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三年冲击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又译明晟)指数失败后,今年A股再次步入“入摩”闯关阶段。近日,MSCI启动新一轮市场征询,其中就包括是否将A股纳入其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议题。尤其引起全球投资者关注的是,MSCI提出了一项“纳A”新框架,将之前基于QFII/RQFII的投资框架,变成了现在基于沪港通、深港通的互联互通的新框架,A股拟纳入MSCI的股票数量也因此从448只减少到169只。市场分析认为,上述变化或规避了MSCI此前顾虑的QFII/RQFII在额度审批和资金自由流动等方面的限制,让A股今年被纳入MSCI的概率大大提升。
A提出了新框架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MSCI官网征询文件发现,MSCI在今年的征询中拟对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的框架进行了调整,包括拟将资金进出渠道改为互联互通机制,拟缩小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的股票数量,引起市场关注。
MSCI征询文件在回顾去年征询结果中表示,A股没有被纳入MSCI的关键障碍之一,是QFII月度赎回规模不得超过境内资产20%规定的限制,而MSCI认为,上述限制迄今仍未有新变化。基于此,MSCI此轮征询作出的最大调整是从之前基于QFII/RQFII的投资框架,变成了现在基于沪港通、深港通的互联互通的新框架。
具体来看,新框架的变化包括,原框架的指数范围包括满足MSCI指数编制规则的所有大、中、小型市值个股,而新框架之包括沪港通、深港通中的大市值个股,且原来在H股也上市的A股股票也可纳入,到新框架中A/H股同时上市的A股部分不被纳入。其次,对于停牌个股的处理,新增了过去12个月停牌超过50天的个股不得纳入的条款。由于沪港通和深港通不包括新股,新框架下的指数再调整也不包括新股。在基准汇率上,新方案采用离岸人民币价格,而非之前的在岸人民币价格进行计算。
B纳入概率大升
MSCI官方文件统计,因为上述框架的变化,有望纳入MSCI的中国A股数量从去年提议的448只大幅骤减至169只。如果成功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成分股总数将从150只增加至365只。同时,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中的权重将大为降低,按照初次纳入5%的比率计算,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占比降至0.5%,纳入MSCI中国指数权重由原来的3.7%降为1.7%。
不仅如此,在上述调整后,A股纳入的行业权重也随之变化。金融行业的权重虽然依然占据榜首,但比例从27.5%下降到22.5%,可选消费品、必须消费品和房地产增长最多,分别从11.3%增加到15.5%、6.4%增加到9.8%、5.8%增加到7.9%。申万宏源研报分析认为,MSCI标的行业分布方面,金融、工业占比最高,电信、公用事业、房地产和消费等占比相对前期方案有所提升,可关注相关行业投资机会。
MSCI提出“纳A”新方案,市场人士普遍认为,A股今年冲击MSCI概率提高。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MSCI拟推新框架,A股“入摩”概率过半,今年6月,A股将第四次冲关MSCI指数,全球投资者拭目以待。摩根士丹利上周发表报告预测,中国A股今年有望被纳入MSCI指数,估计“入摩”的机会率高于五成。若今年6月A股“入摩”获批准,将被视为中国逐步向全球资本开放的关键时刻。
中信策略团队也预计,今年MSCI纳入A股概率为60%,示范效应大于实质冲击。MSCI若纳入A股,背后更重要的意义是沪港深市场一体化,而这一进程一直在推进中。不论是MSCI不纳入A股,抑或是在新的“互联互通”框架下加速纳入A股,两地市场都将逐步迈向统一市场(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