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总是有一些让人难忘的瞬间。
于广大网友而言,不管是票房再创新高的中国影片,还是中国台湾
某知名
女演员去世,抑或是体育圈沸沸扬扬的WTT赛事,如此种种,是非对错,来来往往,隔夜终成空。
但对于无法脱离于现实世界的普通社会公众而言,真实的感知、触摸,所带来的震撼远比网络上的热搜来的剧烈。
春节期间,笔者去探视了一位朋友的弟弟,年仅36岁的小徐。
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虽已失去光泽的双眼背后,却能真实地感受到他对生的渴望。
小徐是发小的亲弟弟,从小跟在一帮大哥哥后边,打也打不走,吼也吼不跑,似乎永远精力充沛地跟着大孩子们疯闹。高考之后,曾经天天一起玩闹的伙伴们去到的不同的城市,就业、成家,在命运的轨道上,渐行渐远。
但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除了想而不能的那三年,春节相聚早已成为固定不变的保留节目——天南海北的我们,携家带口的共赴老家。而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根据父母意愿进入体制内的小徐,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后勤保障的工作,这么多年,似乎所有人都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但今年的春节,一切的习以为常都变成了痛苦的回忆,所有的欢声笑语都成了无人忍心触及的悲悯。
2024年9月,朋友带小徐来北京检查,两家医院给出的结论都是疑似胰腺癌,晴天霹雳,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进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疑似”二字上。毕竟,身高180cm的小徐,体重200多斤,看上去仍是标准的壮汉,除了偶尔腹部不适,看不出太多异样。
而在来北京之前,县医院、市医院和省城的医院给出过血糖偏高或胰腺炎的诊断,尽管控糖治疗抑或是抗炎治疗均未能见效,但不管是小徐自己还是家人,尽管偶尔会闪现情况不妙的想法,但没人敢于直面最差的预期。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小徐的体重已不足80斤,在省城的医院艰难的活着,小徐的爱人说,春节前,小徐删掉了所有人的微信,但随着春节的鞭炮声响起,小徐又加上了他哥哥的微信,并发了一条语音:
哥,这是最后一个春节了。
过去这些年,发小定居南方,很少回家,小徐则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因为相恋多年的女友坚持读完研究生再就业,两人的孩子远比其他留在县城的同龄人们的孩子要小,独生女儿今年也不过6岁。但如果没有这场意外的疾病,这个小家的幸福指数一定不低。
可生命的尽头就是如此地清晰可见,不管你多么迫切地希望活下去,似乎都不太可能发生惊天逆转的奇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点点地消逝。
既然生命无常,需要考虑的自然是可确定的未来。
发小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侄女。如果说小徐的离开只是时间的问题,那在县城当下的环境里,弟媳的离开亦只是早晚的问题,侄女留下或跟弟媳一并离开无疑都需要他们家做点什么,毕竟,中国人骨子里的宗亲血脉观念是无法抛却的。
不管是小徐父母在县城的房产还是之前在省城置备的房产,都成为老人希望留住孩子或者说留给孩子的希望。
这个问题,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确实不复杂,也的确具有可操作性,但二十年之后孩子是否还需要这样的房产我却存疑。
“部分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是接受隔辈投保的,叔叔阿姨可以变现一些资产给孩子投保一份保险”。
爱有很多种方式,但在无常的生命面前,“保险,是爱的最好表达”似乎多了一层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