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保持着生命终会终结的意识,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珍惜“活着”这件事。
最近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无数人看后
表示
狂飙眼泪。
尤其电影中癌症患者韦一航问他妈妈的一句台词,“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在了,你和我爸想过会怎么过吗?”更是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对我们来说,
仅仅是去设想这种可能性,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痛苦——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好像从来都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死亡。
影片中,韦一航的爸爸哽咽地说:“打你生病后,我就听不得这个‘死’字。”
是的,
我们总是避免谈论“死亡”
,特别是如果家里有重症病人,对这个词就更讳莫如深。
当我们为《送你一朵小红花》哭红了眼睛时,也许,是时候认真谈一谈死亡,谈一谈我们一直以来缺失的这一课了。
今天,湛庐君为你推荐一本好书——《好好告别》,讲得就是关于死亡的事情。
本书作者凯瑟琳·曼尼克斯是一位姑息治疗医师。她主要的工作,是与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打交道,帮他们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走好最后一程。
在这本书中,拥有40多年工作经验的曼尼克斯,为我们描述了每个人从容面对人生终点的可能性。
看完这些故事,你会发现,
只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每个人都可以安静、舒适、有尊严地告别。
生命尽头的样子
“如果我描述一下死亡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对你有所帮助?”
曼尼克斯怎么都没想到,她的领导居然会和患者说这句话。
这位名叫萨比娜的患者,已经年近八十了,并且患有肠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
但是从外表来看,她还是一个非常体面的老太太——她会把银白色的卷发梳成发髻,还在上面系一条丝巾。她会给自己化妆、在布满雀斑的双手上涂上护手霜。
但是,在优雅体面的背后,萨比娜的心中其实充满了对疾病的恐惧。
她害怕,有一天身体会发生难以承受的疼痛,自己会因此失去勇气和尊严。她甚至担心,因为这种懦弱,自己不配与已经过世的丈夫重逢。
于是,曼尼克斯的领导找到萨比娜,想与她谈谈。
本以为领导会聊减轻病人疼痛的方法,可没想到,她居然和萨比娜直接谈论起死亡的感受。
领导告诉萨比娜,首先,患者会越来越疲惫,因为疾病消耗了他们的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更加困倦,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睡得很深,陷入昏迷或者无意识状态。醒来以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睡了一个好觉。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生命终结时,不过就是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呼吸时而深沉缓慢,时而轻浅急促,然后轻轻地慢下来,并轻轻地停止。
大部分患者在临终时并不会发生突然的剧痛,也不会有生命消逝的感觉,
“没有惊慌,非常安宁”。
“如果患者处于深度无意识状态,一天中有一段时间不能服药,我们会用另外的方式给药,以确保他们身体舒适。你现在可以放心了吧?”
听完这些,萨比娜拿起医生的手,放到嘴边,怀着极大的敬意,献上了温柔的一吻,说了声:
“谢谢。”
了解死亡的真实过程,带给了萨比娜心灵的平静。她深深地叹了口气,双肩终于松弛了下来。
普通人对死亡的认知,通常来自电视剧,戏剧化的场面让我们误以为,死亡的过程中充满了痛苦。
但荷兰进行过一项死亡痛苦测试,通过表情、肢体等信息,给178位平均年龄85岁的患者进行痛苦指数打分。从不给予人工营养开始记录,直到死亡,发现痛苦指数都相当低。
对患者来说,对死亡过程的了解,反而可以减少恐惧情绪。
因为人们最恐惧的东西,往往是未知。
做好说再见的准备
医生:
“你父亲是否交代过要进行心脏复苏?”
儿子一脸难以置信,摇了摇头。
医生:
“如果他的心脏情况恶化,你们的父亲说过希望医生怎么办吗?”
两个儿子惊恐地摇了摇头,仍然不知道……
这个对话中的患者,是一位82岁的老人。因为心脏骤停,被送到了医院。
他的心脏病之前发作过两次,送进医院的那天,他说话含混不清,左臂无力,然后突然就倒下了。
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得出,这是一种晚期心脏病。患者既不会从强化治疗中受益,也不是心脏移植的候选人。雪上加霜的是,他早上还中风了。
当医生想了解患者本人意愿,决定怎么做时,孩子们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曼尼克斯尽可能温柔地问:
“那他有没有表达过什么意见,有助于我们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一个儿子双肩剧烈抖动,悲痛地说:
“爸爸试着表达过。噢,天哪——他谈这件事,我还告诉他不要那么脆弱……”
另一个儿子则接着说:
“不是只有你才这样。爸爸让我准备一份法律文件,以防妈妈万一需要帮助。我还对他说,他会一直活下去,别再闷闷不乐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这种情景非常常见,也非常令人心碎。
老年人意识到死之将至时,往往试图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希望和意愿,却常常遭到年轻人的阻止。因为他们从心理上拒绝思考和接受这件事。
后来,还是母亲拿了主意,她平静地说:
“让他去吧。”
孩子们非常吃惊,甚至有人表示反对。
但母亲说:
“他一点都不享受生活,也不开心。他经常说已经做好死的准备了。他知道小伙子们会照顾我,知道我会没事的。”
其实很多患者,都不希望在生命的最后,还要身上插满冰冷的管子、上呼吸机等。
还有很多人,非常担心自己死后,配偶、子女的生活问题,希望能够和身边的人好好谈谈、安排那些事情。
如果家人能够和患者坦诚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安排担忧的事情,反而会有助于患者得到安宁,放心离去。
黄执中曾在《奇葩说》中说,有些绝症病人想要表达什么时,其他人就会打断并安慰他说:“不要说这种丧气话,你没事的,不要讲这些,我不想听。”
大家总是会鼓励病人,“你今天看起来气色好多了”“等你出院了我们一起去旅行”。
其实,当那些鼓励的话说出口了,很多真心话就说不出来了。我们关闭了沟通的通道,等到弥留之际才发现:
“其实我有很多话想告诉你……”
可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卖呢?无论对患者,还是家人,这都会是无法祢补的遗憾。
给予离去爱的支持
当得知幼小的女儿,得了脊髓肌萎缩症时,她非常震惊。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她很清楚,患这种病的孩子,多数会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那个瞬间,她感觉天都要塌了……
这个悲伤的母亲是作者曼尼克斯的好友,叫莉尔,她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患病的,就是姐姐海伦娜。
虽然知道女儿很快就会离开自己,但作为一名医生,她还是尽可能地挽救孩子。
海伦娜不能咳嗽,单纯的感冒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胸部感染。为了她的安全,莉尔平时用管子给她喂食,并随时清除她口腔中无法吞咽的唾液和痰。
夫妻两人不眠不休,精疲力竭,一直寻求让海伦娜尽可能保持健康的方法,让她尽可能地享受家庭生活。
他们一家人去山上散步,让姐妹两人一起穿“公主裙”,还在亲戚的婚礼上当伴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