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通石油化工
对石油化工行业重大事件及重点公司进行及时点评和深入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产品  ·  直播变现运营方案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当你把下一个环节当作客户的时候,一切就顺畅了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AI时代,产品经理的4项修炼,有用!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在相亲平台给钱就有“完美爱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通石油化工

海通石化:中美能源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通石油化工  · 公众号  ·  · 2018-05-22 09:58

正文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要点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增加美国能源出口。 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国后续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页岩革命推动美国油气产量快速增长。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国之一。2007-2015年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推进,美国油气产量迅速增长,在全球能源市场地位快速提升,原油产量占比从8%提高至13%,产量位居全球前三;天然气产量占比从19%提高至22%,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目前美国原油产量1072.3万桶/天(约5.36亿吨/年);天然气产量795亿立方英尺/天(约8220亿立方米/年)。

美国原油出口量快速增长,中国为美国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随着美国国内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以及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近年来美国原油出口量快速增长。2017年美国原油出口111.8万桶/天,较2016年增长89%;其中出口到中国占美国原油出口总量20%(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仅次于加拿大。

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中国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2017年美国天然气进口量约861亿立方米,出口量约897亿立方米,首次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中国为美国天然气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天然气29亿立方米,约占美国出口总量的3.3%,为美国天然气第五大出口国。

2017年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比重大幅提高。 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原油765万吨,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1.82%(2015年这一比例仅0.02%),2018Q1我国从美国进口原油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47%。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LNG 153万吨(约21亿立方米),占全国进口总量3.99%(2015年这一比例仅0.32%),2018Q1我国从美国进口LNG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30%。

中美双方加大能源合作。 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中美签订了2535亿美元合作订单,其中主要为能源合作,包括中石化阿拉斯加LNG开发项目、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在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投资项目等。近年来,我国原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持续提升,尤其是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未来两年仍有望维持10%以上的增速;同时美国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其未来出口需求增大,中美双方有望进一步加大双方能源贸易合作。

投资建议。 油价震荡上行, 我们建议关注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 等石化央企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油气开采( 新奥股份 )、民营炼化( 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恒力股份、荣盛石化 )、油服与设备( 中油工程、通源石油、中海油服 )、原料轻质化( 卫星石化 )、C4产业链( 齐翔腾达 )等公司 。中美双方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大能源合作,建议关注与美国有能源业务往来的上市公司: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我国油气进口与投资的主要力量) ;卫星石化 (在建250万吨乙烷制烯烃项目将从美国进口乙烷); 新潮能源 (在美国拥有油气区块); 通源石油 (通过兼并收购,扩大其在美国油服市场业务)。

风险提示 中美能源贸易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增加美国能源出口。 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根据海关数据,中国2017年对美出口2.91万亿元,自美进口1.04万亿元,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3%。为减少美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国后续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页岩革命推动美国油气产量快速增长。 根据BP能源统计,2016年美国原油储量约58亿吨(约480亿桶),占全球2.4%,位居全球第十位;天然气储量8.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4.7%,位居全球第五位。2007-2015年,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推进,美国油气产量迅速增长,在全球能源市场地位快速提升,原油产量占比从8%提高至13%,产量位居全球前三;天然气产量占比从19%提高至22%,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随着2016年以来油价震荡上行,美国原油钻机数企稳回升,原油产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突破1000万桶/天,达到1072.3万桶/天(约5.36亿吨/年);天然气产量795亿立方英尺/天(约8220亿立方米/年)。 美国原油出口量快速增长,中国为美国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原油进口量远超过原油出口量。但随着美国国内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以及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近年来美国原油出口量快速增长。根据EIA数据,2017年美国原油出口111.8万桶/天,较2016年增长89%;其中出口到中国占美国原油出口总量20%(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仅次于加拿大。 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中国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2007年页岩革命以来,美国天然气国内产量快速增长,进口量大幅下滑,出口量逐年提升。2017年美国天然气进口量约861亿立方米,出口量约897亿立方米,首次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全年净出口总量约36亿立方米。中国为美国天然气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天然气29亿立方米,约占美国出口总量的3.3%,为美国天然气第五大出口国。 2017年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比重大幅提高。 2017年我国进口原油共4.2亿吨,其中从美国进口765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1.82%(2015年这一比例仅0.02%),2018Q1我国从美国进口原油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47%。LN G进口方面,2017年我国LNG进口总量3829万吨(约536亿立方米),其中从美国进口153万吨(约21亿立方米),占全国进口总量3.99%(2015年这一比例仅0.32%),2018Q1我国从美国进口LNG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30%。 中美双方加大能源合作。 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中美签订了2535亿美元合作订单,其中主要为能源合作:(1)中国石化、中投公司与中国银行已签署协议,以促进阿拉斯加州的液化天然气开发,涉及至多430亿美元的投资。(2)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与西弗吉尼亚州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将向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投资837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原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持续提升,尤其是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我们预计未来两年仍有望维持10%以上的增速;同时美国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其未来出口需求增大,中美双方有望进一步加大双方能源贸易合作。

投资建议。 油价震荡上行,我们建议关注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 等石化央企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油气开采( 新奥股份 )、民营炼化( 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恒力股份、荣盛石化 )、油服与设备( 中油工程、通源石油、中海油服 )、原料轻质化( 卫星石化 )、C4产业链( 齐翔腾达 )等公司。 中美双方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大能源合作,建议关注与美国有能源业务往来的上市公司: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我国油气进口与投资的主要力量); 卫星石化 (在建250万吨乙烷制烯烃项目将从美国进口乙烷); 新潮能源 (在美国拥有油气区块); 通源石油 (通过兼并收购,扩大其在美国油服市场业务)。

风险提示: 中美能源贸易不及预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海通石油化工)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石油化工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石油化工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海通石油化工)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石油化工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石油化工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石油化工行业官方订阅号。

海通石化团队系列专题报告

I. 石油产业链系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