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物理学家的蛋疼研究:怎样不洒不漏、优雅地倒茶?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16-10-19 22:41

正文

大家都知道,用茶壶倒水的时候, 水有时会贴着壶嘴流下来 ,滴到桌子上,特别糟心。

凭借生活经验,我们知道 选一个壶嘴细长的壶,或者倒得快一点,就不容易把茶倒得到处都是了 。但物理学家们怎么能放过这个话题呢?在谷歌学术搜索“teapot effect“,可以找到 近三万篇论文 ,显然不是只有英国人在关心这个话题(雾


研究茶壶的先驱

最早研究这个课题并发表了论文的人,应该是哈佛大学的Joseph Keller。最初,物理学家们(凭直觉?)认为,茶水会顺着壶嘴流下来是因为表面张力,或者液体表面的附着力。但是在1957年,Joseph Keller 和同事Jean-Marc Vanden-Broeck 发表了一篇论文,将这个现象命名为 “茶壶效应” (teapot effect),指出 它和先前猜测的两个因素没什么关系,但和大气压强有关 。1999年,他们因为这项研究获得了搞笑诺贝尔的物理学家。

(Joseph Keller 对茶壶是真爱,以下是他的茶壶收藏之三:



就算倒个茶

也要给出公式来!

在物理学上,茶壶效应可以解释为 “流体倒出时附着在容器壁上的现象” 。2009年,法国里昂大学的Cyril Duez 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Beating the Teapot Effect),讨论如何优雅地倒茶。他们总结出影响茶壶效应的几个因素: 壶嘴的材料、壶嘴的形状、液体的流速、液体的润湿性(wettability)

1
使用超疏水材料

这是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只要你采用了超疏水材料,那么不管你怎么折腾,都能优雅地倒茶啦。

如图,上面两幅图是用亲水材料制成的茶壶倒茶时的样子,下面两幅图用的是超疏水材料。

(图片来自论文。)

论文中没有提这里用的具体是哪一种材料,我想给茶壶里外涂上一层不粘锅那种特氟龙涂层应该也是可以的,但那样似乎不太好看。


2
壶嘴要薄、半径要小

如果茶壶比较薄,壶嘴比较小,壶嘴边沿的角度就更锐利,倒茶的时候也更加优雅。这点也和生活经验相符,比如粤式餐厅常见的白胖子茶壶,特别容易把茶洒得满桌子都是……

很多玻璃茶壶会 做出一个尖嘴 ,倒茶的时候更方便。用手冲壶泡茶似乎也不错。


3
手脚麻利些

有些人倒茶的时候,一看茶水淌下来了,赶紧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倒,结果茶水淌得更厉害。其实这时候你 应该加快速度,茶水反而不淌了

比如这样!不信你试试!图片:马来西亚的拉茶大赛

论文中指出,存在一个阈值速度,一旦小于这个速度流体就会贴在容器壁上(此处超疏水材料仍然开挂)。阈值速度与流体的润湿性、液柱的曲率有关。


4
喝奶茶

润湿性指的是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上铺展的能力(或者说倾向)。超疏水材料前面说过了,那么茶这方面能做点什么?

论文里没有详细讨论这点,我自己设想了一下。同样大小的一滴液体滴到同样的材料上(比如陶瓷),茶水、果汁、黑咖啡会马上摊开,牛奶、奶茶的液滴会“厚”一些,蜂蜜、炼奶几乎可以形成一个半球。所以,根据生活经验猜测, 在普通人会往茶壶里装的饮料当中,奶茶比较不容易淌下来。


实际上,论文团队在接受《每日邮报》的采访时提到,黄油就是一种天然疏水材料,所以奶茶比较不容易附着在茶壶上。(原话如此……然而奶茶里一般不加黄油的吧?)


大招!慎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