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存包、录掌纹、阅读考场须知、拍照等一系列流程走完,领取了可擦写板,就进了考场。
坐惯了单位格子间的我对考场的陈设没有丝毫不适应,调整了座椅的高度后,等着开考。
监考员发了两支笔,登录了系统后,就正式开考了。我刚刚做过一场机考听说考试的公益讲座(参看《
北外李晨:北京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的难点与对策
》),深知调试麦克风音量大小的重要性。我不紧不慢地通过调整收音音量和麦克风的相对位置,找到了一个相对理想的点,点了Next,正式开考。
做完了自我介绍,第一题是Read Aloud,这个题型对我来说很简单,花了几秒钟扫了眼题目后,就等着屏幕倒计时结束来录音。我的页面倒计时还剩十几秒时,考场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朗读声。职业习惯使然,虽然我应该全神贯注在自己的考题上,但还是关注到了考场内其他考生的表现。
坐在我左手边的考生显然是个熟手,他几乎没有在调试麦克风这个环节做任何停留,自我介绍也说得很溜,在我干等着的时候,他没有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先是大声地朗读起Read Aloud的题目,算是给发音器官做个热身,在我倒计时还剩十秒左右的时候,他就正式开始答题了。虽然重音、节奏基本谈不上,个别音发得不准,但流利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更多的“熟手”们开始正式的朗读,我对他们语音的判断比较一致,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重音、语调都不理想,但共性是声音都特别放得开,就算我戴着耳机也觉得考场里一下子“音浪太强”,大有互相比拼嗓门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