰雪装备制造融合创新。在河南,本地制造的冰雪装备已占全国市场的40%。目前,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全产业链。

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展现出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多样化等特点。我国正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02


以旧换新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监测调度数据显示:春节期间(1月28日—2月4日),数码产品、家电家居、汽车以旧换新销售额分别约为141亿元、105亿元、66亿元,总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其中,手机等数码产品销量约450万台,销量占比(52%)和销售额占比(45%)均为最高。从地区来看,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以旧换新销售额均超过1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国家下达首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启动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

03


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幅上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天(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0,相比去年12月上升0.1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社会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市场指数上升;信息传输软件业等7个行业的投入指数上升。显示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改善,带动了企业的产、销、服务等都在好转,企业的投资意愿也在增强。特别是春节假期旅游消费、电影票房的火爆,带动了不少领域中小企业的生产。1月份,开工率在75%以上的企业占到中小企业总数的近六成。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认为,随着近期各地重大项目加快启动,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回暖;消费和投资的持续扩大,也将促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更加活跃。


04


抢抓农时 各地做好春季田管


各地抢抓农时,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夯实小麦稳产基础。当前各地冬小麦苗情好于常年。

立春过后,河南8500万亩冬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也是水肥需求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省里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各地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把脉”,通过“弱苗补肥、旺苗控长”的分类管理模式,为小麦精准开出“生长处方”,确保夏粮稳产增收。目前,全省越冬期小麦一、二类苗占比87%,好于常年同期。

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长势良好。在亳州西阳镇的小麦种植基地,小麦返青追肥机穿梭往返,开展施肥作业;空中,北斗植保无人机按照设置好的路线喷洒农药,省时省力高效。

河北各地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等措施,为小麦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在邯郸市肥乡区,记者看到,微喷灌管道分布在田埂间,就像给麦田铺设了“血管”,精准地为返青的冬小麦输送水和肥料。像这样的微喷灌,花费仅是以往大水漫灌的一半左右。当地还组建了科技特派员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划分片区维护检修春灌设备,开展技术服务。江苏针对部分地区小麦墒情不足的情况,制定田管技术意见,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下沉田间,指导农户补水提墒、因苗补肥、促弱转壮,苗情持续向好。同时,江苏出台19条粮油生产扶持政策,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05


【新春走基层】西海固的新农人


宁夏西吉县所在的西海固地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2月11日)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吉县,去认识一批回到农村、扎根沃野的“新农人”,看看他们在忙活些什么。

眼下,宁夏西吉的土豆迎来热销。眼前正在拍摄短视频的小伙子叫马亮,他正在跟村民们一起推销采收的最新一批土豆。

“80后”的马亮是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西吉县所处的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我国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易地扶贫搬迁、坡地改梯田等一系列攻坚措施,这里不仅顺利脱贫,还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不少特色产业。可是,怎么能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呢?2020年,马亮结识了老乡马昊东,他们一个学英语专业,一个是编导,两人一拍即合,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回到西海固,两人打算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为家乡卖货。可拍了几十条,效果都不好。这时,马亮提出,能不能发挥大学专业的优势,拍点不一样的呢?于是,英语配土特产“土洋结合”,他们在南瓜地里,开启了一场“推介会”。短短一周,这条短视频的播放量达1500多万,12万斤贝贝南瓜供不应求。

这次成功让团队信心大增,周边的年轻人和村民加入进来,有的负责制作,有的负责推广。从南瓜到土豆,从苹果到红杏儿,半年时间,37万多斤土特产从网上售出。为了支持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当地政府还积极协调提供了办公和物流运转场所。去年,村里还建起了一个加工厂做油饼、麻花,带动了更多村民一起就业。

马亮说,现在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新农人”回到农村,他们把网络变成“新赛道”,把科技当成“新农具”,把服务干成“新农活”。西吉县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累计达到6000多人。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为农村生活注入新鲜感、增添新活力。去年,西吉县所在的固原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农产品约占四分之一。


06


各地开展多彩活动喜迎元宵节

元宵节临近,各地张灯结彩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佳节的到来。

在浙江湖州,大型新春踩街活动热闹上演,非遗与民俗表演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欢腾喜庆的文化盛宴;在河北武安,威风的舞龙舞狮、欢乐灵动的社火轮番登场,尽显民间艺术魅力;在江苏张家港,非遗集市上市民亲手体验漆扇、绒花等非遗技艺,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广东佛山的街道上,上万盏花灯高高挂起,众多市民游客走过通济桥,表达美好愿望。

庆元宵,赏花灯。在吉林长春,新春冰雪灯会将传统彩灯与冰雪巧妙融合,为大家献上独具魅力的光影秀;在福建莆田,2000多户居民扛起板凳灯,组成一条条长龙沿街巡游,为人们送上祝福。

迎佳节,包汤圆、滚元宵。在云南昆明,搭配四种馅料的四喜汤圆不仅口感丰富,还有福禄寿禧的美好寓意;在河南鹤壁,传统手工石磨元宵圆圆滚滚,象征着人们团团圆圆;在湖南娄底,市民广场布置成节日舞台,市民游客猜灯谜,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喜迎元宵佳节。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里,官兵们舞狮子、做花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个节日既有坚守和奉献,也充满了热闹与温暖。


07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昼夜奋战抢险搜寻 温暖守护受灾群众


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发生后,消防救援人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向险而行,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争分夺秒搜寻失联人员;灾区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细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用温暖守护受灾群众。

这是现场搜寻过程中的惊险一幕,指导员徐华正带领着10名消防员在滑坡核心区域搜救,现场再次出现滑坡,石块接连滚落。

搜寻中,这样的险情时有发生。为了确保搜救作业安全,现场指挥部将救援区域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不仅有搜寻人员,还有观测预警的安全员。每当危险信号解除,徐华和队友们又会立即返回现场加紧搜救。争分夺秒间,除了依靠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徐华和队员常常要徒手搬运石块仔细翻找。

徐华带领的这支队伍有19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救援尖兵,一半以上是共产党员。滑坡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在阴雨天泥泞的现场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展开救援。作为最早抵达的救援力量之一,从8日到现在,他们每天作业时间12个小时以上,已完成9200平方米区域的搜寻。

搜救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也在持续推动。在位于沐爱镇的筠连二中安置点,来自石林村的党总支书记郑芹主动请缨,照顾受灾群众的生活起居。这些天,她忙前忙后和志愿者一起登记物资、准备一日三餐,解决受灾群众的迫切需求。

安置点里的这户人家10个月大的婴儿所需的尿不湿和奶粉紧缺,已是入夜时分,郑芹立刻和志愿者到附近四处寻找购买,无奈连找了多家店都已经关门。第二天一大早,郑芹等到商店开门,终于为孩子买到了奶粉和尿不湿,宝宝安稳地躺在奶奶怀里喝上了奶粉。


08


【新闻特写】创新赋能 “绿色”亚冬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赛场上的精彩不止于竞技,环保与科技融合,让“绿色”成为本届亚冬会的鲜明特色。

在本届亚冬会冰上项目场馆,不同于以往的燃油浇冰车,环保、节能又高效的新型电动浇冰车投入使用,在场馆里穿梭忙碌。

“绿色”是本届亚冬会场馆的一大亮点。冰上项目5个场馆全部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作为核心原则,在保温、照明、制冷等各个方面都大量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

本届亚冬会的雪上赛区亚布力被誉为“绿色博物馆”和“天然大氧吧”,拥有绝佳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设施升级后的8个雪上竞赛场地为各国运动员在雪上驰骋带来了独特体验。



09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中国队单日斩获6枚金牌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进入开幕后的第四个比赛日,共产生10枚金牌,中国队斩获其中6枚金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双人同步决赛中,冯俊熙/王雪夺得金牌,徐梦桃/陈梅婷获得银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刘梦婷、杨如意、韩林杉包揽金、银、铜牌。

冰上项目,在速度滑冰男子1000米决赛中,宁忠岩以1分08秒81打破亚洲纪录及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冠,廉子文获得铜牌。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韩梅、殷琦包揽金、银牌。速度滑冰男子团体追逐决赛,由刘瀚彬、吴宇、哈那哈提·木哈买提组成的中国队夺得金牌。速度滑冰女子团体追逐决赛,由阿合娜尔·阿达克、韩梅、杨滨瑜组成的中国队夺得金牌。至此,本届亚冬会速度滑冰比赛全部收官,中国速度滑冰队共收获11金5银5铜的好成绩。


10


国内联播快讯


我国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新标准

教育部今天(2月11日)发布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首次实行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教学一体化设计,紧密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下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职业岗位新要求,增强了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教育技术的应用,同时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