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被驳回!女子网上晒娃被公司取消哺乳假 ·  3 天前  
新北方  ·  寒意从早到晚!省内最高温仅零上1℃ ·  3 天前  
新北方  ·  正式实施!驾驶证申领政策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30岁不发财,40岁也会有钱的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4-04 18:04

正文

第212原创

文|明玥


1

有天看《燃点》,里面PAPI酱的片段,她说:我曾经啊,真的是想,买一个包。真的非常想有一个包。然后,老胡(她老公)真的很好。我跟老胡真的没有什么钱,但老胡依然觉得,如过你很想有包的话,那咱们就存钱给你买一个。

后来大概忘了这事,可能专门为了买包存钱也蛮荒唐的。

就一直没有买,直到她自己开始赚钱,后来还是老胡给她买了第一个包。

看完这段,就觉得PAPI酱果真可爱,也的确幸运,不是普通人啊。

因着这个时代的东风,突然间就可以从“我特别想有个包”到“还是先换个房吧”。

但我知道她是万里挑一,不足以用来论证并安慰, “迟早会有钱的,急什么急”。

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急躁,我觉得我会一直穷下去。

我是普通人,是赚工资的,又在传统行业,这劳动生产价值的增长永远赶不上资本啊。

啃老也是要啃的。

当然啃着也很不安心。

我跟我妈说,怎么办啊,以后还要给你们养老,我自己又那么会用,怎么算钱都不够花。

就会想着唯一的办法是找个有钱人嫁掉。

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很奇怪,这两年我收入并没有什么爆发性增长,仍然是赚辛苦钱,经常还会紧巴巴的,可我竟然不那么焦虑了。

2

最近在复习大学时看过的《老友记》,这剧有十季,跨了六个主角从20出头到30出头的十年。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刚好是剧情开始时主角们的年龄,现在是结束时的阶段。

故事的开头,富家女Rachel做了逃跑新娘,跑来跟高中最好朋友Monica同住,也正式开始过独立生活。

因为找不到想干的工作,Rachel暂时在咖啡馆做服务员。

也是佩服美剧里的白富美,居然肯干这种完全不擅长不喜欢还没地位的活儿,连她老妈来看她,还发自内心夸奖她。

但是Rachel有一次重大崩溃。

就是她以前社交圈的小姐妹们过来看她,那三个昔日伙伴,一个刚刚被相恋多年门当户对的男友求婚,一个进了老爸公司准备接班,一个怀上了双胞胎。

大聊特聊过后,女服务员Rachel跌跌撞撞回到租来的公寓,进门就把Monica调好的酒抱起来大口喝。

所有人的人生都在进步,只有她在后退。

什么独立生活,不要也罢。

两个女孩安慰她:别再去想以前的朋友,独立当然是了不起的事,你需要的是想出一个“plan”,一步一步按计划前进。

那么, do you have a plan?

那一集三个人都崩溃了,因为她们仨都没有PLAN.

那时候Rachel不知道,她还要再围着围裙端两年咖啡,端到怀疑人生,直到天天把想要进时尚圈的话挂在嘴边说。

然后居然有一天,隔壁桌正好有个百货公司的高管,听到她的愿望,就这么把她招进去了。

进百货公司干了几年,经历过部门被撤销,她去当搭配师,想辞职的时候遇到了帅哥顾客, 瞬间觉得自己在干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再过几年,拿到了知名大众品牌Raph Lauren的面试,一度为了要融入集体,还学了抽烟,就为了能跟女上司在天台抽烟时聊工作。

到那时候,虽然她还在租房子住,有了未婚生育的女儿,磕磕绊绊的,但居然成了父亲口中“家里唯一独立的女儿”。

直到可以独挡一面,跳槽到了奢侈品公司,还有了独立的办公室和助理。

因为差点被派到巴黎,那一刻蓦然回首,找回了年少的爱情。

从妆发到状态到情商,全部跟她原来的朋友和妹妹们拉开了差距。

老友记的每一集,都有荒诞奇葩的笑点,但是把剧情拉成长线看,每个人的人生走势都十分合理。

一贯特别明确和执着的热爱的那几个,Monica,Ross和Rachel,在同一个领域干了好多年,经历过高高低低,最后都螺旋上升到了很好的平台和位置。

比较随性,爱享受生活的Joey和Phoebe,事业上没什么发展,但小日子过得一直有趣。

只有当初为了钱工作的Chandler,到30岁那一年被迫转行,跟一群大学生竞争,最后竟也在擅长的领域找到了机会。

一夜暴富是没有的,但是越来越清晰月上升,越上升越清晰是可以的。

3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机会并不会比另一个时空中的他们差。

之前去世的经济学家周金涛讲,人生发财靠康波,一生中有三次康波。

我不太同意他。

现在回过头看,2013到2016这短短三四年时间,就有好几次普通人崛起的大机会。

来发个白日梦,假设你2013年开始做公众号,2014年买比特币,2015年炒股并及时退场,2016年买房子……

只要抓住一个就人生大不同了,都没算那几年的大众创业全民创新。

若是完美地避免那么多机会,那说明你待的地方不对,至少信息摄入渠道太单一了。

连我这么后知后觉,安分守己的人,回想起来都被时代浪潮卷进去好几次。

14年初我最爱折腾的闺蜜买了比特币,那会儿价格也就人民币一百多块一个。

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反正她兴致勃勃来凑我,我就跟她一块儿买了一些,两人加起来买了不到一万块。

没过几个月,她就来讲,那虚拟货币涨了一半了,见好就收。

抛掉后,我俩拿着钱,出国去好好玩了一趟。

回来就傻眼了。

过了几年更傻眼了。

2015年我第一次在人生中认真炒股,一开始就着东风收益也不错,后来结结实实被收割了一把,导致我至今没有回去A股市场。

到2016年,因为有老同学来杭州看房,我陪着她们转悠,心想人家大老远都过来买房,看来有利可图。

正好家里有余钱,就用最低首付,很迅速跟风买了一套房,时间证明是明智的决定。

至于双创风潮,本来以为与我绝不可能相关。

但现在回想起来,我正是在2015年认识了回国创业的EX,后来又遇上了创业失败捯饬公众号成功的小明同学。

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常常总结那几年,尤其是比特币那一次,几乎跟那位闺蜜见一次就要抱头痛哭检讨一次。

为什么有些机会我们抓不住?

有一个隐蔽的原因是,在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太缺钱。

受到缺钱的影响,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会一直穷下去。

每一笔投出去的钱,我们都牢牢记住,时时挂心,根本不可能说 “投出去的这点小钱就当判死刑了吧”。

于是我们一旦发现它有了看上去还可以的增长,就迫不及待要落袋为安。

再说公众号,2013年的我就已经明白那是个很好的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