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有必要说一下文中提及的网红猫Lil Bub,这只虎斑猫2011年6月21日出生,初次看到她的人们总会觉得她的一双大眼睛和吐出的舌头简直太萌了,但实际上,Bub生下来就有很多缺陷,体型较同类猫小很多,爪子变形,下颌短小,没有牙齿……最严重的就是骨质石化症(Osteopetrosis),导致她无法像正常猫那样跑跑跳跳,甚至连嘴巴也合不上。很多前去看望Bub的人都不禁为这只天性乐观坚强的小猫流下了眼泪。
骨质石化症让Bub很痛苦,在2012年的时候,她的主人Mike Bridavsky曾考虑过对其安乐死,不过,经过积极的治疗,Lil Bub的症状已经有明显的好转,现在的她,不仅可以正常的跑跳,还有了自己的电视节目和书。真心希望她的身体越来越好。
罗伯特·德·尼罗和Lil Bub合影
哦对了,还有一只罹患骨软骨发育不全症(Osteochondrodysplasia,折耳猫就是典型。其四肢易生病痛、行动不便,动物保护组织呼吁民众不要买来饲养)的网红猫塔达酱(Tardar Sauce),被网友称为不爽猫(Grumpy Cat),其表情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骨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咬合不正:
文/JR Thorpe
译/杨睿
校对/石炜
原文/www.bustle.com/articles/192060-the-strangest-studies-about-cats-and-the-humans-who-love-them
在众多以猫为对象的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课题还算正常(至少是相对而言我们可以理解的):毕竟,猫是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人们自然会对猫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好奇它们是真的喜欢人类,还是只想从人类这里得到食物和偶尔的依靠。今年3月,史密森网站做过一次调查①,给出很多和猫有关的问题的答案。这些问答大多比较常规,例如:是的,猫(某种程度上)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情绪状态;是的,猫与人交流的方式和与别的动物交流的方式不同;是的,猫能认出它的主人,和主人分开之后会产生焦虑的情绪。除了上面这些相对来说还在理解范围之内的科学研究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则相当古怪。
今年9月,一项猫的研究发现,家猫可能是被人类带到世界各地的——这里的“人类”包括维京人②。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检测了290只古代的猫残骸中的DNA,这些遗骸是在世界各地考古挖掘中发现的。他们发现,早在农耕文明的初期,人类就开始养猫了。这有可能是因为猫吃老鼠,可以作为粮仓防老鼠的“守护者”。古代的猫散布于世界各地,它们之间的基因联系表明:猫和古代农民和探索家们一样,是在同一时期的两次“浪潮”中实现“全球化”的。
从基因方面来看,猫可以“走”得很远:在德国北部维京人的墓里发现的猫,有埃及猫的DNA。猫在维京文化和神话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也正说明,在维京人出了名的航海之路上,猫可能也是船上的一员,为了不让老鼠吃掉船上的食物。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船上带只猫的习惯可以追溯到航海之旅的开端。当时猫是许多航海迷信之说的核心,这些迷信之说都和天气或运气有关。况且,当你身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有只毛茸茸的小东西可以抱抱,也未尝不是一种慰藉。
到了今天,我们对猫的爱仍在继续。有时,对于猫的研究还在不断刷新你的三观,上网去搜搜猫的视频吧。
猫可能有口音
目前,瑞典发起了一项猫的口音的研究。这项研究还没有结束,估计在几年之内我们也得不出什么研究结论……但是,如果研究的结论是肯定的,它将颠覆很多我们对于猫的认识。我们通常认为,尽管猫“喵喵”叫的声音会随着年龄和品种的变化而变化,但总的来说,这种叫声还是相对静态、不存在太多变化的;这项研究就想要确认猫是否会有口音,以应对主人的不同方言。
这一研究由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发起,想要弄清楚在两个口音截然不同的地区饲养五年后,猫是否会有口音的变化③。这两个地区一个是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一个是隆德,相距超过300英里。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告诉媒体:“我们将记录大约三五十只猫在不同状态下的叫声——当它们想要进去某个地方的时候,当它们心满意足的时候;或是在它们友善、愉快、饥饿、恼火甚至是愤怒的时候——希望能发现它们在发音模式上的不同。”他们尤其想要知道,猫是否真的在模仿主人的口音,而不是单纯地学会了“当地话”。到现在为止,这一研究的结果还不明确,但它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学猫叫的声音可以吸引家乡的猫,但却会让另一个城市的猫尖叫暴躁。
猫与人不同的口味
如果有人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想要喂自家的猫吃药,而且用遍了火腿、维吉米特黑酱等等一切可以佐药的东西,他可能会对猫的口味十分感兴趣。2015年,科学家们做了一项研究④,想要弄清楚猫对苦味的反应,想要对猫的味蕾有更深的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很有趣。
人们通常认为猫的味蕾比人类的要更加敏感。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至少从某些角度来看。科学家们从猫的舌头上得到了一些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它们进行了试验,希望能更准确地知道它们对味道的反应,而不仅仅停留在“这只猫很傲娇”的层面。研究发现:和人类的“敏感”味蕾相比,猫对于苦味化合物的反应要迟钝10倍;猫对于人类一般觉得苦的东西的反应也不一样,它们对地那铵(世界上最苦的药)和芦荟中某种苦味物质的反应也非常小。另外,它们对糖精也没有任何反应。猫的口味似乎和人类截然不同。这又是一个不要去尝试猫粮的原因。
养猫人和养狗人的不同
有关猫狗的研究经常也会把目光放在它们的主人身上;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养猫的人”似乎更加聪敏、内向、敏感,而养狗的人似乎更加外向,更喜欢循规蹈矩⑤。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我们挑宠物的时候往往会挑跟我们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契合的。大部分的狗狗没办法和老是宅在家里的主人和谐相处,猫也不喜欢那些总是要出去“遛猫”的主人。
人类是“颜色”主义者
养过猫或是在流浪猫之家工作过的人都对“黑猫综合征”很熟悉:迷信的人们认为深色猫不吉利;和浅毛色的猫相比,黑色、深褐色的猫更难被领养。但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对于猫个性和行为的偏见,可能都是来源于媒体和其他来源,要比它们最开始的说法更复杂,更扭曲。对于猫不同颜色的性格特征,我们有很多看法。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者们调查了很多养猫的美国人,让他们在猫的不同性格特征(如害羞、冷漠、胆子大)和颜色(如黑、白、虎斑、花斑色)之间连线。结果很有趣:人们认为白猫冷漠、冷静、慵懒(可能是因为它们有些“好名声”);认为黄猫友善,虎斑猫比较孤僻。问题在于,这些看法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纯种动物之间还可能会有品种的差异(孟加拉猫,又称豹猫,是猫中贵族,是出了名的有活力、爱叫),但一般品种的猫的性格和毛色、斑点之间是没有太多关系的。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毛色和性格之间的联系。
猫视频是有益的
在众多猫研究中,最搞笑的当属2015年发起的一项研究,它研究一种不需要真正接触猫的方式——猫视频⑥。讲真,我很严肃的。说句公道话,科学家们已经明确表示,虽然猫视频占用了人们的很多时间,但它是一种社会学现象,研究这一现象还是很有意义的。即使这样的研究意味着要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上的网红猫Lil Bub,琢磨它到底为什么会是那样的表情。
身残志坚的Lil Bub:
科学家们调查了7000多人对猫视频的感受,了解猫视频对他们心情、拖延症和其他事情的影响。这些数据都是自陈式的(例如,调查对象所说的感受和他们肢体所表达的情绪其实是相反的),结果是肯定的:人们在观看猫视频后,感觉良好,有减压的效果,并且认为看猫视频带来的愉悦感要超过因为看视频而拖延工作的负罪感;人们还提到了自己观看猫视频的主要来源和频率(据我们所知,只占用了25%的时间)。总的来看,一切还是很清楚的:我们沉迷于猫视频,猫视频似乎并不会在不久的将来销声匿迹——它也不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参考:
①: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not-bad-science/what-we-understand-about-cats-and-what-they-understand-about-us/
②:http://sciencenordic.com/viking-sailors-took-their-cats-them
③: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6-03/lu-nps031016.php
④: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6/bc-cgy052915.php
⑤:http://www.livescience.com/45894-dog-cat-people-personalities.html
⑥: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6/iu-npv061615.php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