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强国梦”,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们齐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综合整理:铁血雄鹰社
✈来源:央视新闻、卫星界( )、知乎回答作者:咖啡萝卜
近日,美国航天业冒险家马斯克号称要发射约1.2万颗低轨道卫星组成“星链”(StarLink)星座通信网,让Wifi信号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可是,马斯克的雄心壮志并不是只有马斯克一人才有。
虽然不及马斯克“海口”下1.2万颗的数目,但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也都分别提出了建设300余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计划。两个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星都预定在今年发射。
中国的低轨星座计划
有了它,“您所拨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将成为历史!
中国将建超级星座组 手机信号将无死角
我国将开始着手建设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并在今年发射系统的首颗星。整个星座主体预计在2023年建成,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由卫星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了。
鸿雁星座系统今年发射首颗星
即将建设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命名为“鸿雁”,随着我国航天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互联网服务需求的提高,未来将通过卫星提供更快、更稳定,也更为安全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3月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航天科技集团正在部署一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一期工程将有54颗星,至二期工程时实现系统能力平滑过渡,卫星总数最终将超过300颗。
包为民称,计划在年内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
这个卫星互联网系统可以在深海大洋、南北两极、“一带一路”等区域实现宽带窄带相结合的通信保障能力。通过该系统,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
通过植入手机芯片,人们在国外旅游、航海、郊外郊游期间,即便没有手机信号,也能够发送信息、语音和图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例如落水,手机还能自动播报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为个人野外通信、安全和救援提供有力帮助,未来就不会再有人员失联现象,“鸿雁”让世界永不失联。
航天科技集团展望,鸿雁星座推向市场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能够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
另一支“国家队”的筹划
除了航天科技集团外,我国还有另一支“国家队”——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对于建设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也有自己的计划。
航天科工的“虹云工程”是“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虹云工程脱胎于航天科工之前提出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156颗在1000千米运行的低轨小卫星,组网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互联网络。
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表示,虹云工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了现有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天基互联网接入。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还不能离开陆基和海底光缆,但在很多情况下,受制于成本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并不具备光缆铺设的条件。
但在虹云二期工程完成后,卫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联和信息处理。届时,装有客户端的飞机和船舶,即使处在远离陆地信关站2500千米以上的大洋深处,也可以实现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网络覆盖。
虹云工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使用Ka波段。无线波段历来是先到先得,Ka波段虽然速度和质量不比传统的C波段,但却远没有C波段那么拥挤。国外OneWeb公司的低轨星座也计划使用Ka波段。虹云工程越早建设,就越有利于中国抢占波段资源,争取主动。
为何要加紧布局低轨道卫星
鸿雁系统的建设意义重大。
根据近日(2018/02/23)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由航天科技集团领导,长城公司与航天一院、航天五院等单位共同推出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鸿雁星座,在2016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发布后,终于将于今年(2018年)内完成首发星。
鸿雁系统增强了通信方面的应用:
在我国海洋、野外、山林等区域,地面通信系统通常无法实现全面覆盖,我国目前尚无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若鸿雁星座成功推向市场,将成为首个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
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支持用户从地面网络切换到卫星网络,提供两极地区空间组网覆盖、全球通信服务保障、航空航海监视和支持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及物联服务,实现“用沟通连接万物、让全球永不失联”。
鸿雁系统可以增强卫星导航方面的应用:
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星座由MEO,IGSO,GEO组成,因此导航卫星星座距离地面较远,导致GNSS信号到达地面后信号功率较弱,其信号强度无法保证GNSS信号穿透楼层墙壁,实现室内定位。现在室内定位实现的一些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惯导、蓝牙、WIFI、指纹匹配、相机等,定位精度不高。该系统由低轨卫星轨道(LEO)星座组成,卫星发射信号到达地面后仍然拥有较高的信号功率,可以穿透墙壁到达室内,因此鸿雁系统为实现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室内定位提供可能性。
鸿雁系统可以天基导航授时服务,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太空低轨道在通信上的巨大潜力,人类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1999年,摩托摩拉推出了人类首个大规模低轨星座通信计划——由77颗星组网的“铱星”计划。但受制于当时条件所限,运营成本过高且实际速度很慢。最后使用者寥寥。相较于卫星通信,地面通讯的发展更为迅速,立刻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但在20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航天科技的进步降低了卫星研制、量产和发射的成本,而卫星通信资费的降低又催生出无时无刻的互联网接入和大数据需求。低轨通信卫星的复兴也自然水到渠成。
尤其是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形复杂。在面对偏远山区的自然村落时,与地面光缆相比,“从天上”解决很可能成本更低。2016年12月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也明确提及“通过移动蜂窝、光纤、低轨卫星等多种方式,完善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
2018年对于全球多个低轨卫星计划都将是关键一年。马斯克的“星链”在上个月刚发射了两颗验证星。OneWeb公司也打算在今年开展发射计划。而我国“鸿雁”和“虹云”这两个低轨卫星工程,同样将在今年发射首颗卫星。
发令枪已经响起,最后谁能跑赢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