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漾漾荡漾的漾 ... ·  20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天天向上801006 ... ·  19 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  从救陈塘关到救活影院 哪吒2创造影史纪录背后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3 天前  
四川商务  ·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万亿美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楼市残酷的样子,一点不比股市逊色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4-22 18:56

正文

来源:米宅(ID:MizhaiPlus);作者:葫芦娃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身边的三件事情。


事儿都是真事儿,只因为某些原因我不得不隐去个别具体信息。


有时候,楼市吃起来人的样子,一点不比股市逊色。


1


她是我的一位圈内老友,在行业内做置业顾问已经8年之久。


2013年,她是中部省会某远郊大盘的销售经理。


该大盘位于省会主城区的35km外,还需要跨越一个将近2km的宽阔河面。


它旁边的一个水甸扩充到1800亩,在1800亩的湖畔做了一个5000亩的超级社区。


站在售楼部里的硕大沙盘前俯瞰社区,远处是绿水盈盈的千亩湖泊,近处是23万㎡欧式风情的商业街区,社区里是挺拔屹立的欧陆高层,耳边回荡的是激情满满的大喇叭爆销控:


恭喜张先生,成功认购5#楼2单元1802!


那一年的市场是真的好,售楼部外的大巴车一车一车的从市区里拉客户;那一年的营销政策是真的好,首付分期,2万就能定套房;那一年的销售是真的爆——


首开3个小时,劲销15亿!


开盘当日上午,数千套房子被5000组客户抢购一空。


当晚,项目总带着两个人抬来一筐现金。


20个销售,每人3万块开盘奖,当场现金发放。


拿到钱的销售们三五成群的扎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个问题:


要是还有房源该多好,3万的奖金正好能首付分期买套房!


深夜12点,项目总唾沫乱溅,以 “销售辞职” 相要挟,从总部争取来了50套内部房源,当晚就被销售们瓜分一空。


今夜,无人入眠。


5年过去,当初均价5000出头的房子,如今二手房7500元/㎡。


在遍地翻番的楼市神话里,这个当年辞职要挟来的房子,5年涨幅不足50%。


更关键的是,既卖不出去,也租不出去,没有流通,一切涨幅都是纸面财富。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


没有人,而且是真的没有人。


大桥没通盼桥通,大桥通了盼免费,大桥免费盼人来,人却没有来;没有配套盼商业,商业开业盼人来,人还是没有来;片区空白盼交房,交房之初,还能在深夜里看到一两盏泛着微黄的灯。如今,数栋楼宇之上,几乎一盏灯都找不到。


夜幕之下,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挺立在风中,无声的控诉。


是谁坑了所有人?是项目总?是销售?销售们自己都跳进了坑,至今还无法解套,还着贷款。


大家因行情而盲目,因3万的首付分期而盲目,因臆想出来的小镇住区而盲目,因1800亩的湖景天成而盲目……


我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究竟有没有人愿意每天跨越30km奔赴而来?


究竟有没有人愿意每天都拥堵在2km的跨河大桥上,长达1个小时?


哦,对了,我的那位老友买了两套,因为她拿到了6万块的开盘激励奖。


有的盘,狠起来,自己人都坑。


2


他是我的一位前同事,此前供职于一家国有开发企业。


这家房企在省会近郊的空白板块,做了一个500亩的中等体量社区。


我们这个项目组全程参与了整个社区的产品定位和规划设计,社区之中做了一个30万㎡的集中商业,这也是整个片区8km范围内的唯一一个大型生活配套。


为此,我们找来了曾做出“上海金桥国际商业广场”的同济院做概念规划,找来了本省最好的设计院做规划落地设计,我们还考察了全国20多个宗地质素类似的成功商业案例,前后耗时将近1年半。


在住宅一期收尾之后,30万㎡的集中商业开建。


二期住宅的推广slogen升级为“ 一条庐山路,一座荣光城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均为化名)。


周边七八个项目也纷纷升级销售说辞:“ 30㎡集中商业落地,启幕北城华章 ”。


适逢项目组里的那个前同事买房,之前他最犹疑和踟蹰的就是片区的0配套,买个菜得开车跑出5km。


项目组里的领导胸脯拍的山响,斩钉截铁的咬着后槽牙说:


商业一定会做起来,这片热土一定会成为整座城市的核心商圈。


买吧兄弟,我去给你要优惠。


熟悉的一幕出现了——


项目组里的领导以辞职相威胁,要来了内部的购房优惠。


Pos叮咚一响,50万购房款入了账。


今夜,他无法入眠。


2年后,商业盖了起来,招商部也满编进场了, 意向商家也来了无数波,但都摇头而去。


甚至连商业都反复改建了两三次——


最初是街区商业,后因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街区,街区商业之上强行加了不伦不类的棚顶,再然后为了还原最初的味道,又把棚顶拆除了。


5年后,招商部撤了,意向商家没有了,刚搬进去的几家商户也撤了。


最惨的是,其他两个楼盘,原本也配建有大型商业,眼看前车之鉴就挺立在自家售楼部门口,都纷纷搞成了公寓和街铺,卖完了事。


夜幕之下,一片赤红色的商业街区挺立在风中,无声的控诉。


是谁坑了前同事?是那个拍着胸脯的领导?


我们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个30万㎡的商业,到底需要多少人撑起来?


30万㎡的集中商业,只要需要5km范围内有36万的常住人口才能养活。


正常情况下,如果整个片区的数个高层社区建成入住,这个片区是能够聚起35万人的。


意外的是,原计划搬迁的军用机场不搬了,片区内之后的所有高层社区被强制限高,卡掉了一半楼层。


而5年过去了,整个片区的常住人口不足10万人。


准确的说, 整座城市“5km范围内拥有3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片区都难得一见。


那些折腾在基础消费领域里的商家们全是人精,他们来了又摇着头走了。


哦,对了,那位拍着胸脯的老领导买的还是一套200㎡的叠墅,因为中层领导的内部优惠更高。


他现在每天都要蹬5km的小黄车去买菜,身形愈发矫健。


3


他是我的入行引领人,也是最早一批的地产人。


他曾经在国内一线的咨询公司做过近20年的行业研究和市场研究。


2014年初,他也把胸脯拍到了山响,也斩钉截铁咬着后槽牙跟我说:



楼市触底了,马上就会暴涨;

套信用卡干吧,只要坚持6个月,你赢的是一生。


一个月之内,师父把全部积蓄盘整盘整,用上XYD/XYL/DYD……等各种融资杠杆,重仓了老家杭州。


彼时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尤像今天——


• 历经一整年不断加码的政策调控,整个市场信心跌入了谷底,各项指标高位回落,房价探底半年有余;

• 两次大会上,对于房地产只字不提,提倡地方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

• 个别城市开始试探性的放松限购;

• 金融政策不再提“紧信贷”,开始向鼓励和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转变;

• 开春之后,小阳春应声而到,各地成交量快速复苏。


政策底显露,信贷放松,市场磨底,房价磨底,成交复苏……


一片触底回暖、欣欣向荣、蠢蠢欲动的景象。


然而,现实的残酷远超师父的想象。


2014年,全年横盘、磨底,杭州多盘暴跌,师父重仓的楼盘售楼部被砸个稀烂;

2015年,深圳涨了,上海涨了,杭州仍然在探底周期中辗转;

2015年底,承受不住资金压力的师父,抛盘解套,元气大伤;

2016年中,杭州行情到来!


预判里8个月就会到来的行情,整整推迟了20个月。


楼市里,真相的残酷在于:


你明明就知道只需要坚持再坚持6个月,一切都会变好,但你就是无法再坚持下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