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人物
每天最精彩最生动的原创人物报道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我的「新型」关系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把“柠檬”挤出就业市场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从理科状元到诗人小说家,他追求一种无用之用 ·  3 天前  
每日人物  ·  县城精英,炒股“亏麻了” ·  5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战后英国绘画大师奥尔巴赫 影响了弗洛伊德和培根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人物

北京居不易,搬也不易 | 我在无数次帮人搬家时,窥见了北漂的人生底色

每日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3-01 18:39

正文

不管多么迥异的人生,都会被装进这辆车里,塞得满满当当。这是一个北漂的全部家当,也装载着这些人所有的北漂回忆。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李斐然 口述 / 何亮明  编辑 / 陈璇


何亮明曾是一名在北京拉活的搬家师傅。来北京的那年他21岁,那时候他有一辆金杯车,满身的力气,好说话的脾气,还恰好租房住在海淀区的大学聚集地,毕业季一到,学生们就爱找他帮忙,搬家生意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找他搬家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那些20出头的年轻人,包括这些毕业后已经开始工作的大学生、他们介绍来的同事、同事介绍来的朋友。在豆瓣租房小组里,“小何师傅”的推荐指数名列前茅,不少豆瓣青年慕名而来,找小何搬家……


何亮明说他曾经精确地算过,自己的车能装下多少行李——20个标准拉杆箱,或者28个标准搬家纸箱。但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的标准,每个搬家的年轻人都不一样,他们有不一样的行李、不一样的背景、不一样的北漂心情、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唯一相同的是,不管多么迥异的人生,都会被装进这辆车里,塞得满满当当。这是一个北漂的全部家当,也装载着这些人所有的北漂回忆。


图 / CFP


以下是何亮明的口述。


我是搬家的小何师傅

 

我叫何亮明,湖北人。但在北京,没人叫我的名字。偶尔看到对方的通话记录,在那里,我的名字叫做——搬家的小何师傅。


在过去5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开着我哥借给我的金杯车,给那些生活在北京的人搬家。找我搬家的大多比较年轻,特别是那些刚开始北漂生活的学生和白领。毕竟金杯车装不下太多东西,一箱书,两箱铺盖,四季的衣服,外加锅碗瓢盆、瓶瓶罐罐,恰好是一个刚开始独立生活的人的行李分量。


因为搬家的缘故,我开始了解那些在北京城生活的法则。我知道要想抵达西直门的住家,先要想办法成功地从如迷宫一样的立交桥里绕出来;想要搬家进部队大院,每个人都要在门口警卫那儿押身份证;中关村到处都是创业公司,那些创业者白天在有漂亮玻璃幕墙的写字楼里上班,晚上出门拐弯,住在写字楼背后那些经常漏水的上世纪六层老板楼。


渐渐地,北京地图对我来说也打上了“人”的标签。毕业的学生集中在我所住的海淀区;双井、百子湾的房子里住着小明星,或者挤在合租隔断房里打算成为小明星的人;中关村的老房子里住着一批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望京住着另一批,他们都打算要改变世界;而在每个区都有数不清的地下室,里面住着那些租不起有阳光的房间的年轻人,但是他们同样怀有强烈的梦想,每个人都打算在这个偌大的城市抓住年轻的机会,大干一场。不知道是不是能真的改变世界,但至少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


北京市丰台某小区地下室。 图 / CFP


一开始我以为搬家生意只会在毕业季出现,但事实上,在北京,几乎每天都有人需要搬家——跳槽,搬家;分手,搬家;孩子要上学,搬家;房东孩子要上学,提前收回房子,搬家;北京房价飞涨,房租跟着涨,搬家……


碰头之前,他们会提前把家当打包好。装上整个家的重量,我们就出发去一个新的生活了。在路上,这些经历搬家风波的人很喜欢跟我分享他们在北京的人生经验:


——“要想拼业绩就得多出差,不怕加班就能赚钱,但出差久了,女朋友就会跟别人跑,请假折腾搬家,业绩又得下降”,这条建议来自一个出差3个月回北京后发现女友怀孕1个月、不得不搬出同居的家的人;


——“现在是创业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得多见投资人,多买IP。只要是大IP,闭着眼都能赚钱,为什么不赶紧趁着年轻创业?抓不住风口,猪飞不起来啊”,这条建议来自一个为了创业搬去望京的“未来CEO”;


——“跳槽就俩原因,要么碰上未来的牛上司,要么碰上现任的猪同事”,这条建议来自一个因为受不了“猪同事”辞职的年轻人。


我读书不多,所以羡慕读书人。每次听他们侃侃而谈,感觉很长学问。只是回想起来,这些学问听着挺有意思,但总感觉对我来说根本没什么用。创业是什么?IP是什么?风口里的猪是谁?我都不明白。还有那些创业的搬家顾客总喜欢说的“维持用户黏度、培养重度用户”,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每隔几个月就得搬家,每次都找我,他们自己算是重度用户?

 

北漂电视剧的团圆结局

 

大概是因为住在学校附近的缘故,一开始找我搬家的全都是学生。那时候感觉所有的活儿都很像,毕竟每个人都是从学校毕业,搬家去新住处的学生,他们行李差不多,样子差不多,连搬家路上说的话都差不多。一路上乐乐呵呵,热情地跟我说他们的新工作,和即将到来的生活让他们快乐的理由:有户口、有编制、薪水高、有前途、离男朋友家近……


第二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多多少少不太一样了。行李多了,话少了。毕业后的第二次搬家,理由大多是有点伤心的:有的被黑中介骗了,有的新工作不顺利,还有人跟男朋友彻底闹掰了,过不下去了。


离开学校的生活时,他们都只有书和衣服,而再次搬家的时候,每个人多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一个人煮饭用的电饭煲、打扫卫生的拖把,为了看球买的电视机,还有爱干净的人单独买的迷你洗衣机。


有人爱在搬家的时候扔东西,曾有过搬家的人把好大一只毛绒玩具恶狠狠地扔进垃圾桶,还有人坚持要把看上去完好无损的柜子扔到楼下,那大概包含了不愉快的回忆吧。


图 / 堆糖网


但有些东西他们似乎不愿意舍弃。我见过一个爱读书的清华学霸,毕业搬家的时候,他的行李中90%全是书,另外10%是随手卷起来的铺盖,和裹在铺盖里的衣服。但第二次见他的时候,我特意留心看了下,从学校带出来的书他压根没看过。因为装书的箱子上面还牢牢地贴着我当时为他打包时候留的胶带。我想他应该再也用不上这些书了,可是他并不愿意扔,坚持一直随身带着。


我还记得,一个姑娘一直带着一把琴。她说她现在的工作有点辛苦,忙了一天回到家,根本没力气练琴,但是那把琴她一直也舍不得扔。她告诉我,留着这把琴,大概就能留住一部分属于过去的自己。在疲惫的时候,能想起那个刚从学校出发、准备开始新生活的自己。


他们大概很需要一些动力,让自己有勇气在北京生活下去。


记得有次晚上七八点钟,一个老顾客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她搬家。她住在双井,那是一个被中介隔成7个房间的三居室。赶上年底清退群租房,偏偏她又在外地出差,回到家的时候,房间已经被中介强行清退了。房间里所有的物品都被扔了出来,像垃圾一样堆在过道上。然而遇到这样的事,这个姑娘并没有哭,她只是一句话也不说,埋头找自己的行李。楼道里连灯都没有,我举着手机,给她照着光,她就趴在地上,在如同废墟的行李堆里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些还能拿到下一个“家”使用的生活用品。但这个废墟一样的地方,真的曾经是她的“家”吗?


有次搬家路上太颠了,一个男生的酱料瓶打翻了,飘散了一车厢的调料味儿。他有点心疼地说,那是从家里带回来的料,累的时候容易想家,每到这时候他就会自己煮面吃,浇上一点家里带来的料,就好像回家了一样。


在我搬过的所有“家”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地下室。有一次在定慧西里的地下室,那里几乎可以用尽所有我知道的坏形容词,狭长、昏暗、阴冷、潮湿、幽闭,像个忘了设计出口的迷宫。墙上贴满了箭头,但没有一个箭头能指明正确的方向。我在里面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我迷路了。扛着行李在里面找不到北的时候,我有点慌了,也感到有点心酸——打算搬家到这里的那个姑娘,这就是她在北京的家了吗?


2011年9月25日,北京市丰台区。远处的小区在夜幕里渐渐沉睡,窗户里的灯光随着到家的主人也逐渐亮了起来。这里的地下空间还住着1000多户的北京打工者。图 / CFP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有点伤心的租房故事,不止一个人在搬家的时候告诉我,他们打算买房子,咬着牙过也要买房子。时不时也会有老顾客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们搬到自己买的新房里去,给他们“搬最后一次家”。


有次帮这样一个人搬家,开车去见他的路上我还有点感慨。算下来,我看到了他在北京生活的整个过程:从人大毕业,先是搬去了西坝河朝北的合租房次卧,换工作后搬去了十里河,谈恋爱后和女朋友搬到了南三环的洋桥,最后两个人在燕郊买了小三居。我看着他从学生时代只装半车的行李,到后来塞满一辆车,再到最后整整两车行李,一车属于他,一车属于他的新娘。


整个搬家的路上他都很高兴,一路上说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其实,我也偷偷地为他感到高兴。我在北京没交到什么新朋友,偶尔遇到的这些常常找我搬家的老顾客,算是我在北京最熟悉的人。我会为他们感到安慰,终于能安顿下来了啊,终于不用搬家了啊,终于能有一个地方,真的叫做“家”了啊。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直看在一部名叫北漂的电视剧,每次见到主人公都在吃苦、受罪、奋斗、打拼,终于熬到最后,苦尽甘来,等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


大结局之后会是怎么样,我不知道。但在常常令人疲惫、失望、冷漠、伤心的北京,能看到团圆大结局,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自己也是个北漂呐

 

在北京生活的第5年,我也遭到了“清退”,我也搬家了。只有在给自己搬家的时候,我才突然回过神来——天天给北漂搬家,其实我自己也是个北漂呐。


一直以来,我住在海淀高校附近的自建房里。那里没有暖气,冬天要靠烧蜂窝煤取暖。一开始烧不好,满屋子呛得都是烟。我第一次知道冬天不仅仅意味着寒冷,还会异常干燥。因为天天要搬东西,我的手掌长满茧,到了冬天就会干燥得裂开,像枯老的树皮。屋里没有24小时的热水,每次干完活,伸手在冰冷的水龙头下面冲洗满是茧子和伤口的手,就像刀割一样疼。每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清楚地感觉到,在北京活着,真不容易啊!


记得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游客,对北京的所有印象都是快乐。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天安门广场上全是花,西单的商场里挂着几层楼高的大海报,坐车从立交桥上远远望去,北京城里到处是高楼,像是家乡地里的竹笋,只是这次它们全是用玻璃做的。当时觉得,这得是多么繁华的一座城,生活在这里一切都是新鲜的,崭新的房子,崭新的马路,崭新的生活。


图 / 堆糖网


然而,跟很多北漂一样,我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去年夏天,我结束了搬家工作,也搬离了北京。我现住在廊坊,开一家小小的淘宝店,靠倒卖简易家具赚钱。这也算是从搬家工作中得到的灵感——因为我发现每个新搬进的房间里总会少点东西,缺个板凳,少个桌子,没有衣架。于是我的店里进的都是这样的货,虽然简陋但是大多可折叠,方便搬家。


搬家对我来说已经全都是回忆了。说真的,我有点庆幸它结束了。这个活儿实在太苦了,有时候累了一天回到家都没有力气吃饭,挣的都是辛苦钱。现在每天进货发货,处理订单,可能一个月才会进北京城一次。


下次再去北京,我想去之前住的地方转转。房东催我们退租的时候说,要赶我们走是因为那片地要拆了房子盖小学。我想去看看小学盖起来没有。大概只有我知道,那些为孩子上学而折腾搬家的人多辛苦。


我一直觉得我对这座城市没什么贡献,我是个粗人,没有高学历,不懂新技术,跟创业什么的也沾不上边,连居住证都办不下来。所以如果因为我的离开,附近的小朋友能安顿地住下来,就近上学,大概也算是我为这座城市做的一点贡献吧。我想这样一来,最少能有一家人,终于可以不用再为了搬家这件事而烦恼了。


每人互动

你最尴尬的搬家经历是什么?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多年后的柴米油盐,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想起了初恋?》| 日签


我们仰望着同一片天空却看着不同的地方。

点击底端 阅读原文 看全部内容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诗人余秀华海淀拼娃外卖江湖CEO10条法则ICU病房故事离婚买房记杨绛他们仨白银案改变的人生传奇王菲莆田假鞋|任素汐豆瓣阿北国民食品方便面虹桥一姐人脸识别



推荐文章
人物  ·  我的「新型」关系
2 天前
每日人物  ·  把“柠檬”挤出就业市场
3 天前
每日人物  ·  县城精英,炒股“亏麻了”
5 天前
冲蒌老伍  ·  跨越时代经典,依然那么喜欢她
7 年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网易音乐工作室,寻找有态度的你
7 年前
InsDaily  ·  老丈人你这么6,我真没想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