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腰斩、业绩转亏,理想风光不再
一度无比高光的理想汽车,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国内新造车势力中,唯一实现盈利的车企。”这是理想汽车引以为傲的主打标签,然而据最新发布的一季度业绩,
理想汽车营业利润再度转为亏损,亏损额为
5.85
亿元。
在过去四个季度中,理想的经营利润一直维持正向,在去年四季度甚至达到
30.36
亿元。正是经营利润在过去一年中持续保持正向,理想汽车全年归母净利润得以首次实现转正。
如今理想汽车经营利润的转亏,也令其当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36.7%
至
5.91
亿元,较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58
亿元减少
89.7%
。
在车辆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也出现明显下滑。
数据显示,这家新势力车企第一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
19.3%
。而其综合毛利率从去年第四季度的
23.5%
降至
20.6%
,下滑近
3
个百分点。
而
2023
年全年,理想汽车的车辆毛利率一直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从年初到年末四个季度中,其车辆毛利率分别为
19.76%
、
21.05%
、
21.2%
和
22.73%
。
资本市场对理想汽车的预期更是急速走低。
理想汽车
-W
股价从
2
月
28
日高点的
182.9
港元
/
股,直降至
5
月
21
日收盘的
81.15
港元
/
股,不到两个月时间,暴跌了
55.6%
。
按照规划,年初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确定今年年销量目标为
80
万辆,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实现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第一。
后来理想汽车已将
80
万辆年销量目标调整为
56
万至
64
万辆,但按照现在的水平,前
4
个月累计销量为
106,189
辆。如果全年要实现
64
万辆的小目标,剩下
8
个月需要完成近
54
万辆。
也就是说,理想要月均销售
6.75
万辆左右,比当前的
2.5
万辆月均水平提高
170%
。
那么理想汽车,能否成功实现“李想目标”?
遭到投资者集体诉讼,
出来吹的牛总是要还的
股价下跌并不是最惨的,雪上加霜的的是理想还遭到了美国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理由是“公司及部分高管虚假陈述,违反证券法,夸大了市场需求和自己的运营策略,导致了股价下跌,致投资人受损”。
不得不说,理想汽车美股那些个境外的投资者,可真没有我们大
A
股的股民老实本分。股价跌了,投资损失了,绝不能自己打落牙齿和血吞。
某些企业家,可能是在国内吹牛吹习惯了,却忘了吹牛在国外是需要买单的。
回想理想汽车刚刚发布
MEGA
时,李想表示,
MEGA
将是理想汽车下一个爆品,有信心成为
50
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第一的产品。
理想汽车方面还曾表示今年将挑战
80
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今年
3
月份上市的纯电
MPV MEGA
将挑战月销
8000
辆目标。
2
月
26
日,理想汽车在
2023
年财报电话会上预计一季度交付量为
10
万辆~
10.3
万辆,同比增长
90.2%
~
95.9%
。但谁曾想就在
3
月
21
日,理想汽车就发布公告称,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公司现预计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
7.6
万辆至
7.8
万辆。
是的,短短
20
多天,预计交付量就下调了
2.4
万辆~
2.5
万辆。
被押以重注的
MEGA
,最后的销售更是大不如预期。
MEGA
上市
72
小时,全国大定订单约
3218
台,退订量约
10297
台。随后的
4
月份销量为
1145
辆。两个月加起来还没到预计的首月销量。
不过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内,理想是最出色的产品经理型汽车公司,营销有长板、效率有强项,前些年行业的快速发展让理想搭上了快车道。
但说到底,理想的技术研发硬实力并不能匹敌华为、特斯拉、蔚来等一种竞争对手,现在出于“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问题”,理想汽车要扩张到纯电、高端
MPV
等非长板地带,消费者绝不可能轻易买账。
MEGA
的起售价超过
50
万,这个价格为啥要买它呢?
有媒体报道,
MEGA
的上市,直接让一众竞品的销量出现了回流。
其中,腾势
D9
周末新增
1700
张以上的订单,直接翻了两倍;小鹏
X9
的订单跟以往相比也有
40%
以上的涨幅。
一众
9
字辈的新能源
MPV
表示: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此外,从这件事上,也足以能窥见企业的傲慢。
网络恶搞的“灵车梗”是影响
MEGA
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实
MEGA
的设计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少用户吐槽,结果理想没当回事;最开始有人说像灵车的时候,理想还是没当回事……没当回事的结果,就是小事变大事,大事变“祸”事。
最后,尽管理想举报了相关网友,但悠悠众口早就堵不住了。
作为汽车圈有名的“大嘴”李想,这次终于亲自尝到了舆论的杀伤力。
理想进入多事之秋,
王兴早已大手笔减持
近期,理想汽车还被传出大幅裁员消息。消息称,五一小长假之后,理想正在进行一场全员优化,整体比例超过
18%
。以
2023
年末
3.16
万人的员工总数计算,理想汽车的这一轮人员优化,将涉及约
5600
人。
据了解,去年
9
月的秋季战略会后,理想汽车启动了一轮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全年公司员工总数猛增
63%
,而同期蔚来、小鹏员工的同比增长分别是
23%
、
17%
。
从大举扩张到大幅收缩,一件事上就能暴露出理想的压力。
如今,理想既面临着华为问界、零跑汽车等对手在增程式领域的奋起直追,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竞争更加内卷、价格战极限压缩毛利率的风险。
行业里普遍认为,
2024
年将成为智能电动车淘汰赛的开始。尽管理想汽车成为了
2023
年的赢家,但开局并不意味着结局。
另外有一条值得玩味的消息,美团创始人、董事及控股股东王兴在公布一季报之前,已经开始大手笔减持理想汽车。
根据港交所权益披露信息显示,王兴在
2024
年
3
月
26
日减持
95
万股,减持均价为
122.1665
港元,套现
1.16
亿港元;
2024
年
3
月
27
日减持
141.39
万股,减持均价为
118.5752
港元,套现
1.68
亿港元;
2024
年
3
月
28
日减持
179.84
万股,减持均价为
121.9197
港元,套现
2.2
亿港元。三天时间内王兴一共套现大约
5
亿港元。
王兴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大手笔减持理想,减持价格甚至更高。王兴在
2023
年
9
月
12
日至
15
日期间,累计减持了
194.79
万股,平均价在
157.84
港元到
160.51
港元,合共套现超过
3
亿港元。
无论如何,行业淘汰赛已经拉开序幕。让我们祝福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