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农历虎年,此时的中国处于改朝换代的前夜,北伐军已经出兵北上,国共合作出现巨大波折但尚在合作中,一起与北洋军阀争夺未来的主导权。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整整93年前的今天,大运河边的古城扬州,一个男婴降生了,他是江世俊和吴月卿夫妇的第三个孩子。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7届毕业生。在以后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担任什么职务,他都以自己是一名交大学子为荣。
1950年,他担任益民食品一厂长,他提出,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的冷饮也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经他提议,冷饮取名为光明,寓意天亮了,解放了,光明照亮中国
“光明”牌冷饮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怎样让上海的普通市民了解“光明”牌呢,他提出,不仅要在口感上超过它,而且在宣传上要有大手笔。
除了在电台广播和报纸上刊登广告,他们还把一辆美国生产的旧汽车改装成宣传车,车头装饰上“光明问世”四个大字和火炬形的商标,装上麦克风。
车上,一位漂亮的女工站在中间,向沿途市民宣传“光明”牌。
同时,厂里一边在街头开设光明牌冷饮供应点,一边做了许多木制冷饮箱,发给有困难的职工家属,给予薄利补助,开展推销,后来又扩大到贫困市民,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流动销售大军。
就这样,“光明”牌棒冰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当年销售量一举超过洋货“美女”牌,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
这一事件,也许预示着70多年后,中国会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越国外竞争者!
这一事件,也许预示着70多年后,中国会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越国外竞争者!
1949年9月,时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上海军管会中负责重工业的汪道涵,到其下辖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视察。在该厂任副总工程师的他代表工厂向汪报告了最新的商业策略。之后,他陪同汪道涵到厂房内参观了益民的生产线(当时上海最先进的食品工业生产线)。汪道涵对年轻的他印象很好,五十多年后,他回忆说:“他充满了活力,干劲十足,精力充沛,是个工作勤奋的专家。”并说:“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因汪道涵当时的妻子是益民公司的董事长,是他的领导。他很快成了汪道涵家的常客。
此后,汪道涵得知,他不但是自己上海交大的校友,他的养父还是自己的老战友江上青。抗战爆发后,江上青被中共组织派往安徽,打入国民党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谨的身边,担任专署秘书长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中共党内的职务则是中共“皖东北特派员”,下辖泗县、五河、嘉山等九个县。根据江上青的要求,从上海地下党派出的一批党员,充实到这些县担任党政职务,汪道涵是其中之一。江上青委任汪道涵为中共嘉山县委书记,公开职务是嘉山县长。
汪道涵到皖东北工作后,对江上青的宣传鼓动和组织能力深为钦服。1939年,江上青不幸牺牲,汪道涵为其修建烈士墓。从1950年起,汪道涵还时常到江上青家看望其遗孀。与其养父的战友之情,是汪道涵与他的交情由浅至深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识一年后,他被提拔为益民食品厂的厂长,这自然离不开汪道涵的赏识。又过一年,汪道涵又任命他为中国肥皂厂厂长。
1953年初,汪道涵调任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做了京官。当时,汪道涵有心带他一同赴京工作,因为他的养母王者兰身边需要有亲人照顾,才放弃了这一打算。最后,汪道涵将他安排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在上海的直属机构第二设计分局,任电器科长。对他来说,这又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提任,从此他进入了中央管理的干部序列,在中国的行政体制下,这意味着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