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姐姐,是北京海淀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所以同样的,她的同学也都是
北京海淀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
早年谈起买学区房的时候,她的同学们都一笑而过,说当年自己可是山沟里放羊捡煤球长大的,都能一路考到你们北京海淀重点大学研究生,还怕教育不好孩子?
然而当我姐姐的这些同学们成了家长,一个比一个争先恐后地去买学区房。当时我们仍然还不是很能感同身受,只是觉得,这属于一种被制造出来的“恐慌需求”。不过当医院传来我要当舅舅了的喜讯的第二天,我的姐姐就去看学区房了。
那天我和姐姐在家看了部印度电影:《起跑线》
电影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平民出身,但靠做生意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现在他们的女儿到了入学的年纪了……
于是夫妻俩开始给孩子挑学校:
好学校还是不少的,他们最后挑中了第一名的学校,只不过……
只不过在印度,你也是要买学区房的。
开始傻老公还不同意,“我们当年也是读的公立学校,现在不也挺好的嘛。”
你说这当妈的能不急吗。毕竟在印度,会说英语的才是上等人。父母当年被耽误了就算了,但是一定不能再耽误了孩子。当妈的铁了心:
我的孩子,必须要是上等人。
值得庆幸的是,以男女主角的条件,学区房可以说买就买。
问题这是开始逐步显现:虽然买了高档小区的学区房,但是平民出身的他们,却很难熟悉上流社会的圈子……
不仅家长融入不进圈层,他们的孩子在社区里也被同龄人排斥。因为父母的出身阶层不高,即便再有钱,别的家长也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有钱怎么了,大家都有钱。
孩子被歧视,自己也面上无光,孩子妈更坚定了要通过教育挤入更高圈层的心。
时间紧任务重,入学报名的日子马上要来了……
排队报名的任务当然是交给当爹的了。然而天都还没亮,家长队伍就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还不是光排队就完了,这只是第一步的开始,接下来还要准备学校面试。
男女主角多少也是有点社会关系的,得高人指点,结识了一位专业的入学指导顾问。这时他们才逐渐发现,孩子上学这事儿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听完上述课程安排,当家长的不禁多问了句:“那孩子什么时候吃饭呢”,得到回答如下:
培训机构里自然也有很多其他小朋友,今天一起玩耍的同伴,都是日后的竞争对手。
父母二人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但没想到这么严重。而且,不光是孩子,父母也要接受培训,以面对学校的面试。
这对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还好有钱。于是他们找来知名写手为女儿撰写简历。听完修改的简历后,连自己都感动了。
既然孩子如此优秀(在他们心中),自己也不能给孩子丢脸,于是他们又重金打扮了一番。
本以为可以怒装一逼给孩子挣足了脸,却惨遭奚落。
简历、培训、面试……一切总算都通过了,接下来除了等待还能做什么呢?去抱抱佛脚吧,把能拜的都拜了一遍。这事儿应该可以说是到位了。
然而到了发放录取通知那天,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该准备的都准备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们去质问入学顾问,答案竟是……
弄了半天,合着是爹不行!孩子是无辜的,都是爹的问题。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当爹的就去用自己商场上熟悉的手段搞定这一切:
然而,托关系不行……这个学校名额实在是太紧俏了,乃至持枪许可都比这好办。
男主准备了一只装满卢比的皮包,然而送钱也不行……
(笑了,现在谁还送现金,多沉啊)
就在希望越来越小之际,男主却得知,自己的一个下人却得到了孩子入学的机会,因为……人家学校是有贫困生名额的啊!
天无绝人之路,男主赶紧去找顾问确认,顾问也很上道儿:“反正名额给了穷人他们也上不起,何不靠文件证明走贫困生入学这条路呢?”
都是为了孩子,男主赶紧去问都要什么手续,然而需要的证件太多周期太长,他能等,孩子入学不能等啊。
此时门口的黄牛伸出了援手,表示这里面都可以操作,只要资金到位。
搞定贫困生证明后,还有摇号抽签环节,届时他们可以搞定关系,把写着你孩子名字的纸条提前冰冻,这样摇号的人只要一摸,就都明白了,然后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看似一切都是完美的,然而好景不长,这事儿被学校内部员工捅出去了。学校为了应对社会舆论压力,将对申请贫困生入学的家庭进行家访,看你到底是不是真穷。
这下主人公全家只好真的去装一回穷人。他们要搬到贫民窟等待通过家访,做戏做全套,不得不去地摊儿找最便宜的衣服买了换上。
走之前还要对有钱邻居撒谎自己出门度假一段时间,度假的照片就拜托照相馆的ps了。
一家人趁着月黑风高,火急火燎地赶往贫民窟……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此开始。
终于到了令人窒息的贫民窟,这虽然是家庭的一小步,却是孩子入学的一大步!接下来只要等家访通过就可以了。
然而初次家访时,却不小心败露了身份。质朴善良的邻居出来圆场,说男女主人一家也是刚刚落此境地,不过不要紧,街坊会教你穷人是如何生活的。
男主明明很有钱,却不得不为了伪装而每天清早去挤公交打工……
养尊处优的富太太,则要和贫民一起领救济……
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入学名额。
而此时,与城里受到排挤不同,他们的女儿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毕竟,这里没有太多竞争,也就少了很多隔阂。
在切身体会了一段基层艰苦生活后,他们终于通过了学校家访,和穷邻居家的小孩一起。现在,只需要缴纳一笔课外活动费就可以入学了,入学是免费的。
然而穷邻居并不理解,什么是课外活动,在他看来,孩子不上学的时候每天都在课外活动。也许……这就是他们自己理解中的世界。
正是为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不和穷人一样,教育才显得更为重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机会接受到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