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20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昨天  
贵州高院  ·  学有所获 听听学员代表怎么说(二) ·  2 天前  
贵州高院  ·  学有所获 听听学员代表怎么说(二)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选购保险时遇到这4种说法,你就要小心了!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3-06 07:09

正文

晓保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保险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


本文字数1700字

阅读时间:约4分钟


本期主题

晓保妈妈

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险的重要了,不过很多人也容易遇到销售误导。

嗯,不过随着保险的发展,相信保险销售也会越来越规范。

晓保爸爸

晓保妈妈

销售保险过程中的一些典型误导说法,你给总结说说吧!

选购保险时遇到这4种说法,你就要小心了!

随着人们对保险的日趋关注,越来越多消费者想要为自己和家人选购一些保障了。在了解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就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导。 本期,晓保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误导“说法”,如果大家真的遇到,那就需要多注意辨别了,以免给自己带来损失!

说法一:“您选购这款产品的话,就和银行存款一样,可随时支取。”

在保险实务中,个别销售人员利用模糊表述的方法,向缺乏相关知识的消费者介绍一种与定期存款一样的“定期产品”,声称:“您选购这款产品的话,就和银行存款一样,可随时支取。”其实,这种行为实则销售误导行为,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正解: 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属性不同。保单不是存单,保险主要提供保障功能。保险也没有“支取”的概念,消费者可以中途申请退保,但提前退保往往难以做到全额退保,相对会造成一定损失。


说法二:“您所选购的这款产品收益是很高的,比银行存款划算。”

在前些年,不少消费者对保险的理解还停留在“收益”上,也就有部分销售人员以此为说法,他们通常采用隐瞒新投保保险产品的保费缴纳方式(期缴或趸缴),承诺新投保保险产品具有高收益等诱导保险消费者退保后再投保。现在随着很多消费者对保险理念的认知越来越深,了解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此深信不疑,给自己带来了一定损失。


正解: 我们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障,部分保险产品则兼有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因此片面地对比收益并不合适。此外,我们要知道:万能险、分红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的收益或分红是不确定的。

晓保提醒

消费者如果购买的是万能险,可以每月登录保险公司网站查阅结算利率计算具体收益;如果购买的是分红保险,可以每年查看《分红通知书》来核实具体收益;如果购买的是投资连结保险,可以每天查看账户净值。还有,要搞清楚收益是保险期间的合计收益还是年收益。

说法三:“您工作比较忙,购买保险只要签个字就行,其它的我帮您处理。”

在保险实务中,可能有一些消费者因为工作忙,或者出于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就将投保的一些琐碎事情全权委托,在购买保险时,销售人员可能只是大概介绍了一下保险产品,便要您在一些来不及仔细阅读的材料上签字投保。声称“您工作比较忙,购买保险只要签个字就行,其它的我帮您处理。”殊不知,对于选购保险来说,这样“省事”是很不对的,甚至会给自己后期带来很大的麻烦。


正解: 消费者购买保险时,不要光听营销员怎么说,还要看合同怎么写,切莫仅凭销售人员口头说明草率投保。保险产品专业性较强,如果觉得保险条款、专业术语等难以理解,务必要求保险销售人员解释清楚。另外,签字代表消费者本人对合同内容的认可,一旦发生保险纠纷,这将成为重要证据,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