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完成区域布局深耕,还是完成全国布局广种,正在成为中国各地区域强所面临的“攻”与“守”课题。用布局实现突围已形成共识,布局的节奏和方法充满了哲学思辨。
区域律所扎根地方,深谙本土文化与商业生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护航力量。然而,随着全国性品牌律所的扩张、法律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区域性律所正面临选择的挑战:是坚守本土优势,还是破局突围?是深耕细分领域,还是迈向全国化?即使是全国化律所的分所,在如何处理好总分所之间的“协同”与“平衡”上,也面临着新挑战。在这些要素的博弈中,探寻“坚守”与“破局”的平衡之道,找到“布局突围”的最佳节奏和最优解,是区域律所实现跃迁的重要课题。
2025年2月22日,在
“加油·置顶热爱”第三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5年度品牌盛典
上,
“布局突围:区域强所的坚守与破局”
的圆桌对话备受关注,来自区域强所的主任及管委会成员贡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辨盛宴: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执委会主席
张利军
,浙江海泰律师事务所主任
邬辉林
,上海建纬(长沙)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
戴勇坚
,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主任
范凯洲
,山西中吕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吴强
,北京安理(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郝雪涛
,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监事会主席
吴娟
,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主任
许泽杨
八位嘉宾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围绕区域律所面临的战略抉择展开深入探讨,各抒己见,探寻在变革浪潮中的增长路径。本次圆桌对话由深圳市律协法律服务援助基金会秘书长、深圳市法学会律师学研究会秘书长
孙统彪
主持。
在区域律所与全国性品牌竞合的时代浪潮中,“专业化”不仅是生存底线,更是突围利刃。当前,客户需求正从粗放式服务转向精细化、垂直化,唯有在特定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专业壁垒,才能真正实现差异化竞争。与此同时,本土资源的深度整合与政策红利的精准捕捉,则成为区域律所构建“护城河”的关键路径。
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监事会主席吴娟
表示,金鹏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内部培养律师的模式,也未经历律所合并,这种“内生式”成长模式为律所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吴娟强调,行业专业化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金鹏也正从传统的业务领域向行业专业化转型。以涉水法律服务为例,金鹏在涉水领域不仅提供法律服务,还深度参与行业治理,帮助企业实现合规运营,解决企业在法律服务上的痛点难点。此外,吴娟还指出,在助力企业发展上,行政单位往往容易出现缺位的现象,行业律师在搭建当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解决政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上起到了核心作用。金鹏长期与政府、行业协会保持紧密合作,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合规需求,还为行政机关提供了政策优化的建议,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融合经验。吴娟特别提到,作为广州市属所,金鹏通过司法部特批保留了“广州”名称,体现了对本土品牌的坚守与区域特色的重视。她表示,未来,金鹏将继续深耕细分领域,巩固区域市场地位,同时探索更多行业化专业化的可能性。
浙江海泰律师事务所主任邬辉林
则从人员结构、业务聚焦与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区域律所的“护城河”构建提供了另一条路径。据邬辉林介绍,海泰是一家92年成立的老所,也是一家深耕宁波市场的本地所。但海泰80%以上律师为80后、75%左右为90后,七名管委会有半数以上是新宁波人,从全员年龄结构、管理层构成看,海泰又是一家年轻、开放的律所。邬辉林表示,相比较国内很多区域所走出去谋篇布局的“进攻”策略,海泰目前主要还是选择扎根本土的“防守”策略,去年提出“头部律所、头部律师、头部客户”的发展口号,也主要是指宁波区域市场。如何建立护城河,目前看主要还是从降低人员流失率、聚焦区域律所优势业务、强化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发力:
(1)降低人员流失率:
坚持以自我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培养机制,增强律师的归属感与忠诚度,将律所现有人员数与历年律所累计人员流失数的比例努力控制在1:0.5以内,保持律师人才梯队的稳定性与竞争力,避免陷入“律所累计流失人员数成倍于律所现有人员数”的局面。
(2)聚焦头部客户与头部业务:
区域律所需在本地核心业务上建立优势,在区域市场深耕高溢价、沉淀型业务,例如破产业务,通过占据本地重大破产案件的主导地位,巩固区域头部律所的位置。
(3)文化建设与师承文化:
区域律所虽在制度建设上与全国性品牌律所有差距,但可通过独特的文化基因弥补不足。
海泰通过文化宣导与师承模式,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传承性,为区域律所的长期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主任范凯洲
则从合规生态建设的角度,为区域律所的“护城河”增添了新的内涵。作为江苏本土品牌律所,联盛通过跨地区合并,形成了覆盖长三角的12家分所、400余名律师的规模化布局。联盛的突围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强化本土化专业能力与参与区域治理,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范凯洲强调,联盛的定位是“做本地龙”,即聚焦本土市场,服务本地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同时他指出,律师不能止步于个案,而应成为规则优化的推动者。区域律所的发展不仅需要深耕本地资源,更应主动参与地方合规生态建设。联盛通过帮助地方政府进行舆情管控与危机管理,修正行政偏差,不仅提升了政府的法治形象,还优化了营商环境。此外,联盛还专注于上市公司投资并购、预重整与重整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产业与客户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在区域市场中的地位。
在全国性律所加速扩张与区域市场壁垒逐步消融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地域边界”成为新的命题。全国性律所的扩张压力与客户跨区域服务需求的增长,倒逼区域律所重新思考品牌定位。
而区域律所在跨域布局中往往面临三重矛盾:品牌协同矛盾、管理成本矛盾与本土化矛盾。
全国性品牌强调统一性,但区域市场需要差异化认知;规模化扩张伴随管理复杂度上升,部分区域律所因财务与人力整合不力,陷入“规模不经济”陷阱;总部战略与区域市场特性冲突,部分高端业务模式难以直接复制至下沉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协同”与“平衡”成为高频关键词——如何在保持总部战略统一性的同时,满足本地化服务的灵活性?如何平衡规模化扩张与管理成本激增的矛盾?区域律所既要保持本土基因的纯粹性,又需借助规模化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北京安理(杭州)律师事务所的实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样本。据
北京安理(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郝雪涛
介绍,安理从品牌、人才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跨域布局中总分所的协同。品牌管理上,安理严格统一品牌出口,仅保留总所官方公众号与视频号,禁止分所开设官方独立新媒体账号,以确保品牌调性一致。同时,安理鼓励律师个人或团队打造IP,并提供新媒体运营培训支持,以弥补分所在地化传播的不足。人才管理上,安理的各地分所可根据本地需求自主招聘律师,但合伙人入伙最终需经总所管委会审核批准。财务管理上,总分所共同分摊品宣费用等部分成本,同时允许分所根据本地市场成熟度逐步推进一体化进程。
上海建纬(长沙)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戴勇坚
则强调了党建统领、专业深耕和品牌共振三个关键维度的重要性。首先,在党建统领方面,党建工作是律所发展的重要基石。建纬全国总分所党支部始终贯彻“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的发展思路,推动实现总所与分所、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的“双促进、双提升”。其次,在专业深耕方面,律所需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和创新实践。正如不同地区的菜系需要根据当地口味进行本土化改造,法律服务同样需要因地制宜。戴勇坚以建筑房地产领域的法律服务为例,强调不能简单地将总部的成功模式照搬过来,而应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调整。通过学习、讲课、写文章、办沙龙、办论坛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在当地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品牌共振方面,戴勇坚强调了内外部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他认为,总部的品牌支持固然重要,但律所自身也需要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比如通过与高校合作开设课程、出版书籍等方式,提升律所的学术影响力;积极承接政府法律顾问等项目,巩固和扩大品牌效应等,在与总部保持协同的同时,进行适当本地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