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6)
“都怪我!”凌达珺仿佛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了。
“假如我不妥协,不答应他们跟着我走,或许他们会下放到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去,至少可以距离家乡更近一点。都怪我,我害了他们,也添加了自己心病!”
那么,凌达珺自己呢?不也是第一次离家的青年学生吗?他当然也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那不过是暂时的。”他想,“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呢?何况都是自愿的。农村苦,那是大家早就知道的。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应该接受这里的一切。埋怨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却于事无补。就像娶亲一样,新郎总不能把老婆刚娶进门,就因为嫌弃人家丑陋,就把人家她回娘家吧?那你当初在干什么呢?日子总能过下去的。或许日子越过于红火呢。难不成一粒小石头就能把七尺男儿绊到了吗?不行!我不能跟着他们起哄。不吃馒头,也要争(蒸)口气。”然而,他却不知道该怎样阻止大伙儿的牢骚,因为,他也知道自己暂时还没有能力。
但是,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既然来了,就绝不动摇。何况,下放农村,是当代青年的不二选择。”
我的灵魂,自然也赞成凌达珺的观点。任何情况下,悖逆主流的行为都是螳臂当车,飞蛾扑火。而相对于主流系统,个体的小系统都是它的构成细胞,就像小小砖石之于摩天大厦。健康的细胞,不仅适应而且可以能动地修复主流存在的瑕疵,也是细胞本身唯一正确的生存法则。主流健康稳定地发展了,才会为每一个细胞提供更加安全、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反之,也一样,细胞不健康,就会造成对主流(或主体)的伤害,所谓“千里之堤毁于一蚁之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尽管,十六岁的凌达珺还不十分懂得如何利用现成的事实,来说服小伙伴们,但是,他对于主流的信赖,足以教他冷静且平静地告诉同伴们:“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后悔,埋怨,逆反等,则是对自己初心的背叛。而背叛是人类最耻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