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怎么赚钱,有什么项目,有什么偏门。
说实话,赚钱简单吗?对于简单的人像呼吸一样轻松,对于困难的人像爬珠峰一样艰难。
看你是谁?有什么技能?有什么资源?别人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把钱给你?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没有资源背景,没有家学渊源,普普通通平凡人。
我建议你先从一门核心技 能做起。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十年磨一剑,一剑封喉。
出来混,要有一门行走江湖的绝技,才能吃得开,玩得转。
核心技能是赚钱的起点,是别人付钱的理由,是圈子里社交的名片。
我也是从销售开始做,持续销冠,到经理到总监,后来创业,第一个百万也是靠销售技能。
之前文章反复提到过核心技能的重要性,今天来拆一下实现的路径。
简单总结为“三个步骤”“三个信念”,思路很简单,重点在细节,在执行。
先说三个步骤,定方向,找老师,多练习,分别解决学什么、找谁学、怎么学的问题。
1.定方向
做任何事都要先确定目标和方向,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在选择技能方向时,重点考虑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大的方向上,比如 人工智能、新能源、跨境电商;小的方向上,文案、拍摄、剪辑、直播、私域、代理等。
平台要关注,不必过分关注,因为平台规则变化很快,但获取流量与商业变现所需要的技能变化很慢。
自身兴趣爱好,每个人生来都有专属天赋,你发展的不好,不是你没天赋,是你的天赋没被点燃。
有的人被点燃了,有的人没被点燃,就是这么简单。
爱因斯坦出生在非洲,吃了上顿没下顿,再聪明的脑子也只能想想到哪能搞块面包,根本没机会去思考相对论。
做天赋相关的事情,不仅不会累,并且很容易超过别人。
找到天赋的过程并不容易,多回想一下,
从小到大,什么事是别人做起来挺费劲,但是你做起来更容易,并且乐在其中。
别说没有,每个人都有,好好仔细想想。
2.找老师
找老师,不一定是固定的某个人,包含书、课程、老师、同行、业内前辈。
从2015年开始,知识付费行业高速增长了8年,各种课程和老师,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前天的文章分享了
两个方法分辨老师水平,
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你的赚钱效率
1.在淘宝或者拼多多能找到大部分博主的课程,作为创作者,我不是鼓励盗版,而是有效低成本地避坑。
如果博主能力确实强,干货多,再付费也来得及。不然,你买一堆回来用不到的东西,除了浪费钱,没有任何意义。
2.判断一个博主是不是靠谱,把他文章的内容或者视频转文字,在各个渠道搜索一下。
如果出来的结果基本都是他,那说明没啥问题。如果出来的结果,来源不是他,你在付费之前就要慎重。
建议先通过某个老师入门,把基本的概念、框架、逻辑理顺一下,不必期望值过高。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的作用有两个,一个领你入门,另一个遇到问题时答疑解惑。
入门后,多拆解同行,多看行业经典书目,多关注业内前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师”。
3.多练习
很多人学技能都搞错了,在学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报班看课程,在练习上花的时间太少。
一门技能,10%靠学习,90%靠练习。
油能从铜钱里过,无他,唯手熟尔,天天练,你也能做到。
练习的时候,注意三个要点,抓重点,要反馈,量要大。
抓重点,持续精进关键动作和核心指标;
要反馈,要找老师找客户找朋友给反馈;
量要大,生产队的驴,大力出奇迹,高产似母猪,
我们遇到的大部分的问题,往往是在某个元素或动作上的量不够多所导致。
练习时,不要掉入完美主义陷阱
,
允许自己刚开始做的不好,接受自己刚开始的笨拙,先完成,后完美,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被刚开始的糟糕打败。
最好在练习时,结合某个项目,寻求技能变现的机会,
比如 在短视频图文带货中,锻炼文案能力、图片制作能力;在小红书项目中,锻炼电商思维、引流能力。
结合项目落地,实用性更强,也更容易获得正反馈,可以持久做下去。
再说三个信念,稳住心态,保持专注,坚持到底,解决做得稳,做得好,做得久的问题。
1.稳住心态
做任何事,心态都是第一位的,学习技能也是如此。
心态崩了,什么事也做不好。
学习这件事吧,在你进入正轨之前,是痛苦的,是反人性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嘛。
可进入正轨之后,就能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管外界怎么动,我心不动。
之前有篇文章写如何静心的,
静下心来,才能赚到钱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都是多年经验,希望有所帮助,这里就不展开再写了。
2.保持专注
短视频时代,信息碎片化,越来越追求新鲜刺激,导致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做事的专注度明显下降。
很多人刷刷抖音,刷刷微博,再逛逛小红书和知乎,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啥也没干。
其实自己也知道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可就是改不掉。
学技能,无法专注,你学习的效率不可能高,学习的结果也无法保证。
提供两个方法,
一番茄时间管理,二远离污染源。
番茄时间管理法很多人都听说过,专注每次25-30分钟,休息5-10分钟。
在专注期间,把眼前的事做好,不要切换任务。把刷抖音刷微博的时间挪到休息的5-10分钟里去。
远离污染源,是把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尽可能远离办公环境,
比如 把手机放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办公电脑不装娱乐软件,在电脑上贴目标或语录,提醒自己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