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了文章保存为图片的功能,用户可以将喜欢的文章保存为图片,即使作者删除文章,用户仍然可以在相册中查看。此项功能正在灰度测试阶段,部分用户可体验。
微信在搜一搜功能中推出了微信百科,整合了相关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按时间分类等信息。与开放式的百度百科不同,微信百科不允许用户修改信息。此外,微信百科还有独立的网页版,用户可在手机、平板或电脑端访问。
微信搜索功能自推出以来经历了多次改版和调整,搜索能力不断升级,月活用户规模也在逐渐增大,成为中国用户规模第二的搜索服务。最近,微信搜一搜推出了问一问功能,被看作是浓缩版知乎,可见搜索在微信生态中的重要性。
微信在鸿蒙系统上的适配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可能是一个简化版,仅包含一些核心的基础功能。鸿蒙版微信的界面曝光,与安卓、iOS版本保持高度一致,但发现页非常纯净,仅保留了扫一扫和朋友圈选项。
转眼就要进入9月了,到目前为止微信还没有进行版本更新,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不少调整,一起来看看。
这是微信在灰度测试的一项新功能,以往,当我们非常喜欢一篇文章时,在之前这篇文章只能收藏,但收藏后如果作者删除了这篇文章,那么就再也无法查看。
不过,安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自带的长截图来保存文章,iOS微信也能在文章界面截图后,通过“保存整页为图”的功能对当前文章进行长截图保存。就算作者将该文章删除,用户照样可在相册阅读该文章。
现在微信对长截图功能进行了升级,在公众号文章页面或者在微信打开的网页,可以一键保存长截图了。
具体操作为:在浏览微信文章时,点击右上角“...”,下方菜单栏多出一个“保存为图片”的选项,点击后这篇文章将会以图片的样式进行保存至手机相册。
当前这个功能还在灰度测试,所以只有部分用户可以体验。
以往,遇事先查百科成为很多人面对新知识的首要反应。在“搜一搜”功能板块,微信也加入了“微信百科”功能。
当我们使用搜一搜输入关键词时,搜索结果中多了一个名为“百科”的新版块。
同时,在顶部搜索框下方的导航栏中,可以看到新增的“百科”栏目,点击对应的词条,就会找到所有相关的百科内容。
这个功能与当前的百度百科、抖音百科等类似,均通过文字、图片和按照时间分类等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
不过,和开放式的百度百科不同,后者大部分词条的编辑权限对公众开放,允许公众进行词条的创建、编辑、修改和跟新,而微信百科内用户无法修改信息。
此外,微信百科还推出了独立的网页版baike.weixin.qq.com。用户可直接在手机、平板或电脑端进行访问,点击进入后,其页面极其简洁,只有一个搜索入口,下方会显示搜索记录。
微信百科并非横空出世,其内容是直接引用的搜狗百科的内容。早在2021年10月,搜狗正式并入腾讯,与搜狐彻底脱离关系。此后搜狗旗下的搜索引擎、输入法、浏览器、百科、地图、翻译等诸多业务迎来一系列调整。其中,地图、搜狗搜索APP、阅读、游戏中心、搜狗借钱和搜狗号等多项业务相继下线,现在搜狗百科也被用于打造“微信百科”。
业内人士认为,微信此举与字节跳动收购互动百科后推出抖音百科如出一辙,均旨在以高质量内容布局搜索。
回望微信搜索的发展历史,在微信诞生之处是没有提供搜索功能的,随着社交关系的深入,直到2014年6月,“搜索”功能首次出现,仅支持查找聊天功能;此后,微信搜索支持查找到包括公众号/文章、收藏、小说、音乐、表情、小程序等在内的内容。经历多次迭代后,到2019年,微信搜索正式升级为“微信搜一搜”,搜索能力全面升级;2021年底,搜一搜月活7亿;2022年底,月活8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第二的搜索服务,而位列第一的是百度搜索;2023年5月底,微信“搜一搜”推出“问一问”功能,被看作是浓缩版知乎。
微信团队对搜索功能的不断改版调整,可见搜索在微信生态的重要性。
微信自推出以来,其功能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最初的聊天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与此同时,微信也日趋臃肿,成为占据用户存储空间最大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