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9日,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竞选人布隆伯格出席竞选活动。新华社 图
说到布隆伯格这次走麦城,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此前郭台铭的政治失败。仅从学理上讲,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方面若由郭台铭出战,虽不一定稳赢,但胜算应无疑问会比韩国瑜大,台湾地区的中间选民票投郭台铭的应该会比投给韩国瑜的多。同样的道理,此次美国大选,民主党方面若由布隆伯格出战,虽不一定稳赢(因为直到今日美国整体经济面形势仍不错),但胜算应无疑问会比其他几位都大:拜登因特朗普弹劾案牵扯其子,多少失分;桑德斯左翼民粹路线在美国政治文化光谱里认受度终究有限,且激烈反对的大有人在;沃伦之前的冒顶少数族裔身份一事也足以被拿来嘲弄。相形之下,布隆伯格到了美国一般中间选民那里应会很有竞争力,就算不能扳倒特朗普,至少也会让特朗普大大紧张一番。但吊诡之处就在于,郭台铭漂漂亮亮地输掉了国民党党内初选,布隆伯格风风光光地输掉了民主党党内初选,两位经济界的钜子初入战局时都可以说风头一时无两,但经过初选鏖战,最终却都只留下无疾而终的枉然与黯然。
究其原因,依笔者浅见,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第一,最主要的就是布隆伯格和郭台铭都只设计了一套针对笼络全体中间选民的策略,这套策略明显是更为经济理性,稳健中道,而不够民粹取向的,但是一旦这套路线无法在党内初选脱颖而出,这整个计划就等于水月镜花,根本连用的机会都没有。对于布隆伯格来说,一个更有效的打法可能是,在初选时先怎么民粹怎么来,力争出线代表民主党挑战特朗普,而后在与特朗普决战中则幡然变计不再民粹,转向重新执行目前的这套针对笼络全体中间选民的方案;
第二,不仅不知道如何在党内初选有效地打民粹牌,这两位还有更大的硬伤,就是没有坚定的粉丝集群,国民党初选时韩粉声势震天,此次民主党党内初选时也是拜登粉桑德斯粉平分秋色(这两种粉都可说是已存在多年),人人自诩可成日后肩起大任的特朗普政权终结者,但郭粉和布粉就真的不多,而且要么并不介入初选,或者即使去初选投票组织活动也远不够狂热。
第三,从初选时政策阐述、论辩等方面看,郭和布也都仍是典型的阳春白雪而非下里巴人路线,远没有特朗普当年的那种bitterness和不顾底线形象。特朗普当年的那种狂暴型打法,巧舌如簧,泥沙俱下,充满了经典民粹主义范式下对基层选民无节操的低俗误导、引诱及跪舔,但事实上又确实非常凑效,郭和布可能都还是重视自己在社会上尊崇的地位,不愿弄得浑身是泥,然而,本就路线中道,缺乏粉丝,再加上论述高来高去,甚至近乎不食人间烟火,都暗示了他们的党内初选这第一段路就会很不顺遂。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这几位商界大佬所从事不同工作种类的性质问题。郭台铭是精密电气元件、机壳、准系统、系统组装、光通讯元件、液晶显示件等3C产品上、下游产品及服务,布隆伯格是植根高端新闻、全球商业和金融数据, 特朗普则是地产加大众流行文化传媒,三人相较而言,对基层草根选民的心理动态把握更准,拿捏更稳,更懂如何操纵,如何随之起舞,如何顺势而为的,自然还是特朗普。
选举说到底是集体行为的组织动员模式,理性在计算时固然重要,但光有理性肯定不够,更需要无穷的政治热情,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动起一股强劲支持特定候选人的民心浪潮(有的时候集体性仇恨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而不仅仅是据理性推演,某位特定候选人通过初选后总体胜算可能更大。鉴于布氏退选后支持拜登,郭氏当时初选落败后没有支持韩,我们似乎也可以说拜登会比韩氏当时所处位置要相形更有优势一些。但时至今日,笔者个人仍认为拜登若最终赢得民主党内初选,他也大概比较难拉特朗普下马(不过并非全然不可能)。
就此问题,笔者也询问了美国一些政治学者的相关看法。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政治学系Nicholas Tampio教授向笔者表示,此中存在一个变量,即如果新冠肺炎的情势发展导致经济上发生衰退,那将有可能伤害特朗普的选情。纽约大学政治学系Pasquale Pasquino教授认为布隆伯格退选后转而支持拜登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温和派民主党人之前有6位候选人,现在缩减为1位,而拜登极有可能最终代表民主党参加美国总统大选。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系Jeffrey Green向笔者提供了他的分析,他认为到超级星期二之前,布隆伯格和拜登已成为民主党温和稳健一派人的唯二的选择,他的所谓要花20亿美金彻底击败特朗普的豪言壮语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