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精神上未断奶的男人。
被贴上“直男癌”和“妈宝”这两个标签的男性,多半已被划入“这XX类男人不值得嫁”的清单里。
文/周作鬼
“妈宝”一词来自台湾,指的是那些什么都听妈妈的话,缺乏自主思想的男人。广东人把这种男人叫“裙脚仔”。
在所有对妈宝男的称呼中,最狠毒的可能是作家菲利普‧威利(Philip Wylie),他创造了一个词叫“Momism”,后来被历史学家孙隆基翻译为“大妈咪主义”。在威利看来,美国是一个被主妇支配的国家,她们生了孩子后便不事生产,在家里的地位却至尊无上,她们还参与投票选举,将男子汉们赶下台,代之以大妈咪主义者。
对于这种反女性、反妈宝的人,布尔迪厄也非常刻薄地指出,他们生命的大部分价值,只是捍卫男子汉形象,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大男人主义者。在当下的语境里,你可以把他们叫作“直男癌”。
在中国,被贴上“直男癌”和“妈宝”这两个标签的男性,多半已被划入“这XX类男人不值得嫁”的清单里。
“妈宝”一词来自台湾。
祖母假说:妈宝的远古成因?
妈宝这种现象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在所有动物中,人类的亲子关系是很特殊的,极少物种会像人类这样,在养育子女一事上投入巨大的时间和资源,也很少有像人类那样出现三代同堂的现象。
一些人类学家提出了“祖母假说”。他们在坦桑尼亚发现,哈扎族的妇女在女儿生产后,生活的重心就不再是配偶和女儿,而是嗷嗷待哺的孙辈。因此,女性的更年期可能是进化而来的策略,目的是让女性不再从事生育,而把大部分资源用以抚养孙辈,确保子女能够产生更多后代。
同时,子女也非常依赖母亲的帮助。2012年,英国海洋生物学家 Darren Croft 的团队通过36年来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虎鲸的跟踪调查,发现了“祖母假说”的新证据:虎鲸终生都与它们的母亲在一起,而母亲帮助儿子觅食,并提供保护。
而雄性虎鲸就像是一个“妈宝”,如果它们在30岁后失去母鲸,它们的死亡概率将会增加14倍,而雌鲸鱼的死亡风险只增加了3倍,如果是30岁前失去母亲,雌性鲸鱼的存活率甚至没有受到影响。
虎鲸终生与母亲保持联系。图/David Ellifrit Centre for Whale Research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祖母假说”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父母对孕期的儿媳和女儿,有种种饮食和起居的禁忌,以及复杂的“坐月子”习俗,虽不科学,但他们相信这样能让产妇生下儿子,并且在产子后快速地恢复生育能力。
有意思的是,在祖父母与孙辈的关系中,外祖母往往比祖父倾注更多的感情和物质。而父子关系的不确定,正是母亲比父亲更照顾子女的原因之一。在动物界,所有雌性动物都比雄性动物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去照顾子女。英国动物学家蒂姆·克拉顿-布罗克(Tim Clutton-Brock)在著作《亲代抚育的进化》中,便幽默地提到了妻子对这本书的贡献:“我亏欠最多的是我的妻子,在我写亲代抚育的时候正是她照管着我们的孩子。”
在中国,人们戏谑地把这称为“丧偶式育儿”。
台湾,一男子吃完东西后,母亲细心地为他擦嘴。图/udn
丧偶式育儿,必然出妈宝
近年来,中国人对女性权利越来越关注,创造出了很多本土化的流行语。“直男癌”关注的是婚姻关系,“丧偶式育儿”关注的是亲子关系,“妈宝”则是从婆媳关系中衍生出来,用以形容懦弱丈夫的说法。三者关系密切,而“妈宝”与“丧偶式育儿”更加密不可分。
这本是一个网络潮语,指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在家庭教育里长期缺席,学术一点的说法叫“隐性单亲”或“假单亲”,因为缺席的常常是父亲,所以又不妨称之为“丧父式育儿”。
在动物世界中,“丧父式育儿”非常普遍,从而使母亲进化出一项特别的技能——快速地辨认出自己的孩子。在墨西哥皱鼻蝙蝠的洞穴中,成百上千乃至上百万只蝙蝠群居于一个洞穴,而小蝙蝠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但是,雌蝙蝠总是能够从密密集集的小蝙蝠中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孩子,成功率高达83%。显然,皱鼻蝙蝠进化出这种能力,并不是为了延续种族,而是用来保护自身的后代。
在动物世界里,带孩子的往往都是妈妈。
同样地,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便离不开母亲。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80%的目前都会用左臂抱婴儿,将婴儿的头贴在左乳这一边,而且这和大多数人为右撇子无关,因为惯用左手的母亲也有78%是这样抱孩子的。所以,只能从另一条线索进行猜测:人类的心脏在左侧,用左臂抱孩子才能让孩子听到母亲的心跳。
对照实验证明,母亲的心跳录音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当婴儿听到他们在子宫里就熟悉的心跳声,啼哭的时间降低了38%,同时比起听不到母亲心跳声的婴儿,他们入睡得更快,身体发育得更快,因为听不到心跳的孩子哭得更多,消耗的热量也就更多。
到了三四个月的时候,婴儿的哭泣开始减少,这个时间恰好和婴儿辨认出母亲的脸的时间相吻合。到第七个月时,他们就彻底地依恋母亲了。生物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发现,从出生到依恋母亲,小鸭子是通过亦步亦趋地跟随母亲的脚步,猿猴幼崽是通过抓住母亲的皮毛,而人类是借助和母亲的微笑互动。
婴儿自小便与母亲有神奇的感应。
婴儿出生不久就会微笑,但是这时的微笑并没有特定的目标,直到三四个月后,他们的视觉焦点从周围的熟悉面孔中辨认出自己的母亲,而当婴儿向母亲微笑时,母亲往往也微笑着回应孩子,双方在这个交流中变得亲密了起来。从此,子女会终生记得妈妈的脸和微笑。
不仅是母乳阶段,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始终不及母亲。
为什么父亲不喜欢照顾孩子?人类学家为此提出了三个假设性的回答:其一是父子关系不确定,父亲可能是“喜当爹”;其二是遗弃假设,父母其中一方一旦抽身离开,剩下的那位在道义上应该抚养孩子,而所有雄性动物理论上在贡献完精子后就可以离开对方;此外,育儿使男性的择偶机会减少了,因为男性没有绝经期,如果身体好的话,生育能力能够保持到老年,而过度投入到育儿事业中来,就减少了他们认识其他女人的机会。
看起来,“丧偶式育儿”的背后既有母亲的伟大,也有一些“渣男”父亲的背影。
在人类的家庭中,父亲陪伴子女的时间也较少。图/understanding childhood
妈宝与孝子,仅一线之隔
当然,与母亲关系良好的人,不一定就是“妈宝”。如今所谓的“妈宝”是一个贬义词,女性不喜欢,男性自己也不愿意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2014年,台湾高雄的一对夫妻闹金钱纠纷,女方在Facebook上大骂男方是“妈宝”,嘲讽对方还在喝奶,甚至将个人状态改为“丧偶”,气得男方告上法庭。尽管他们已经离婚,但法官还是判处女方拘役40天,或用4万元罚金代替拘役。
不过在2015年的一起邻里纠纷中,台湾宜兰的一名陈姓妇人将郭某骂为“妈宝”“妈妈宝”“靠妈妈的宝”,宜兰的法官却认为,成年人听从父母的建议、接受父母的资助、与父母共同生活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妈宝”是否具有贬义,社会上尚未形成共识,“妈宝”和孝顺可能仅一线之隔,难以判定是否具有贬义。
虽然郭某未必能认同,但是在法律上,这是一个理性而克制的判决。事实上,“妈宝”的污名化,恰好证明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男人也是男权社会的囚徒和受害者,男权社会的性别文化要求他们在一切场合表现自己的男子气概,但是这些“男子气概”有时可能是出于一种恐惧和懦弱,如害怕自己被标签为“娘娘腔”“弱鸡”“妈宝”,从而失去其他人的尊重。
在台湾,骂人很可能会被对方告上法庭。图/The Liberty Times
在同样的性别对应结构里,我们为何从来不担心父亲“男性化”女儿?比如《摔跤吧!爸爸》男主角就在戏里戏外赚尽了眼泪。为什么我们只鼓励母亲和女儿的亲密关系,而母亲与儿子的牵涉过多,则一面是“慈母多败儿”,一面是“妈宝”?
实际上,听妈妈话的男人,并不必然就是“妈宝”。2010年,一项发布在《儿童发展》杂志的报告发现,在涉及6000名儿童的调查中,那些跟母亲没有强烈情感依赖的男孩,长大后会变得更有攻击性,如果他们被鼓励和母亲疏远,他们会马上变得焦虑而不安,对亲密关系容易产生背叛的恐惧,并且将这种恐惧带到成年阶段。
如果孩子和母亲能够共处,母亲便能帮助儿子发展情商,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同情心、勇气、独立的人。与缺乏妈妈照顾的孩子相比,他们懂得更多的沟通技巧,在这个需要尊重他人与团队合作的社会,他们显然会过得更快乐。
与母亲保持亲密关系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图/Unsplash
在中国,“妈宝”现象之所以如此普及,与“巨婴国”理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男性形象就是文弱的,只有才子能够在情场上获得女性的青睐,只有文人能够跻身上流社会。
而张飞、关羽、鲁智深这些硬汉,总是会被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光是肌肉发达还不能成为英雄,他们还需要彻底禁欲,拒接女性的诱惑。与之相反的是,西方文化中的硬汉,总是能够抱得美人归。
现代以后,中国传统的男性形象已经受到了西方硬汉的挑战,而中产收入以上的女性,要求她们的男人除了相应的经济能力,还要独立于父母,聪明而自信,高大而威猛。
妈宝与现代女性的择偶要求不符合。图/Gratisography
至此,一些中国女性对男性伴侣的要求,基本已经和西方女性重合了。于是中国两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为女性对男性的要求提升了,而男性的形象和能力似乎却未能改善,难怪媒体和网友纷纷提出“丑陋的中国男人”“直男癌”“妈宝”等一个又一个话题。
解决之道,无非就是男女平等的实现,但这项工作似乎还任重道远。考虑到父亲缺席造成的“丧偶式育儿”是造成“妈宝”的深刻原因,当务之急,先让父亲们当一下奶爸吧!
参考资料:
[1]孙隆基,《杀母的文化:二十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
[2]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
[3]D.M.巴斯,《进化心理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4]Megan Gannon, 'Mama's Boys' May Explain Killer Whale Menopause, Live Science, September 13, 2012
[5]Joan Raymond, "Mama's Boy" Monkeys Score with the Ladies, 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 1, 2012
[6]德斯蒙德·莫里斯,《裸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
[7]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8]迈克尔·金梅尔,迈克尔·梅斯纳主编,《心理学:关于男性》,2012
[9]雷金庆,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6
[10]Kate Stone Lombardi, The Myth of the Mama’sBoy, TIME, March 16, 2012
[11]SINDYA N. BHANOO,“OrcaMothers Coddle Adult Sons, Study Finds”,SEPT. 17, 2012
小新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为什么猫会吃掉刚生下的小猫?
高考到底会不会改变人生?我找了8个过来人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