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骇人听闻!“每20个80后就有1人去世”?— ... ·  3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环保机器人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三大趋势、六大途径、四大障碍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18-06-20 16:40

正文

 文章导读


王奇锋认为,环保机器人发展面临三大趋势,有六大途径,在环保领域的推广还存在四大障碍。未来环保机器人创新不是单学科的事,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事,而是应用的集成、应用的尝试、应用的创新。


来源:中国环境报、真气网

作者:王奇锋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运用智能技术,可以助力污染防治工作。笔者近几年从事环保机器人研发相关工作,有如下几点体会。


面临的三大趋势


笔者认为, 环保机器人发展面临三大趋势。


一是环保机器人类人化。 机器人在突发环境事故应急过程中,需要能代替人到现场采样、处置;在重化工园区,需要例行24小时巡检气体泄漏;在高温、强辐射的工作场所,需要代替人到现场侦测。


应急侦测特种机器人控制系统


二是环保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化。 要实现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用智能技术解决生态环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笔者团队研发出的应急侦测处置特种机器人,有嗅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可识别几百种气体,也可对现场气象、热辐射、核辐射进行探测。


智恒机器人亮相5.18经贸洽谈会


三是企业治理数字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企业不仅要达标排放,还要进行转型升级,更绿色、更智能,能够安全生产、清洁生产,这些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数字化(MES、ERP)技术、网络化技术等实现。

企业源头治理——绿色智能工厂建设


前阵子听大院士讲,“机器人”概念不是做技术的人提出来的,而是文学家提出来的——1920年,捷克作家K·凯比克在一部科幻剧本中首次提出了ROBOT这个词,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我很有感悟: 未来环保机器人创新不是单学科的事,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事,而是应用的集成、应用的尝试、应用的创新。


发展的六大途径


环保机器人发展,有六大途径。


一是从通用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 环保工作更多的是需要特种机器人或工作站,如绿色喷涂机器人、绿色切割机器人、绿色抑尘机器人、特种应急机器人等。


全球首个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于一体的特种机器人


二是从刚体机器人到柔体机器人。 因为环保作业环境复杂,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用蛇型、蚯蚓机器人,因此要加强柔性机器人开发。


三是从单机环保机器人作业到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 单机器人在制造空间分布性、功能分布性、任务并行性及任务作业容错性等方面存在局限,需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


四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 通过工业机器人与物联网结合,让工业企业变成多种机器人参与的24小时系统智能运行的工程。


五是与虚拟现实结合。 这在现实指挥调度、领导决策当中非常有必要。如笔者团队开发了一个虚拟现实结合系统,可以远程虚拟现实,直接呈现仿真处置效果,进一步消除机器人的安全隐患和意外风险。


六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通过传感检测、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融合,使机器人能够直接与人并肩工作,消除人机之间的隔离防护。如笔者团队发明的用于桌面净化的机器人小智,可进行空气净化、陪人聊天、做会议纪要、收听环保新闻。当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机器人就不再被固定在安全工作地点,而是和人一起协同工作,这是机器人最本质的特征,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难度还很大。


运用的四大障碍


目前,很多领域机器人发展如火如荼, 在环保领域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障碍。


一是场景价值不足导致难以推广。 用机器代替人,不仅需要解决效率问题,还需要推动绿色发展,但很多企业主对此重视不足。


二是设计人员对企业生产工艺不熟悉。 一些环保机器人生产厂商对企业生产流程等不是很熟悉,与现有工艺不能深度融合。笔者团队目前针对京津冀各城市的典型企业做了大量调研,制作了大量工艺包和设计方案,但远远不能满足现场复杂的非标环境。


三是粗放生产的车间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还是粗放型的,难以应用机器人。


四是与大数据结合不够。 机器人作业需要大量数据,但目前传感器、各系统协议接口标准定制等有待完善。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未来, 我们要更加注重创新、协同、开发,共同描绘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智造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廊坊智恒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作者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感悟

我从事环保十几年了,亲身经历且见证了中国环保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污染源在线监控的第一台数据采集仪的联网调试,到污染源监控中心数字环保GIS地图的展示;从污染源台账的简单环保数据中心到星罗棋布的空气质量站、水质自动站、监测传感器的在线监测系统快速建设, 如今逐小时都可以分析城市、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打开空气质量预报模型,能够预测未来近十天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一方面骄傲,从事的生态环保工作对于国家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就是感叹技术创新的层次不穷,同时,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深感环境保护工作的任重道远。 2013年至2017年,本人有幸投身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普普通通的我从未想过会工作的如此轰轰烈烈,甚至改变了我和我团队的人生,也因为我们的工作,助力改善了几十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


个人一直认为这5年 大气治理的拼”将在人类环保史上都会被牢牢记住,参与的环保管理者、参与的基层工作者、参与的科学团队、参与的各类厂商,村子、城市、区域,同呼吸,共担当,全民参与,党政同责,最终夺取了“大气十条”五年目标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