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魔都食鉴局
真的那么好吃?到底哪种好吃?让局座为你解密,一起“食鉴”出真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麦琳以前照片曝光:太漂亮,太有生命力了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千元人体工学椅冲不动?这款百元不到的护腰正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魔都食鉴局

一篇惨烈的新加坡吃记,你将就看看

魔都食鉴局  · 公众号  · 美食  · 2017-12-15 16:00

正文

喽,我是阿花。


旅途中总有许多意外,如果你和很多人一起去,那么意外,将会是以倍数增长的,微笑。


没想到,刚从红眼航班下来踏上坡国国土的那一天(也就是你们看到上周五的预告),就是本花我在新加坡吃旅的顶峰了……因为短暂的行程以及种种种种原因,本花错过了 胡椒蟹 ,错过了 肉骨茶 ,错过了 田鸡粥 ,错过 娘惹美食 …只收割了一颗“一定会再来”的决心,在回程的飞机上,哼唱起了那位眼睛可以忽略不计的歌手的《不将就》。


泪流满面,但作业还是必须要交。我们将就吃吃,你也将就看看。




距离我局一行人落脚酒店百米处,便是狮城有名的China Town唐人街——牛车水。当地人必去的是这栋 色彩斑斓的三层建筑——牛车水大厦。如果你想以最快的速度全方位接触新加坡当地人的生活,那么这里是最佳目的地之一。


牛车水大厦总共有三层,底层是卖海鲜和农产品的菜场,一层是小商品市场,而二层是汇集本地美食的 熟食中心。


毕竟我局这么爱逛菜场,新加坡的菜场怎么也得走走瞧瞧。地处热带,见到了不少叫不出名字的果蔬, 问下来大都是进口货(本来新加坡也没啥农业不是?),价格和国内进口超市相当,小贵。


鱼虾摊位前问价的人尤其多,都是冲着当天一早刚到的新鲜海味而来。要是 像冲绳市场里那样购买以后 能直接加工 ,现点现做,本花肯定就下手了……


然鹅,并不能……


酿豆腐摊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鱼酿,联想到我局 探精品麻辣烫时吃过的酿惹 ,发现当地正宗的鱼酿 真心便宜,各种食材被鱼浆塞得饱满,没几个下肚应该就能饱。可以现点现做,也可以散称回家去自己煮来吃,类似魔都菜场里的半成品摊头吧。


还有些副食品摊位,可以买到叻沙、肉骨茶、胡椒蟹等地道新加坡美食的调料,对自己厨艺有自信的胖 友,可以放手买买买。


略过一层的义乌感小商品市场,再往上一层,便是热闹得像夜市的熟食中心了。这里的食铺少说也有五 六十个,新加坡特色的吃食都能在这里吃到。虽然环境比起外头马路上的一尘不染要脏乱不少,但食客络绎,饭点的时候随便一个摊位都是排着队的。


这里卧虎藏龙,我们见到了传说中全球价格最低的米其林一星——了凡香港油鸡饭。

一份油鸡饭才卖3.8新币(约合人民币不到20元),不过排队的人蜿蜒了将近四五十米,看得本花望而却 步……身为90后,秉承着最新的佛系旅游吃喝的理念,不强求。


虽然没有吃到油鸡饭,但肚子还是要填的,吃了两家同样受到当地居民喜爱的小食铺,价格亲民,味道 亲切——


秀记江鱼仔酿豆腐

地址: 牛车水大厦2层88号铺

营业时间: 5:45-15:00


酿豆腐又称客家酿豆腐,是汉族客家人的传统菜式。吃法比较像国内的麻辣烫,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菜 色,比如蔬菜、丸子、豆制品,然后交给老板。可以选择带汤的,也可以选择沥干的;可以当作菜就米饭吃,也可以加米粉吃。


这家秀记据说在新加坡酿豆腐里可以排上前五,一早排队的人就很多,早饭午饭都能靠一顿酿豆腐解决 。店里的阿姨动作很麻利,排队时间也就不过十来分钟,但闷热的环境已经让本花汗流浃背了。 眼看快轮到自己了,食客便开始熟稔地放好托盘,倒上一小碟辣椒酱,然后等待对方询问自己的点单, 本花也有样学样照做了。


酿豆腐的选项并不丰富,制作鱼浆用的是黄尾鱼和鲱鱼,有酿在豆腐里的、酿在豆卜(即油豆腐)里的 、酿在炸豆皮里的,以及酿茄子、酿苦瓜、鱼饼,另外还有手工制作的鱼丸。

菜单相当简单明了,一种是一碗8样鱼酿不配主食,一种是一碗6样鱼酿配主食,均为3新币。


Ξ 阿花点单

6件酿豆腐加米粉  $3 (约15元)

8件酿豆腐  $3 (约15元)

茄子(另加)  50¢ (约2.5元)

辣椒酱  30¢ (约1.5元)

共计: $6.8(约¥34元)


物价是真真便宜,三大碗也就34块人民币。


食客都很爱秀记酿豆腐的汤头,觉得鲜甜自然。这是因为,这儿的汤底是只用江鱼仔和黄尾鱼鱼骨熬出 来的。江鱼仔指的就是小鱼干,最后汤上撒上的那一勺也是江鱼仔,只不过已经被炸得又香又脆,越嚼越能吃出小鱼身体里蕴藏的鲜。


当天米粉大概卖得量不太够了,所以还多给了些黄面条。米粉滑爽,面条有嚼劲,倒在汤里呼噜下肚最 舒服。


无论是制作鱼酿还是鱼丸,用的鱼浆都是每天下午收摊后店主夫妻二人手工制作的,吃上去肉质紧实Q弹 ,在汤里滚过那更是鲜美倍增,从前火锅里吃过的手打鱼丸和它比那真是差远了。



老王海南鸡饭

地址: 牛肉水大厦3楼美食层内



Ξ 阿花点单

海南鸡饭  $4 (约20元)

叻沙  $3 (约15元)

共计: $7 (约35元)


另一波探员吵着嚷着要去吃隔壁的海南鸡饭,因为必须要跟 我们在上海的那十几碗比一比 啊。好好好,吃吃吃。


海南鸡饭


这里的海南鸡饭价格真的是便宜到吓死人,一份才4新币折合人民币才20元不到,在上海哪能吃到那么 便宜的啊,而且你看,鸡肉和米饭都泛着油光闪闪亮亮的,看上去就很好吃的样子。至于容器摆盘,这么便宜就不要讲究了。


米饭颗粒饱满,粒粒分明,晶莹中泛着金黄,入口满是鸡油香。鸡肉清爽多汁,肉质不柴,附赠的酱油 十分容易上色,只倒了一点米饭和鸡就变得黑乎乎了,虽然卖相不咋地,但是加了酱油鸡和饭更有滋味了,咸香味十足。后来坐在桌前码字的时候已经吃过晚饭的本花都被图片馋得肚子又嗷嗷的叫了......


这种品质的海南鸡饭如果开到上海估计也能排进前三,如此无名小摊档也能做出这种水平,看来海南鸡饭 真的是新加坡人民的“国饭”啊。


叻沙


随行探员嘴馋,硬是要点一份叻沙,妈呀叻沙才15人民币,这种便利店的价格只有新加坡才有吧,便宜 归便宜,但是里面的料一分都没少给你,叻沙汤头比普通店里的更为辣口一些,哦,不是一些,是超级辣,在30多度的新加坡吃得阿花我浑身是汗,汤内的配料也超级多,有鸡肉、豆腐和鱼酿,米粉Q弹有劲,作为一份只要15元的叻沙简直不能再超值了。


或许本花吃到的这家海南鸡饭不是新加坡最有名气的,但绝对是最接地气的一家了,这才是新加坡当地 居民每天都会吃的家常便饭啊。





从牛车水饱餐一顿出来,一行人步行出发新加坡最具异域风情的印度族聚集地——小印度。在这里,不 仅有五彩缤纷的彩色建筑——


还有新加坡最壮观的回教堂——苏丹回教堂——


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印度餐馆。在走走拍拍、拍拍停停,一条200米不到的街道能走上2个小时、耗 尽体力之后,我们迅速锁定了午餐的觅食地——


正对着小印度的地标——苏丹回教堂,有一座黄绿相间的2层建筑,这就是在当地的印度餐馆中名声大噪 的Zam Zam了,万能的大众点评上也查得到这家。


准备进门前,可以隔着透明窗户望见厨房里做Murtabak(一种印度馅饼)的忙碌景象,摊饼、铺馅儿、 上酱、折叠、烘烤...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餐厅环境不算太好,简易桌椅、瓷砖地,全是马来语的菜单也很简陋,不过还好为了方便各地游客点单 ,大部分招牌菜都配上了图片。


一楼空间不大,因为敞开着正对着街道,有些闷热,沿着楼梯上到二楼后才发现这栋看起来不大的建筑 可真是挺能装的,估摸可以容纳七八十人同时用餐。店员基本都是印度人,食客也以当地人居多,当然其中也混迹着慕名而来拔草的各国游客。

虽说菜单都给配了图吧,但真的点起单来还是挺困难的,一行人又是发挥想象努力读取那些略粗糙略吃 藕的图片,又是拿手机出来翻译马来语,又是在点评上看评价做筛选(怕是职业病深入骨髓了), 七嘴八舌忙活了好一会儿才决定好了点单。


Ξ 阿花点单

Murtabak Chicken  $8 (约40元)

Nasi Goreng Beef   $8 (约40元)

Chicken65   $3.5 (约17.5元)

Mutton Chop  $8 (约40元)

Teh Ice  $2 (约10元)

Limau Ice  $2 (约10元)

共计: $31.5 (约157.5元)


Murtabak Chicken


Murtabak——一种以咖喱膏调味的印度馅饼,在Zam Zam有三种馅料可以选择,牛肉、鸡肉和羊肉。算是 来这家餐馆必点的招牌菜。我们比较保守的点了鸡肉Murtabak,上来大概就是一个被“开膛破肚”的咖喱馅煎饼。


翻开饼皮,可以看到里面乱七八糟、已经被咖喱染成橘红色的鸡肉块。入口之后,发现原来地道的印度 咖喱是这个味道,和善用香料的泰式咖喱、香甜的日式咖喱比起来,被抹开刷匀之后的印度咖喱好像在口味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光是负责把煎饼和鸡肉渲染得非常重口味的样子而已。吃起来咸淡刚好,饼底薄而香,很有嚼劲,口感偏干、不像国内的印度飞饼那么油,因为里头有大量的洋葱粒提香,所以整体来说还蛮好吃。反正对阿花这种不想在国外踩雷的中国胃来说,选鸡肉馅是明智的。



Nasi Goreng Beef


Nasi goreng,当时在菜单上就只能看到是一坨红色的物体盘踞在餐盘中间。用手机一查才知道Nasi goreng是一种流行于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炒饭,一样也可以自由选择要鸡肉、牛肉或羊肉的,我们选了牛肉。


要说它有什么鲜明的特色的话,嗯...应该是...辣到飞起!连吃不过三口,必须猛灌饮料,然后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整根喉管在灼烧着...阿花自以为很能吃辣,也就舀了两勺就败下阵来,里面料还蛮丰富的,牛肉、青豆、青菜、胡萝卜、白菜、洋葱...量不算太大,跟Murtabak一样,够当份主食,但一个人吃一份、大概得40元软妹币,又觉得贵了点(毕竟刚刚习惯了牛车水的物价)。看在你这么辣的份上,下次不会再点你了,吃不惯哼。



Mutton Chop


不要急,羊肉来了。当时我们盘算着,羊肉不要混在主食里,万一很膻我们就死定了,于是把羊肉留在 了小吃里点,大不了我就舍弃羊肉吃薯条嘛。结果哈哈,羊肉当真是被剩下了,不过倒不是因为膻,而是因为老。羊肉柴到换谁都咬不动,嘬完那层酷似糖醋鱼味的酱就给吐了出来,三片老到像西葫芦的黄瓜片、一片皮厚肉硬的老番茄...只有再普通不过的薯条和煎蛋还能下嘴。



Chicken65


炸鸡块,没什么特色,感觉炸过头了,肉也有点柴,里面有一些斑斓叶,但并没有给鸡块带来什么不同 的风味。哎,有点想念国内的炸鸡外卖。



Teh Ice


Teh Ice就是冰拉茶。因为新加坡从前有大量从事重体力活的印度劳工,他们需要靠甜度很高的饮料补充 能量,因此这边的拉茶都非常甜。如果是在街边买拉茶喝呢,可以要求少糖,但Zam Zam可不像奶茶店可以选,所以昏头昏脑点到这杯冰拉茶,虽然得以靠着冰块来冲淡拉茶的甜度,但很不幸,Zam Zam的冰块搁起来似乎不要钱,拉茶的风味也被削弱得所剩无几。



Limau Ice


冰青柠水,没差的,寡淡无味,这个卖我10块软妹币,我不服。


结束在Zam Zam的午饭,没想到它会以印度飞饼华丽的出场,却以just so so的炒饭、小吃和饮料草草收 尾,把阿花和众探员想再追加点单的热情都给浇灭了,就剩一口仙气吊着,因为晚上我们要去拔草的餐厅可是米其林一星呢。





要找到这家米其林小摊,建议你先找到这家餐室。

此行的主角,米其林一星大华猪肉粿条面就藏在餐室的一隅。


餐室就相当于国内的大排档的集合,桌椅都是各家店公用的,有些年代感的装潢难免简陋,不过骚气的 粉座配蓝桌看着倒还挺洋气。夜里新加坡温度也有个二十五六度,加上从各家后厨里跑出来的热气,仅靠着几台风力不强的摇头风扇续命还是把探员们热得够呛。


当天到店时已近打烊,但这样的时间、这样的温度,这样的环境,这家米一小摊生意还是很好,队伍洋 洋洒洒排到了餐室门口。


排了没多久,店里师傅便搬出了一张贴有售完标志的小粉椅,往队伍最后那么一放,宣告一天的销售结 束。后来陆陆续续还有食客询问是否能开个后门再多做一碗,都被拒绝了。探员们不禁窃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据说白天一大早拿号排队,生意好的时候起码要三个小时才能吃上,晚上不消三十分钟便能如愿,好开心啊。


摊位旁边有一家饮品店,点上一杯边喝边排队也不错。尝了下马来特色的三色奶茶,椰糖作底,加上奶 和红茶,搅拌均匀后甜度尚可,关键是凉快。


临了,总算是排到了。不大的档口,被获得的荣誉和相关报道的剪报占满,旁边甚至还有“买肉脞面疑 排队,两男大打出手”这样的花边新闻。肉脞粿条面有带汤的和干拌的两种,价格按分量分成$6、$8、$10三档,比起普通肉脞面溢价明显。


这家店早在1932年于吊桥头发迹,老板一家姓董,潮州人。据说现任老板已是七旬老者,有时还会亲自 上阵下面。很可惜,当晚我们没见到老板,但面前的这位师傅从盛汤、汆烫到下面,同样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Ξ 阿花点单

肉脞粿条汤面  $8 (约40元)

肉脞干面  $8 (约40元)

炸扁鱼  $2 (约10元)

共计: $18(约¥90元)


潮州粿条形似河粉,但比河粉吃起来更有弹性,每天都供不应求,卖到下午就会断货。所以作为最后一 波客人的我们,只能吃以细面代替的肉脞面了。


肉脞干面


肉脞(cuǒ)指的是猪肉碎,肉脞面按字面意思就是碎肉面。猪肉碎、猪肉片、猪肝都是滚水里汆得泛白 即可,入口柔嫩无比,不过猪肝难免有点内脏味,吃不惯的探员需要猛蘸酱油才能下咽。另外还有小肉丸、潮汕扁食(和小馄饨差不多)、炸扁鱼干(也就是鲳鱼),分量都不算多。


其中,阿花最爱的还是小肉丸,口感弹韧,肉香浓郁。一口一个,感觉完全不够吃。


干拌的肉脞面汤底是用醋、酱油、辣椒油、猪油调制而成的,不知道是本就如此还是师傅当天醋放多了 ,酸味有点太重了,不能吃酸的探员光是嗦了口面就面目扭曲了。讲真,一行人里吃不惯的这米其林一星的占多数,吃着吃着便开始感念中华大地上的其他面食是多么多么的好吃,魔都的哪家哪家面食有多么销魂,场面有点尬。



肉脞粿条汤面


汤面版的味道很清淡,汤底很清澈。可以喝出肉汤很自然的鲜甜味道,比起酸口的干面版接受程度要高 许多,泡得微微软的细面吃上去则比干拌的更滑口。里面的猪肉食材倒是和干面里的没区别,倒是干巴巴的扁鱼在汤里泡得酥软后更添鲜味。



炸扁鱼


由于对炸扁鱼的味道没什么概念,好玩点了一份尝鲜。扁鱼炸得很干很脆,偏硬,啃起来咯噔作响。但 比较吊诡的是,炸扁鱼是原汁原味不放盐的,可以说它香,但是真的不可口,更别提拿它下酒了。


总而言之,这顿“摘星”体验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老板以前接受采访时就说了,和他家类似的肉脞面 还有许许多多,遍布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像这样的家常味道,也许只有当地人才能懂吧,身为游客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店早上竟然要排三小时。不过抛开味道好坏,价格是真的卖贵了,冲着光环会来第一次,但恐怕不会有第二次了。


大华的这两碗面根本喂不饱行尸走肉的一行人,于是转向隔壁看到这家貌似 也有点来头的摊位。


闯荡澳洲多载的店主夫妇俩,选择回国开了这样一间“西餐”摊,当然,卖的是非常接地气的“西餐” 。在整整一大面墙上,布满了各色各样的炸货、烤货,你想得到的组合搭配这里基本都有。


说真的,潜意识里对高脂肪食物的向往,使得这一面墙上的每一张图片都显得那么那么那么诱人,尤其 是饥肠辘辘考虑不上减肥的时候。


Ξ 阿花点单

牛扒  $9 (约45元)

炸鱼片  $7 (约35元)

蜜糖鸡扒  $7 (约35元)

共计: $23 (约115元)


牛扒


“野生”大块牛排,浇着浓浓的酱汁浇着,虽然廉价但却极其诱人。连筋带肥的牛排,厚度绝对对得起 价格,但也因此显得略难嚼,略老,不过搭配着浓郁黑椒汁,依然有大口吃肉的爽劲。


搭配的蒜蓉黄油面包,戳开蛋黄蘸一蘸,胡椒蒜的香料滋味儿挟带着麦香蛋香黄油香,加之略有嚼劲又 湿滑的口感,比隔壁的刺激多了。


炸鱼片


卖相不怎地,但味道还不错。里面是嫩而无腥味的龙利鱼肉,但这份鱼片的精华,都在这略有厚度的面 衣上。一面炸的金灿灿,但看不出一点多油的痕迹;另一面沾染鱼肉鲜香,湿糯糯却不令人反感。面衣的脆香,令同行北方探员想起家乡一种叫回族人民特有的美食——油香的味道,于是又进行了一番家乡美食的解说……


意面相比之下差强人意,没什么味道,肉酱太淡吃起来不过瘾,倒是借一点旁边香喷喷洋葱土豆泥的滋 味儿还算能下咽。



蜜糖鸡扒


第一眼看成牛排,这鸡怕是在圣淘沙的海滩上晒过。深褐色的鸡排,鸡皮烤得焦脆,有点像日式烤鸡皮 串~内里鸡肉特别嫩,可以掐出水来吧大概,外层浓浓的酱汁泛着蜜糖甜,每一口鸡肉都有味极了,狂呼满足。


在肚子里塞满了牛排、炸鸡和炸鱼之后,一行人才算有所满足,滚回酒店休息了。






这天,我局一行人扎在了排队1小时,放飞1分钟的环球影城里,一直玩过了午饭的点才隐隐感到了饿, 但恋战的我们都不愿意再到园区外去觅食,于是就近挑选了一家菜单看起来还不错的西餐厅。


可能是过了吃饭的点,餐厅内不是很拥挤,在排了大半天队之后终于可以清净放松一会儿。店内是比较 传统的美式装修,主打烧烤和酒馆小吃。

Ξ 阿花点单

Shrimps Caesar  $17 (约85元)

Pasta Shrimp Crm  $19 (约95元)

Baked Rice  $25 (约125元)

Garlic Bread  $6 (约30元)

Spam Fries  $8 (约40元)

共计: $75 (约375元)


Shrimps Caesar


物价一下子就恢复到了魔都水平了……85块软妹币的大虾凯撒沙拉,上来就是这个样子。大虾,不多, 四颗,看起来蛮鲜嫩,但入口发现鲜嫩是它的伪装,肉质那个老啊,嚼起来像口香糖似的咽不下去,吃到下层会发现生菜叶子也已经干瘪瘪的不太新鲜了。沙拉酱非常浓稠,团在叶子与叶子交错的深处,你得把它扒拉出来当个蘸酱用。总之,就是看起来还凑合,吃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还贵得要死的一份沙拉。



Pasta Shrimp Crm


这款意面在菜单上是长这样的


像是盛满了一个铸铁锅的样子,但实际上菜的时候是这样的


跟泡面的包装一样有欺骗性啊,实物的料少了很多,还要近100软妹币,单人份,微笑脸。

味道倒是不差的,奶油味比较清爽,咸淡适中,汤汁均匀包裹着扁意大利面,面的硬度也煮到刚好。配 料除了蘑菇和三色彩椒,还有自选的大虾(不知道那天着了什么魔全部选了虾...大概是觉得虾比较值钱吧)。虾就不讲了,是沙拉同款老虾没错了。抛开虾不说,这碗面阿花吃得勉强满意,除了,价格真是太贵了呀。


Baked Rice


吃到焗饭的时候,大致已经掌握这家店只有好卖相没有好味道的套路了。焗饭刚端上桌看起来非常诱人 ,面上的芝士烤得焦香,拉起丝来也不马虎,但一入口就像露了馅儿...


味道基本都停留在表面,底层的米饭吃起来就是隔夜饭的感觉,白花花干巴巴的,啥也没有,芝士和奶 油停在面上死活不肯下来,僵硬成一坨锅巴。好不容易挖到几只虾,干兮兮,咸到发苦。真真对不起这个价格,在游乐场里疯玩儿一上午,饿到发昏也没能咽下这碗饭。



Garlic Bread


说是蒜香黄油面包,但这面包是跟蒜香黄油分手了吗?没什么黄油味,蒜味也不足,一片烤得干焦焦的 面包,就一般吧,不难吃。



Spam Fries


土豆条?面包条?红薯条?哦,原来是午餐肉,就是那个咸的要命的Spam牌子的,这几根盛惠40元人民 币。下次各位在家也可以拿梅林试一试,搁平底锅里炸一炸,能还原个50%,另外50%是我吃完这个还能去游乐场继续玩儿,但是你不行。


这一顿吃下来,总有一种到景点被割肉的痛感。罢了罢了,佛系旅游,情绪起伏就不要太大了,好歹影 城还是好玩的。




行程的第三天,本花与一行探员冒着烈日来到新加坡著名的地标鱼尾狮公园,打算和鱼尾狮来个标准的 游客照。但最后败给了新加坡毒辣的天气,照片没拍到几张,大家就吵着闹着要找地方吹空调避暑,看到不远处有来福士便发了疯一样逃进去。


如果说海南鸡饭是新加坡的“国饭”,那咖椰吐司就是新加坡的“国民早餐”了吧。亚坤的就相当于小 杨生煎在上海的存在一般,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也开了不少连锁餐厅。误打误撞走到来福士的我们,就把腿伸进了这家亚坤。


和众多商场B1的美食层一样,亚坤在这里是开放式的格局,恰巧又是周末,所以即使是下午三点也是人 挤人的状态。找好座位马上开始点单!


Ξ 阿花点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