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哪吒2》爆火的原因,很残忍 ·  昨天  
武汉本地宝  ·  激动!武汉新一轮演唱会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冯仑VS张朝阳:人生应该追求功成名就吗?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1-21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作者丨 冯仑风马牛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在前四期《共识》节目中,冯叔与老朋友吴晓波、潘石屹、俞敏洪、王石分别讨论了「年轻人真的应该趁早买房吗?」(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如何看待 996、办公室恋情,公司对员工是否应该宽容」(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了吗?」(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以及「自律的人比随性的人更优秀吗?」(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等话题。


在新一期节目中,冯叔与张朝阳就「人生应该追求功成名就吗?」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以下是节目的部分片段:




01



人生应该追求功成名就吗


张朝阳 :我是部分的不同意。 我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一些目标,应该有一些价值观(的追求),应该更高一点,就是包含一种责任在里面。

冯仑 :在这点上,我其实跟你有一样的观点。普通人为什么都会赞成这样?因为在中国文化里,首先是要读书,接着干嘛?学而优则仕,那就是当官。当官为了什么呢?光宗耀祖,对吧?这一套,比较在意的其实是个人的得到,而不太强调付出给社会。

张朝阳 :但是,中国文化里面的读书,学而优则仕,也不只是为了高官厚禄吧?因为知识分子、士,他是要报国的,要服务于国家的。有了知识,懂得治国之方略,然后再当官,来为百姓做事情,这里边是有义务、有责任的,它不只是一个光宗耀祖的概念。

冯仑 :对。但是我比较不赞成这个东西极端化。 功成名就,正常人的要求就可以。但是不要极端化,比如有一些人的所谓功成名就,就是极端地为自己而忘记了他人。

张朝阳 :所以我不是反对功成名就。我是说功成名就,或者追求自己的事业成功,以及追求人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生存资料,只能是作为人生的其中一部分。 光有了这个是不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或者说人生是缺的。应该在这个方面以外,还要加上你做这个事情的一些意义,你做人的一些原则和责任。

冯仑 :你这相当于把功成名就这个事的意义提升或者是拓展了。

张朝阳 :就是加入一些责任的成分和利他的成分。我是觉得,2000 多年形成的这样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应该被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而不是片面的只是把它其中的一种功利的东西给拿出来。

冯仑 :也就是说,我们「新版」的功成名就就包含着利己和利他,而传统的功成名就更多是利己考虑。



02


我曾经什么都拥有?


张朝阳 :我赞同。我说的曾经什么都拥有,可能是指物质上的,就是说名气和金钱都拥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是曾经都拥有的。

冯仑 :的确,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你算是祖师爷级了。在你很年轻的时候,公司就上市,那会儿我们都不懂,你记得我跟王石找你聊这事,我们真的完全是懵着的状态,「互联网怎么回事?怎么一下变成这样?」那一段时间,我相信作为一个创业者,该拥有的荣誉、财富、自由……这些你都有。

张朝阳 :确实,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强调风险投资概念的,实际上是股权融资。我们公司一直是不负债的,而这个股份是可兑换的,在美国上市,随时可以变成美元,所以说如果套现了一部分,就可能在现金上也不错。然后你就会觉得有钱了,同时名气又很大,又是新经济,当时真的觉得什么都拥有。尤其是媒体都报道,有时候看报道,然后就自我陶醉了,有时候会,英文叫「get into your head」。这个可能是因为在美国待的年数比较多一点,受了美国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好莱坞文化的影响。

冯仑 :我因为读过很多历史,经常会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事情,所以我觉得在聚光灯下那是演员了。有时候,又演,又看自己,我心里有个障碍,我觉得有些别扭。 所以特别正式的那种所谓聚光灯下的事,除非必要,我不喜欢这个,一般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去看。

张朝阳 :更具体来讲,曾经除了有名有钱之外,还拥有的是狂妄。现在也还是有名,也还是有钱,但是没有像当时那么在舞台中心的那种了,对吧?但这个东西、这个事情对我是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在路上。在那时候,当名人是我的生活。 现在,我是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当一个好的经理人,要把企业做得很扎实。 而且对人生的整个看法是比较稳定、中立的,是比较持久稳定的。在这种持久、稳定,以及完成每天的责任、使命和拥有意义的情况下,我现在其实比那时候更快乐。




03


我曾陷入中年危机?


冯仑 :我好像没有。 我一直比较乐观,没有到太大的危机。 曾经有危机,但是当时我不知道,就像小孩一样,我那时候不懂。

张朝阳 :我是曾经陷入危机,但是不叫中年危机。可以说,我的人生的跨度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从小长大的环境,到后来激烈的高考和学习,追求自然科学的学好数理化,激烈的考试、竞争,对人是有一定的伤害的,这种伤害造成了一种厌学。

冯仑 :你是 80 级的吧?

张朝阳 :1981 年到清华。在清华的这种激烈的考试、竞争的挫败感,对人的心理伤害是比较大的。

冯仑 :你都考上了,还有什么挫败感?

张朝阳 :因为那时候的脑子,就像刀刃,特别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我要当大科学家」,如果这件事实现不了,就会有挫败感,不像现在,人的脑子很宽。再加上到美国,面临的是 10 年的孤独,这是一种到异国他乡的孤独。这是一种留学生面临的问题。所以说我一直是表面上看很顺,但实际上经历的是一种很极端的状态。然后回国创业又迅速出名,像冰与火这种,整个就是那种非常极端的状态。而且我这个人想问题会比较极端一点,所以经历的心理路程是很漫长很跌宕的。

冯仑 :有一段,我们见面就比较少,你是抑郁了,还是?

张朝阳 :对,depressed。那个东西跟企业没有关系,别人说什么「搜狐不行了,你才那么难受」,不是的,搜狐那时候还挺好,我自己「不行了」。 俗话说,「经历就是财富」,我觉得确实这样的,我现在等于是满血复活,而且人生观非常好。

冯仑 :精神、身体、事业都是非常正向。

张朝阳 :比那会好,比危机之前要好。我觉得折腾很重要。以前都想着什么退休,赚很多钱退休,躺在沙滩上、打排球、喝咖啡什么的。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人其实是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人的状态会通过运动、学习和思 考改变,思维跟年龄的关系不是特别直接的。

冯仑 :其实人生、公司、事业是波动的。如果说危机,中年有可能有,到 80 岁还会有危机,但是只要积极面对,去折腾,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其实这也就和考试一样,你考的成绩要靠努力得来。

张朝阳 :你看美国,川普、拜登都 70 多岁了,还在折腾。



04


我们的教育应该教人接受平凡?


张朝阳 :我不赞成。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教人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必须迎接挑战,让自己这辈子活得有意义,活得独特,要创造一些东西,是要不平凡的。

冯仑 :我理解你这个想法,就是如果把平凡理解为平庸,我觉得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希望每个人都要平庸,但是我们希望他能接受各自的性格、差异,各自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比如说我刻个章,我也要刻得杰出。

张朝阳 :如果说把平凡理解成平庸,我是不赞成的。我记得有一次在旧金山当地的一个报纸,列举人们最受尊敬的职业。在美国最受尊敬的职业,排在第一位的是消防队员,第二位是教师。当一个消防队员,当一个非常好的消防队员,这是很值得尊敬的,是不平凡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让每个人都要当他自己定义的独特的人生的成功者。

冯仑 :我知道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校,一个新办的 k12 的学校,它在接收学生的时候,要面试家长,其中有个题就是这样,「你能不能接受你的小孩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比如说是个厨师?」他们面试家长以后,根据家长的回答来决定录不录取小孩。如果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将来升官发财,他们一般不录取了,为什么?因为如果录取了以后,学校这边给孩子讲的是个性要发展,哪怕做一个具体的工作,比如说消防队员,也能做最棒的。但是一回家,家长一巴掌给孩子打回去了,这个教育就永远不会成功。 所以我是觉得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不等于无所作为。哪怕炒个菜,能炒成大厨,这也挺牛的。不是说共同的只有唯一的一种功利主义的标准,就升官发财。

张朝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跟你是一致的,我们能接受平凡。 平凡不能是消极的无为,而是不平庸。

冯仑 :其实我们的核心观点就是尊重每个人自己的个性发展的权利,另外也希望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大家怎么评论,把它做好,而且让自己开心,就可以了。

张朝阳 :是的。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