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桥流水、依水而居的古镇很多,只是越是著名的古镇,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周庄也好,乌镇也罢,各式各样的商业旺铺,再加上整天游人如织,彻彻底底沦为了“知名旅游景点”。
▲江南乌镇
然而却有一些藏在“闺中”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足,却鲜为人知
。
梦梦就常在想,什么时候有一处青砖黛瓦,依山傍水,宁静而又别致的古镇呢?
看着好像还挺美!
浓郁的市井文化,最大化的还原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在古村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生动的市井生活。一切都是修旧如旧,看起来古朴而不失精致。
这就是位于桂林市的大圩古镇。
从长满青苔的古镇大门,可以感知到大圩古镇有些年代了。
▲大圩古镇大门
没错,这历经沧桑的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的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而且远在600年前,
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虽历史悠久却毫不张扬。
如今的大圩古镇依旧可见青石板铺就的老街,
光滑的石板路低调地书写出小镇历经的沧桑。
这条青石板路建于民初,长2.5公里,宽2米,其中0.5公里为卵石铺筑,作为街道来说可能略显狭窄,已被那脚步磨的圆润。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每条小巷都有个码头通往江边。
▲
当年的中华银行,气派远胜过现代的银行
漫步在古镇内随处可见各种历史古物,处处充满着古风。
▲大圩古镇建筑
这些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的画栋、亭台楼阁雕刻工艺精美、巧夺天工,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透着古韵清幽的岁月痕迹,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
过万寿桥后的太平门和永安门之间,是
老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段
,可以漫步于此,细细品味。值得一看的古迹有
高祖庙、清真寺、祠堂、廖宅、黄宅、李宅
等。
在汉代,大圩古镇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还曾设税官。
▲大圩古镇
如今的大圩古镇依旧保留的自编草鞋作坊。
▲草鞋
各式各样的古玩,带着年代的沧桑,可算是一种收藏艺术。
▲古玩
铜钱、粮票等市面上少见的古钱币,在这里却还能找到。
▲古钱币
扇子、刺绣包等手工艺品应有尽有,独具少数民族特色。
▲手工艺品
已经有些发黑的竹篓,蒙上厚厚一层灰,满满的年代感。
▲竹篓
闲着无事,在此定居的老人们或是在街边看些发黄的书,平静地生活着,守望着这最后的古老。
▲古玩古书
大圩的码头是一部电视风光片,别具魅力。
共
有13个码头
,比桂林市的码头还多5个,这13个码头分别与镇区垂直合而伸入江中,格外引人注目。
当年
孙中山去桂林就是在大圩码头登陆的
。 1921年12月1日,孙中山为组织北伐革命赴桂林,在大圩登岸,并发表了演说。 时过境迁,看着大圩码头,几多思绪萦绕在心头。
还有曾经蜚声全国、宏动东南亚的电影《刘三姐》,其中有部分镜头和歌曲也是在
大圩古镇万寿桥
拍摄的。电影中刘三姐坐着小船横穿漓江,来在万寿桥下,然后开唱,也许看过电影《刘三姐》的都还记得这个片段。
这条始建于明代的古桥是一座用石块砌起的石拱桥,岁月沧桑,桥面的石块已被磨得溜亮,在这个因商而兴的古镇,不知有多少商贾和游人踏过万寿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