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翅金盔
古代冷兵器考据控,历史细节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刚刚,四川突发!成都简阳市发生2.8级地震 ·  16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2 天前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冰上转场你见过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翅金盔

北方蛮勇-俄式斗熊

凤翅金盔  · 公众号  ·  · 2024-10-05 16:18

正文


熊在古斯拉夫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按古老习俗对熊不能直呼其名,要叫“森林之主”或“内八字脚”。在古斯拉夫部落里,打死熊的猎手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勇士,在这种崇尚力量的文化下,挑战熊成了古罗斯文化的传统。

在部落时代,通过和熊搏斗来证明勇武,甚至通过斗熊来解决纠纷,总之能打败熊的人就是天选之人,天然受尊敬天然掌握真理。民间传说里的勇士总有打败熊的桥段,古罗斯的传统文化崇尚力量和勇敢,大英雄总是力量最大的,而不是最敏捷的。

基辅罗斯时代斗熊非常流行,从大公到普通农民都有和熊干一架的冲动。当时的斗熊一般发生在围猎的时候,发现野熊后拿着猎熊矛找熊单挑,让同伴做个见证。武艺精运气好的,大伙抬着死熊回去夸耀,运气不好武艺不精的,大伙抬着死人回去哀悼。

但按古罗斯文化,和熊斗战而死就像战死沙场一样荣耀,所以即使要被熊咬死了,也要用匕首做最后的搏斗,那才像条汉子。如果战胜了,贵族会被画成壁画刻成酒器上的纹饰荣耀子孙,平民可以被选为卫士改变家族命运,所以虽然猎熊伤亡很大,仍然有无数的壮小伙前仆后继。

基辅罗斯后期斗熊的风气更盛,改在宫廷和围栏里进行,分文斗和武斗。文斗用驯养好的熊,戴着嘴套爪子磨钝,用铁链拴在场地当中,让人下场和它摔跤。文斗很普遍,市集上经常有耍熊人摆下擂台,赢了熊有彩头(一般是一大杯蜂蜜酒),输了大家哄堂大笑。

文斗比较安全,主要考较力量和技巧,由于熊比人力量大很多,想摔倒熊技巧很重要。有壮汉被熊甩飞的,也有女中豪杰把熊绊倒的,还有被熊揉骨折的。和熊摔跤是俄国常见娱乐项目,一直风行到19世纪才被禁止。

武斗就要堵上性命了,在围栏里用猎熊矛和熊单挑,这种熊一般都是抓获的野熊,不是憨乎乎家养的熊。武斗一般在宫廷里,沙皇或大公经常举办斗熊活动,就像比武大会一样。

参加斗熊的一般都是武艺精熟的人,两三个人同时下场的是表演赛,基本是人胜;一个人单挑是挑战赛,送命的几率很大。用熊矛刺熊的关键的挑逗熊站起来,暴露出胸腹部,有的熊特别狡猾坚决不站,总是低着头抿着耳朵爬着冲过来,有的熊还会装作疲惫引诱人靠近。

蒙古人打到罗斯刚见到斗熊很诧异,明明骑马绕圈射箭就能把熊耗死,干嘛非要冲上去硬拼呢?但后来金帐汗国入乡随俗,一样风行斗熊。甚至斗熊成了一种刑罚,不顺眼的大臣会被推入围栏丢一根长矛,看看你对主子有多忠心,但真得有把熊干翻免死的狠人。

斗熊从东正教义上是禁止的,但贵族们并不在乎那一套。编年史记载1124年相当于忽必烈时代的大公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亲自下场斗熊。伊凡雷帝很喜欢看斗熊,特别喜欢看肥胖的贵族被熊咬死的惨状。

费奥多罗是伊凡雷帝的儿子,虽然教会封他为圣徒,但是他超级喜欢斗熊。英国外交官贾尔斯·弗莱彻记载:“在约定日子里,宫廷里很多人聚集在斗熊的地方看热闹。为了观众安全,这片场子周围挖了很深的壕沟,这样熊和人都跑不出来。一个拿着熊矛的勇士上场,立即放出一头熊来,它看到敌人后站起来,咆哮着张开血盆大口扑上去。勇士站着一动不动,他全神贯注把矛柄撑地上,在熊扑过来时用力一挥,将熊矛刺进熊的身体。”

这是最经典的斗熊法,很多勇士都掌握这一招,挑逗熊站立,然后用矛撑地对准熊的胸膛,熊越愤怒用力就刺得越深。一定要挑逗熊发怒,最重要的是一击毙命。一个差池就会要命,只要刺偏了被熊近身,人就要送命了。

相当于明末时期的伪沙皇德米特里特别喜欢斗熊,这个假沙皇在莫斯科每周都安排斗熊。荷兰旅行家艾萨克·马萨回忆:“沙皇命令一些出身最高贵的贵族去斗熊,他们大多是出色的勇士。很多人可以巧妙地把矛捅入熊的喉咙或胸口,真是不可思议好武艺。大部分人的手都会在斗熊中受伤,但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万一失手,旁边的卫士负责用熊矛挡住熊救贵族一命。”这种斗熊属于表演性质,但表演者确实武艺不错。

马萨说伪德米特里本人也想下场和熊打一架,“但在贵族的不断劝阻下,他放弃了。”
沙皇还安排人和熊群斗,熊和熊斗,熊和猎狗斗。斗熊是节日和庆典时重头戏,冬天在地上挖个大坑,里面泼水结冰然后在里面斗熊,看熊和人还有狗滑倒的样子取乐。

到了罗曼洛夫王朝,彼得大帝的老爸沙皇阿列克谢小时候就喜欢斗熊。1634 年忏悔节训狗官格拉西姆·斯捷潘诺夫在院子里和驯养的熊摔跤逗乐了五岁的阿列克谢,这场跤摔得比较激烈,训狗官的长袍都被熊撕碎了。

在莫斯科的英国外交官记载:“斗熊在木栅栏围成的圆圈里进行,一个人在里无路可逃和熊单挑。熊放出来时会张着嘴直接向人冲过去。如果第一击不中让熊近身,人就非常危险。但野熊经常被挑逗得失去理智,攻击人时它通常会用后腿站起来,忘记保护自己的胸腹部。“

”此时人设法将矛射入它的胸,武艺精熟的人通常能成功。他将熊矛柄用腿抵住,矛尖对准熊的鼻子,在一刹那推向熊的胸部。如果刺偏了,熊要么拍死他,要么用牙齿爪子把他撕碎。如果人在斗熊中生还,他就会被领到皇家酒窖,在那里他可以痛饮美酒,这就是他冒死取悦沙皇的全部奖励。”

根据记载,16至17世纪斗熊获胜的勇士除了可以畅饮美酒外,还能得到价值2卢布的一块布料。以今天的标准,这点奖赏实在和单挑杀熊的壮举不相称。但在那个年代,孤身杀野熊不被认为是一件多稀罕的事。在皇家娱乐活动中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普通的展现勇气和武艺的活动。

斗熊人大多是沙皇的狩猎侍从,属于小贵族,管理沙皇的猎狗马匹,安排各种狩猎活动,他们善于对付熊,甚至是家传的武艺。罗曼洛夫王朝初代沙皇米哈伊尔的训狗官康德拉特·科尔赫明就是著名的斗熊人,他负责驯养沙皇的搏斗犬。

1616 年万历44年11 月,他和熊单挑被撕碎了衣服;12 月熊把他扑倒,扯掉了他的袍子。1618 年1 月,他再次斗熊来愉悦沙皇,1620 年2 月,他又一次斗熊得胜。同年 9 月 11 日他与另一个训狗官奥梅利亚诺夫一起斗熊给沙皇看,但这次熊咬掉了他的一只手,把奥梅利亚诺夫的头咬碎了。

刚过了4个月1621年 1 月,一只手的科尔赫明再次上场斗熊,他四位训狗官一起用熊矛斗熊。根据不完全记录,他在沙皇面前斗熊的日子有十年之久,但没有他死于斗熊或退休的记录。

和他一起斗熊的同僚也留下了名字,训狗官阿列克谢·梅尔库利耶夫斗熊二十多年;训狗官彼得·莫尔恰诺夫在 1620 年至 1651 年间从事了 30 年的斗熊活动,训狗官奥西普·莫尔恰诺夫在沙皇跟前大约 做了25 年的斗熊人。

根据记载,这些训狗官的孩子们也是斗熊人,用家传的武艺取悦沙皇,他们出事故的记载也很多,被熊拍死,被熊撕碎,被打碎下巴咬断胳膊的斗熊人大有人在。直到大魔头彼得大帝掌权,宫廷礼仪完全学习欧洲,废除了原来的狩猎侍从。彼得大帝觉得斗熊太过野蛮,下令禁止,古罗斯传承千年的传统才彻底断绝。

但在民间,和熊摔跤的娱乐活动又持续了上百年,知道19世纪初,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取缔一切耍熊活动,不得在庄园里养熊,才彻底没有了斗熊活动。一些人抱怨古罗斯的传统武德就这样断根,但崇尚力量和勇气的文化却留了下来。俄国士兵不以聪明著称,但是拿破仑都赞叹过:“他们可真勇敢哪!”

Ps 1850年后俄国人在中亚遇到里海虎,还是按斗熊上猎熊矛的老套路,结果吃了大亏。老虎可不是熊,又敏捷又狡猾。
画中的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