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在邯郸  ·  演员夫妻,官宣离婚! ·  昨天  
混在邯郸  ·  演员夫妻,官宣离婚! ·  昨天  
武汉本地宝  ·  雨雨雨!武汉未来几天阴雨天“包场”! ·  2 天前  
荆门晚报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2 天前  
荆门晚报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2 天前  
幸福东台  ·  为什么这个电话必须接? ·  3 天前  
幸福东台  ·  为什么这个电话必须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爸妈

孩子一犯错就发脾气、甩锅!不是无理取闹、不是没担当,而是在向你求救!

CC爸妈  · 公众号  ·  · 2024-10-11 08:59

正文


0 1

十一假期带俩娃出去吃饭,邻座也是一对夫妻带着个7、8岁的孩子。

好像是小朋友吃饭时掉了筷子,妈妈帮忙捡起的时候,说了一句:你咋回事。

孩子听了,赶忙为自己“开脱”: 哎呀,这个筷子太不好用了,它太滑了!

妈妈:你就知道找客观原因。 反正不可能是你的错呗 ,你那水洒了,是不是还得怪杯子啊!

原本局面没那么紧张,小朋友一听这话,立刻“炸毛”:“ 就是因为筷子!不是我!

然后把面前的碗筷一推,不吃了!

一旁的爸爸见状,赶紧打圆场,好说歹说,孩子才稳定了些。

谁懂? 别人的假期是在休息,我的假期,是在积累素材。

你们就说这场景熟不熟?咱家有没有这样 “爱甩锅” 的娃?

端水不小心撒了一地,说都是因为凳子挡着他了;
作业有个手抄报没做,怪你没有提醒她;
早上上学迟到了,说是因为你叫他叫晚了;
比赛没赢,就赖你平时陪他练的时间少...
甚至有时候,你都没说什么,他就开始先找借口了。主打一个怪天怪地怪别人,就是不内耗自己。

父母呢,生一肚子气不说,也忍不住担心:

出了问题就甩锅,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不就是 没责任、没担当、自私自利 的表现吗?

现在就这样,以后怎么办? 学习学不好赖别人,工作找不到赖社会? 这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

姐妹们!收起咱的灵魂拷问。

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严重,而且,有解法!


0 2

先来说说,遇到问题就甩锅的孩子,真的就是自私、不负责任吗?

我觉得不是。

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要是不小心打破了碗,也觉得有点丢脸。

尤其再被人气势汹汹质问“怎么了?”“就不能小心点!”,我就会下意识找理由,碗太滑了,饭太烫了......

反正不是我没拿稳。

我可不承认,这是没责任没担当啊。后果我负责了,碎了的碗,可都是我一手收拾的。
而之所以当下会下意识的找借口,我认为是出于一种 羞耻感, 一种 “我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连碗都没拿住” 的羞耻感。

孩子也是这样的心理。

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期待自己能把事情做漂亮的。

  • 他不想作业整整齐齐交上去吗?

  • 他不想早上按时到校不挨批吗?

  • 他不想比赛里取得个不错的成绩吗?

一旦这件事儿没做好,或者是犯了错误,首先就会触发他们的羞耻感。

这就相当于在众人面前,丢了个大脸,出了个大丑,很尴尬。

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吧,为了让自己不那么难堪,他就会选择把责任推到其他事情上。

而且,不知道大家发现没, 越是做事之前踌躇满志的孩子,越容易在失败后“甩锅”。

譬如DD现在大了,什么事儿都想跟姐姐争个输赢。比谁穿衣服快,比谁先吃完饭...

有时候,他盲目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赢。

但结果,一般都是输。

每每这个时候,他老先生直接红温,狂找理由,强势输出,路过的狗都可能被揪过来顶包。

为啥?

因为, 输给姐姐 VS 大言不惭的说自己能赢但输给姐姐 (事儿没做好VS以为自己能做好,但没做好) 羞耻感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后者只会更甚,内心痛苦的感受更强烈。

所以, 甩锅,其实是孩子在逃避羞耻的一种方式。

其内核,依然是咱们老生常谈的情绪问题。


0 3

《看见孩子》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家贝基·肯尼迪曾经说过:
只要羞耻感依然存在,反思、领悟和成长,就无从谈起。

所以,想让孩子承认错误、面对错误、修正错误,那么首先应该去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缓解羞耻感。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当孩子说“都怪你”,不要反驳!

很多家长,被娃甩锅之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反驳——

“明明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怪上我了?!”

“你自己犯了错不认,怎么还赖姐姐!”

这就相当于,孩子不仅锅没甩出去,还被你当面拆穿了,这只会 再叠加一层羞耻感。

所以,下次孩子再甩锅,先别着急怼回去。即便你生气,也先忍住。

告诉自己,娃不是在针对我,他只是在为自己丢脸的情绪找出口呢。

有时候咱给娃 留个面子,看穿不拆穿,就是在为他之后的自省赋能了。

2、 站到孩子的处境中去,理解孩子

战胜羞耻感的关键,是无条件接纳。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搞砸了也不会被埋怨;我找借口的行为,父母也表示理解;哪怕我不那么完美,依然是被接纳、被在乎的...

那么,羞耻的感受就会慢慢减弱,娃的注意力才能放到修正错误、改善行为中去。

所以,当孩子拒不承认错误,气急败坏甩锅的时候,我们要跳出“跟娃battle到底谁错”的怪圈,去安抚事情的本质:

用: 我知道你也想把事情做好的。没关系哒,你又不是故意的,我们再试一次!

代替:你别给我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赶紧改!

用: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丢脸呀?没事儿的,妈妈小时候也摔过碗、搞砸过很多事,我们下次注意就好啦。

代替:这么点事儿都做不好,明明就是你的问题,还赖别人!

要知道, 感受永远是排在问题前面的。

负面情绪被排解出去了,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3、和孩子一起修炼“那咋了”的心态

抛开父母对孩子犯错后的态度,娃之所以会甩锅,根源还是因为他们 把犯错的后果想得太严重了

这点在高敏感的孩子身上尤为常见。

DD幼儿园活动,需要做个手工。涂色的时候,不小心涂出来了一块。

说啥都不行,非要撕了重做。

问就是:

我做得不好看,万一幼儿园小朋友笑话我怎么办?

万一老师说我做得不好怎么办?

...

如果你家有高敏娃,那你一定懂!

他们天然会觉得, 一件事儿没做好,一定会有无数恶意向我涌来。

所以,我现在已经学会把 “那咋了,你还(收获了XXX)” 焊死在舌头上。

手工没做好。

那咋了? 我只是涂色失误了一点点,但我的创意很好啊。大不了我再重做一个,我做过一个还收获经验了呢。

考试没考好。

那咋了?我只是这次暂时没考好,还有下一次,我好好复习,说不定下次就进步很多!

没有入选足球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那咋了?我这段时间认真练习,技能已经有了进步,而且身体素质也提高了。我并不亏!

...

“那咋了”不是在向孩子传递不负责、不认错的人生态度。

相反,它蕴含着一种很智慧的松弛处事哲学。

那就是:
就算做错了/搞砸了/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我还有许多可挽回的机会。
比起“没做到”的结果,我更关注我收获了什么的过程。

在日常小事上,修炼这种心态,孩子就不会畏惧失败,不用担心搞砸。也就不必为了不好的表现,再去找借口。

这是引导孩子,其实也是在“劝”自己。

漫长的人生,从来不会因为一次“没做好”就被全盘否定。

你对不完美宽容一点,孩子面对失误的心态才能更稳一点。

-End-

本周团购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