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 ... ·  2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主要统计数据发布时间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博士谈个人管理:修心修行必学佛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8-07-29 06:07

正文

本文有点长,听听静心曲慢慢品味。

有心的时候去寺院看看、走走,体悟清静与淡泊,这也不失为修佛的一种方法。当然,这主要是形式上的修佛,更为重要的是心灵上的修佛,即要学觉悟者的言教和身教,从一个迷者变成悟者。寺院不是找寄托的地方,更不是迷信的场所,寺院是道场。 去寺院是去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修佛?佛又没有坏,为什么要修?每个人的身体就是自己心灵最好的寺院,这一点放之四海皆有用。无论我们作为企业家也好,作为员工也好,都能从“佛”中领悟到无限真理,从而达成自身的修炼。人对于自我利益的考量而生出了贪欲、不满、愚痴、忧伤、悲痛、苦闷等烦恼。通过对佛的修行与礼拜,目的是为了了解诸行无常的真理,了解宇宙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也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并用这种态度去看待内在、外在,不因为时空的不如己意而产生痛苦。这样,慢慢地就能让自我的情绪不再产生,而达至轻安、喜悦的永恒祥和境地 ⋯⋯

若能以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修行方法达到令苦不再生起的安详喜悦境地。那么,我们就到了具足永恒的喜悦的智慧彼岸。

平时的痛苦、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呢?外部还是内部?

痛苦来自于无知 --- 去强求或违反宇宙真理,也就因为世事不能如人意,不符合内心自我的期望而产生了烦恼。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佛,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正确认知,并通过正确的实践,慢慢地向契合于宇宙真理的方向迈进,而达至没有痛苦和烦恼的境界,即智慧的彼岸 --- 涅槃寂静。因此,佛家乃大智、 明智 --- 上智人不可不修,企业家不可不修。

佛祖在苦修十多年后都无所得,所以凡人更不能强求迅速达到那种境界。只要在生活里学着用佛法、佛理思维去解决问题,我们就已经开始踏上了自觉圆满的菩提路。禅宗就非常重视在平常生活中体验佛法和实践佛法,因“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以人间为主”。

佛在心中,佛在脑中,佛在口中,佛在行中。佛在心中,因为我们自心就是佛心,要心存善念,慈悲为怀;佛在脑中,因为我们需要按照佛理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去总结;佛在口中,因为佛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慈悲的语言、教化的语言,不可随口而出粗俗语、妄语;佛在行动中,因为学佛是学佛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身体的行为。

修习以上行为,才是真正的学佛。仅学打坐,形式而已,不是学佛的本意,只是修佛的一个手段而已。当然打坐可以锻炼自身,这也是好事。若平常生活里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表露着佛的悲智(佛心、佛思、佛言、佛行),便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我们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我们要持净戒、修禅定、学智慧,我们要戒贪欲、去瞋恚、除邪见。

佛家是立足于现实的精神升华,它不以崇拜为中心,而是以行动为中心,强调行动多于玄思。我们要将佛法在平常日用生活中表现出来,我们的生活行为要以六度为准则,全心全力,做到自利利他、利益众生为目的,这才是学佛行、学菩萨行。如果我们的生活行为不检点,身、口、意三业没有一定的标准,不仅对自己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对他人也造成许多不方便的困扰和烦恼,虽天天烧香拜佛也没用,这已远离佛家的本意了。如若烧香拜佛只是为了自求贪婪,那更是与佛法相背。

星云大师说:“佛教要让人接受,不能光讲空话,要给人信心、希望、欢喜、方便。”这也成了佛光山的工作信条。一个有用的人,勇于承担而不推诿, 能给人信心;一个优秀的人,凡事绝不轻易拒绝,能给人希望;一个能干的人,总将 利益分享大家,能给人欢喜;一个慈悲的人,一定乐于主动服务,能给人方便。

唯有“点”心,才能开心;唯有开“心”,才有智悟; 唯有智悟,方证菩提。

佛家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哲学,佛家比哲学更高深,佛家是哲学的哲学。孙中山先生早已明示,尽管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瞿秋白曾说:“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无常就是变化!就是运动!这个世界除了“无常”没有“恒 常”。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是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意为觉有情,即自己觉悟并度人觉悟。“无常的社会观”就是说世界是运动变化而非一成不变的;“菩萨行的人生观”即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的本质。众生大多不明白何谓人生 --- 以为人生就是每天吃吃喝喝睡睡、养儿肓女、生老病死。若果真如此, 那与动物有何区别?那叫活着。

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这位基督徒对佛的评价:“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如果有一个既能应付现代科学需要,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了很精细的地步。”恩格斯则认为“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 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前总理尼赫鲁说:“佛比起所有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的启示一直震撼着人类。”

印度前总统拉哈克斯坦也说:“释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到人类心灵的第一人。”

“佛教大矣,孔次大,耶为小。”这是谭嗣同的观点。打个比方,如果释迦牟尼佛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的话,那么耶稣则是 CEO 。这两个角色并不矛盾,是一体两面的无分别。日常所见的门派之争,说得不客气一点,实乃世人自扰之啊。我们用某个理论去否定另一个理论的时候,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它,还缺少一种包容。许多人凡事都喜欢互相比较,都喜欢争个我对你错或高下胜负,实在没有意义。

章太炎也讲:“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上智人即真正具足智慧的人。大才子陈独秀曾这样评价:“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素信”是纯粹的信。

毛泽东在 1961 1 22 日与班禅大师的交谈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佛家不可不学,办了佛家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这个办法不行的,得搞四年,光政治好,佛家上没有学问是不行的。”

曾被江泽民推荐人人都能读的《佛教常识答问》一书的序言中,赵朴初这样写 道:“我看过曾是毛主席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出门散步, 对李银桥说:‘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吗?’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说:‘文革’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己正在补课,读佛书。 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 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佛教是文化。’这三个人,一是伟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一是当代的大科学家,所见相同,都承认佛教是文化,而今天还有不少人的认识水平和当年李银桥的一样。”

江泽民在会见洛阳白马寺印忠小和尚时题词:“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杭州灵隐寺的入口处挂的牌匾就是江泽民的手迹。 2008 5 10 日,胡锦涛与夫人在日本访问期间,冒雨前往奈良参观了法隆寺、唐招提寺,并特别向鉴真和尚的塑像鞠躬。其中法隆寺现在保存着世界上最 古老的《般若心经》(简称《心经》)的梵文版本。

李瑞环讲:“佛教文化对中国伦理道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许多主张同我 们现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发展科学,庄严国土,佛教论文,利乐有情。”这是李铁映的话。

黄念祖、沈家祯、尤智表、陈从周等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也都非常崇敬佛家。 物理学家黄念祖居士说:“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 学。”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但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认为佛法与科 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尤智表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 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心的真义。”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说: “佛教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有着独到和深刻的发现。”

朱光潜、李石岑等现代名士更是对佛家赞不绝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我国早期马克思哲学宣传者李石岑:“我认为佛家的提倡,不仅于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果上加一层保证。”

国外学者诸如克里、巴格尔、威勒、莎士比亚、卡旺等也从自己的角度赞扬了佛家的博大精深。英国著名学者克里说:“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世界著名学者巴格尔说:“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地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考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何力学之父威勒说:“假设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莎士比亚说:“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法国天文学家卡旺说:“灵魂是从肉体内独立出来的,它拥有科学无法测知的机能,这种机能就象重力一样,虽然知道重力是地球和物体间的引力所致,但无法以肉眼看到。”

唐代高僧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弘一法师李叔同也说:“出家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顺治皇帝曾作‘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之赞誉。”

已故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说过一句相当精辟而实在的话,“只要日月继续存在,只要人类还继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佛教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佛教的理论与宇宙等大,宇宙不灭,佛法不灭!因 此,如今全世界最大的“公司”是“佛教”。这个“公司”早在 2500 多年前就兴起,并得以迅速扩展,早已完成国际化,实现了全球化。现在全世界都有它的“连锁店”, 杭州灵隐寺、新昌大佛寺等都是其“子公司”,方丈(大和尚、住持)不就是“ CEO 嘛。但这家“公司”无需工商局“登记注册”,也没有年终“财务审计”。 无本生意做到如此程度,只有佛教!

所以,康有为才会发出“佛家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的感慨。而梁启超则说:“佛家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迷信也是信,只是信错了对象。信佛本为智信。其实,许多人根本不理解佛。以为信佛就是烧香拜佛求神仙,这不是佛法的本意,佛法在人间。 如同有人拿《易经》算命,实乃暴殄天物。因此,我们不要把信佛当成简单的拜拜佛、烧烧香。

生活中不明白的,可以问科学。但是,要是科学也解决不了,那该怎么办呢?其实科学也需要有某种思想或理论的指导。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不能解释一切。科学非常重要,但科学都受制于特定的时空条件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神十”宇航员王亚萍太空中关于水的实验足以说明问题。但今天的科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