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 / 熊太行
本文首发自罗辑思维
职场中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与同事相处。是应该像朋友一样掏心窝子,还是像对手一样刻意为难?
答案都不是。
这篇清单提供了13点认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分寸。《关系攻略》曾经用一个专题详细拆解了职场沟通的问题,关系户同学再复习一下。
1.
最好的同事关系,不是
朋友
,而是
盟友
。
盟友意味着你们可能在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或者在一段较长的时期里,稳定地有共同的敌手和对手。
2.
盟友和朋友之间,有根本区别。盟友关系,会因为敌人瓦解或者目标达成而解体,直接干脆不纠缠;而朋友关系,有很多感情羁绊,会影响一个人的决定和判断。
3.
要特别注意“
亲密值虚高”
的问题,这是当下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的人张嘴就是“这是我死党”,事实上,他的所谓“死党”可能有几十上百个。
4.
把同事当盟友不代表没有交情,更不等于不社交。相反,对于平日要花大量时间相处的人,你要向同事表达
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特别是对方生病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
5.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话做事小心一些,绝对没坏处。
6.
不同于朋友、恋人关系,在与“盟友”的相处中,要
控制暴露底线
。可以交换的,是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不能交换的,是你的私密信息、家庭情况,尤其是你最重要的关系——你的贵人和“主公”是谁。
7.
对于不熟的同事,或者到了新公司需要破冰,有一些
通用的话题
可以聊:大城市,就是房价、交通和雾霾;中年男女,可以聊一聊子女教育、理财、置业买房;青年男女,谈论明星、热剧、相亲择偶、再深造学习都合适。
8.
不要在与同事的聊天中,泄露另一位同事的情况。那些隐秘信息、伤人的八卦,不应该由你的嘴传出。一条很简单的判断标准是:
如果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那就是不当讲
。
做人嘴要严,无钱也有钱。这一点在职场之外同样适用。
9.
每个公司都有一类人:人不坏,热心肠,但总是到处议论、指指点点。这种人很遭人烦,但也有用——可以当作你了解其他同事信息的入口。
10.
你需要的是一个大功率天线,能更多地收集别人的信息。在和同事闲聊、午饭、出差的时候,不妨少说多听。慢慢跟同事熟悉起来,对他的人品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而
当你们不再共事的时候,可靠的盟友就可以成为朋友了
。
11.
办公司恋情,请尽力避免。即使公司不反对,也很容易让你陷入多段关系,因为角色的撕扯影响决策。
12.
如果被背地捅刀,不要担心破坏团结而一味忍让。
真正的团结不是忍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把害群之马清理掉,自然就有了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