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氢云链
氢能专业人士精神社区,促进中国氢能产业与全球同步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最新利好来了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深夜爆发! ·  昨天  
寒飞论债  ·  胡子总2025年十大展望(系列八)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尾盘突变!今天,大逆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氢云链

耦合绿氢100万标!宁煤完成国能集团绿氢耦合煤合成氨示范

氢云链  · 公众号  ·  · 2024-12-22 14:09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氢云链: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平台。微信:qingyl2018,申请入群请附名片

根据官微消息,截至12月18日,宁夏煤业烯烃二公司累计引入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清水营制氢厂绿氢100万标方,成功实现了煤化工行业可再生氢耦合示范,填补我国光伏制可再生氢耦合煤制合成氨系统运营的空白,进一步推动了宁夏煤业公司绿色发展。
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首个万方级光伏制可再生氢耦合煤制合成氨项目,是宁夏第一个氢能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建成中交的万方级煤化工领域应用绿氢项目、我国首例集可再生氢“制储输运加用”及氢气品质检测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创新生态项目。
据了解,清水营制氢厂是国家能源集团在可再生氢耦合煤化工领域的首次尝试,利用12万千瓦光伏供电,光伏碱性电解水工艺制取氢气,总制氢规模为1.5万标方/小时,设计年产量为3080吨。该厂设置16台(15开1备)碱性电解槽,所制氢气经纯化99.999%后加压并通过管道输送至烯烃二公司合成氨装置。该厂所产的可再生氢代替部分灰氢后,将有效推动灰氢转绿、以氢换煤、绿氢降碳,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2万吨,平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4万吨。
9月20日,清水营制氢厂产出的可再生氢,顺利并入烯烃二公司煤制合成氨装置,全线打通电—氢—化系统,实现了万方级光伏制可再生氢与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成功贯通。
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展
2021年宁夏政府、宁东管委会和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华投资(氢能公司)、宁夏电力、宁夏煤业联手在宁东布局氢能产业,签订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9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62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将新建装机容量620兆瓦、年均发电量9.83亿千瓦时光伏场站,两座制氢规模达每小时2万标立方的制氢站,两座加氢站及配套输氢管线等设施,预计年产4509吨高纯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6万吨,由国华投资公司牵头打造宁夏首个氢能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项目。
2023年3月15日,国华投资宁夏分公司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发布永利和清水营2座制氢站-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及附属设备招标公告。
4月24日,国华投资宁夏分公司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永利和清水营2座制氢站-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及附属设备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其中南通安思卓新能源有限公司拟中标标段一(永利制氢站)5台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及附属设备,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拟中标标段二(清水营制氢站)需采购16台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及附属设备。
7月,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项目50万千瓦光伏顺利通过宁夏电网调控中心最大出力测试,确认项目已全容量并网。这标志着全国首个与化工、交通多场景一体化协同耦合的商业化可再生氢项目,以及全国首个集制、储、加、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8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项目清水营制氢厂第一批6台电解槽吊装就位,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核心设备安装阶段。
2024年6月28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宁夏分公司建设的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清水营制氢厂建成中交。
9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首个万方级光伏制可再生氢耦合煤制合成氨项目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清水营制氢厂成功产出合格可再生氢,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截至12月18日,宁夏煤业烯烃二公司累计引入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清水营制氢厂绿氢100万标方,成功实现了煤化工行业可再生氢耦合示范。

近3个月来,为保障绿氢项目顺利试车,在宁夏煤业煤化工管理部的指导下,烯烃二公司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制氢项目试车领导小组,编制绿氢接入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要点,细化处置措施,定期召开绿氢项目试车协调会,及时高效地解决试车难题。同时,烯烃二公司认真组织开展氢气和公用工程物料互供管线安全条件检查、确认、投用等工作,科学高效地统筹绿氢引入工作,确保合成氨装置安全引入、稳定运行。
下一步,烯烃二公司将根据国能(宁夏宁东)绿氢能源有限公司试车工作进展,积极配合调试各电解槽,持续增加绿氢接收量,最终安全顺利完成接收满负荷(1.5万标方/小时)绿氢任务,实现合成氨装置绿氢替代灰氢最大引入比例超过30%的目标。


推荐阅读

1、如何破局?氢高速将成为氢车商业化新起点

2、氢云研究 | 氢能两轮车“爆发”,如何实现商业化“逆袭”?

3、氢云研究:氢能在船用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4、“我们是所有人的竞争对手”!从光伏企业氢能战略看中国氢能企业全球布局雄心

5、氢燃料汽车真没商业化机会 ?Nature发文前提至少5个缺陷、论证不充分、结论不可靠!

6、氢燃料发动机是内燃机的一次绝地反攻、还是垂死前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7、氢能市值第一股易位,中日韩“三国杀”再现!如何抢占氢能产业主导权?

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