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帝国危机之源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位于今江苏无锡市,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正是这个标榜“读书、讲学、爱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东林书院,在组织讲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东林党”,也正是东林党,敲响了明帝国亡国的丧钟。
东林党实际上成为当时地主、商人、官僚的代言人,他们鼓动商人不纳税,以“藏富于民”的名义让中央财政空虚,而官商阶层占有巨额的社会财富,最后的结果是崇祯皇帝打仗没有钱,眼睁睁看着满人入关,亡国;
官僚商人与女真人做买卖,其中铁器火药交易又是重要的交易对象,这直接导致了女真人军力的崛起;
东林党显著的特征是:以讲学的名义聚集势力,最后这个学院不仅在朝廷里有大批的东林党高官,还在江南地主、商人阶层有广泛的支持,最后形成了官商大合流,成为明帝国的一个巨大毒瘤。
这个毒瘤已经形成一个生态,他们在言论上以清流自居,掌握了话语权,在政治执行层面上有官僚系统的支撑,在基层有经济领域商人地主的支持,真正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言有言而呼风唤雨。
湖畔大学,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
毫无疑问,湖畔大学现在也是一个讲学的地方,建立这个大学的精英们都是掌握着巨大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资源的中国经济领域的牛人,这些牛人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利益权力交织。
如果说以前的资本巨头还是以各自利益为战的话,湖畔大学的产生,则标志着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资本巨头们有着合流的趋势。这是他们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局的新应对,也是这些精英前台人物不甘于被操控的命运而要想“独立自主”而建立的新组织。
不管这个组织的口号有多诱人,目标有多伟大,但其中的风险已经不言自明。这些社会商界精英的抱团后面有着什么样的演变,已经变得可以预见:商、官合流,形成新的生态,这个新生态系统的后面,必然有着更大利益诉求。
这个利益诉求是什么呢?
黄埔军校之后的北伐
黄埔军校的建立注定与以后的北伐战争相联系,孙中山从最初开始筹办军校起,就是为以后扫除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作准备的,因此它的建立对以后的北伐战争产生重大的影响。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将士牺牲了大约7.5万人,其中黄埔军校的学生牺牲大约3万人。
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才荟萃,不胜枚举。如共产党内周恩来、陈毅、林彪、陈赓、罗瑞卿、叶剑英、项英等都出自于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蒋介石,如果没有黄埔军校的底子,这个来自浙江溪口的小个子,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政治成就。
马云2017年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讲话:湖畔大学前十年,我们希望所有进入这个学校的人,你们就像黄埔一期二期一样,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建立这么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已经不是一个民营企业学校,这个学校更不会小到说我们跟国有企业去竞争。——更大的诉求是什么?似乎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