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堂哥
推荐原因:
纪律往往意味着规则化,保守化,而风险投资,则更倾向于冒险和激进化,两个看似并没有交际的词语,到了他口中,却变成了一体。
彭志坚曾是腾讯投资并购部总经理,目前是元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在万人瞩目之时,他毅然选择了转身回到起点,但他的光芒依旧耀眼。刘炽平Martin对他信任有加,美团点评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少晖更是评价他:“彭志坚帮助腾讯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建立了并购团队,并帮助形成了独特文化”
究竟是哪些原因,让独角兽频频向他靠拢,又是什么,让他在脱离了光环之后,还能实现飞跃?
本文转载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从彭志坚身上感受最强烈的是投资人惯有的聪明、职业,还有纪律。 摄影:金羽泽
彼得·彼得森不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雷曼董事长,而是一家新基金的创始人。他需要募资。大老板没有出现,接待他的只是一名普通职员,对方也压根不感兴趣。星期五的傍晚,暴风骤雨,他跟合伙人浑身湿透,花了45分钟才叫到车。当时没人预见,他创建的黑石此后会成为华尔街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金融集团。
失去头衔,重新站在起跑线。彼得森在自传里描述,那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疲倦、最沮丧也是最失落的时期。在“认钱不认人”的华尔街,从前“老客户、熟客户至上”的情结荡然无存。
2015年,彭志坚辞职创立一家新基金,太太和8岁的儿子不一定了解彼得森与黑石的详情,却明白从高处跌落的这种风险,最先投出反对票。
更何况,彭志坚即将出走的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放弃的是投资并购部总经理这样的核心要位。当时他的直接上司是马化腾最为倚重的搭档刘炽平,能近距离接触腾讯的最高权力中心。七年时间,他代表腾讯投资了包括滴滴在内的几百家公司,累计投资额100多亿美金。
他不是经常身处舆论漩涡的话题人物,也不追求强势风格,远离风口,拒绝模仿。圈子里的人称呼他为Richard彭。从他身上感受最强烈的是投资人惯有的聪明、职业,还有纪律。
失去腾讯的光环失落吗?在彭志坚创办元生资本很长一段时间后,这仍然是他被问及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更多人试图刺探他的内心,想知道他有没有后悔。
此前同在腾讯投资并购部的池万锦被邀请加入元生资本时曾顾虑,没有财务压力的Richard彭,到底会花多大力气重新开始?
有时候,带着光环比一穷二白创业更艰难。你需要证明,过去的成绩是再次出发的垫脚石而不是包袱,更不是你的顶点。
两年多时间,彭志坚和团队投出了小红书、每日优鲜、货车帮(后与运满满合并为满帮)、北森、震坤行、美菜、掌门1对1、易酒批、DataVisor、第四范式、铁甲等明星公司。前不久被陌陌收购的探探也是他们的项目,交易过程中,元生资本扮演了重要的协调角色。
“腾讯是有光环,但想清楚就不会失落。”在与《中国企业家》三个多小时的对谈中,彭志坚很少主动提及腾讯,唯恐被外界误认为是在假借其名。他更想表达感恩。
但无论如何,他都很难抹去身上附带的腾讯烙印。
美团点评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少晖,此前在腾讯投资并购部工作四年,他曾评价,“彭志坚帮助腾讯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建立了并购团队,并帮助形成了独特文化”。
2008年,彭志坚初入腾讯时挂职在企业发展部,转正后才成立投资并购部。他任副总经理,还有位转岗过来的副总经理。腾讯投资部招兵买马,与业务部门联合看项目,再到3Q大战后腾讯投资全面发力,彭志坚是亲历者和推动者。
类似从0到1的过程还曾发生在Google中国。彭志坚曾从零开始,帮助Google中国建立代理商销售体系,并与现任光速中国合伙人宓群为其建立了投资团队,期间捕捉到大众点评、迅雷、赶集网等公司。
他把这两段经历视为创业,并不畏惧离开腾讯从头开始。如果说有所不舍,与信任有关。
当年腾讯看上滴滴,彭志坚把犹疑的程维反锁在办公室,临时决定将滴滴那轮4000万美元的估值抬高至6000万美元。事后,他才向刘炽平汇报此事,最终获得支持。
2010年,彭志坚突然昏迷,医生诊断头部有小块纤维组织,需要手术才能明确,最后确认没有任何问题。赴美手术前,刘炽平担心他没有美金,通过财务拿到银行账号亲自打给他10万美金。刘炽平还曾准许他在父亲去世前,远离工作,在江西老家专心陪伴一个月。
2013年,彭志坚曾要走,被挽留。两年后再度重提,他跟刘炽平说,“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他想创业,看着牛逼的CEO带领一家小公司在大赛道里冲出来。但是后期在腾讯,他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带团队。
彭志坚很精确地记得那些关键节点的具体日期。2015年6月27日他的辞职申请获批,7月24日内部正式宣布。9月20日新基金启动募资,12月30日首次关闭。
2015年7月中,全球股市暴跌,资本市场形势严峻,基金募资尤为困难。彭志坚在这方面没有积累太多资源,靠着朋友介绍,在100天内,第一只基金融资完成。
元生资本第一期基金的LP多为亚洲背景,有主权基金、国际组织,也有产业巨头和知名家族基金,更有不少互联网行业高管。
这还是一支明星团队。联合创始合伙人许良是腾讯第一个产品经理,也是QQ早期商业化的拓荒人,后转入投资并购部,在腾讯待了13年。吴晓波的《腾讯传》里很大篇幅记述他的功绩。差不多同一时间,许良也有想法募集新基金,考虑再三,最终加入元生。
池万锦离开腾讯投资部去了货车帮,后来成为元生资本投资副总裁。另一位投资副总裁周子言的背景也与腾讯相关,他还有一段经纬中国的工作经历。
元生资本不可避免地延续了彭志坚在腾讯的投资思路:投资最顶级的CEO,最顶级的大赛道。但更多的是变化。
腾讯的要求是,投错不怕,怕的是错失机会。新基金却子弹有限,必须精准射击。以前每年可以投出上百家公司,现在更要求精细化运作,一年只有个位数机会扣下扳机。更重要的是,元生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必须考虑财务回报以及如何退出,这在腾讯是不需要思考的。
投资目标和逻辑的变化,多少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所不适。许良跟《中国企业家》描述最大的感受是,在腾讯时可以把创业者约过来见面,现在更多往公司跑,路上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腾讯这个天然的品牌支持被抽离,他们必须在专业判断、投后服务等方面做得更出色。
彭志坚自立门户投出的第一个项目是小红书,这也是他在腾讯时的投资项目。创始人毛文超曾说,“只要你想投,随时欢迎。”
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解释,“不管Richard在腾讯,还是出来做元生,对我们而言,一个好投资人的标准不会变。他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不是因为此前的光环,而是因为他这个人。”
一句话就能概括元生资本的投资策略:专注于互联网提升效率的成长期项目。彭志坚很明确,他要做一只小而美的精品基金。
互联网提升效率是团队此前熟悉的方向,也是他判断能产生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金体量公司的领域。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即通过互联网匹配需求与供给。货车帮、掌门1对1等,都是基于上述逻辑投出的公司。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AI投资。
此外,元生资本大都在C轮以后才进入这些项目,鲜少在B轮阶段投资,A轮完全不投。掌门1对1在D轮时出手,探探D轮,每日优鲜C+轮。
这个阶段项目的融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价格偏高,且玩家多是号召力极强的老牌基金。2017年底,创投圈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VC天使化、PE则VC化,大钱没处花。基金对头部项目的争夺差不多到了拼刺刀的程度。
元生资本的选择与多数VC2.0基金的打法不同。新基金在品牌效应尚未建立的阶段,通常追求早期布局,且越早越好;一旦成功捕获,在明星项目上不断加注。
彭志坚的理由是,早期的好公司很难预料从哪里长出来。此外,这个阶段公司的存活率低,必须广种薄收,以量取胜。“每个地方撒点胡椒面,别人凭什么要我的钱?”但如果公司发展到PE甚至Pre-IPO阶段,除了资金,投资人能给予的支持也很有限。
相较之下,B轮以后的公司模式基本明朗,就看能否从大赛道的几家中选择赢面最大的优胜者。池万锦将其定义为,“安全有潜力”。
问题是,这样的项目只要想投就能投得进吗?彭志坚答复,脱靶率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元生资本三分之一的投资项目,是此前他们在腾讯的deal。彭志坚承认,起步阶段与熟悉的创业者合作是必然。
掌门1对1创始人张翼印象最深刻的是元生资本团队的DD(尽调)过程。两天时间,十个人,对掌门的几十位员工访谈,问题之犀利令他惊讶,比如高管之间是否清楚彼此的优缺点。张翼曾与彭志坚长谈过一次,他们都曾是学霸,有留学背景,理解彼此想要事情做到完美的心情。所以他明白,元生这样DD是想深层次看到企业文化,这是驱使一家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池万锦对尽调的严苛程度更甚。如果想了解一家公司与供应商关系如何,不在于其口中描述的牢固程度,或看数字占比。只需要走一趟,感受下对方是亲自来大门迎接,还是要你在会议室坐等;走的时候是送你到楼下还是园区门口,或是地铁站。这些细节都可以反映出双方的话语权比重。
但他们也在反思怎样更好地完善DD过程。比如很多人围着一个人聊,会不会让对方压力太大,是否挤占公司太多时间。他们也更希望能在投后管理方面,给予公司更多支持。
按照这样的操作节奏,彭志坚和团队每年出手的项目在个位数,一只基金最多投十多家。他跟创业者说,“只要我们认准你,哪怕以后爬雪山过草地,扛都要把你扛过去。”
滴滴以150亿美元估值融资时,元生资本曾有机会投资,彭志坚考虑再三,最后忍痛放弃。
他跟团队解释,滴滴无疑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无论从估值还是发展阶段,滴滴都已超出元生资本既定的投资范畴。许良说,他很坚持原则。当年抬高估值坚持腾讯投进滴滴,也是出于另一种原则,腾讯必须卡位。
彭志坚喜欢讲投资的纪律性。生活中他也是很自律的一个人,只喝白水,偶尔喝一点咖啡或红酒。他的投资哲学是,专注,深挖,如此才能建立优势,精准判断,为被投公司提供价值。
共享自行车不投。“需求存在,但进入门槛低,单位经济模型算不明白账。”
A轮坚决不投。“A轮很早期,很难看清楚,价格却不便宜。”
还有很多条纪律:看不清的不投,没把握的不投,不允许做DD的不投,跟技术提升效率无关的不投,出海项目为零……放眼创投领域,这大概是给自己设限最多的一家VC。
以拒绝出海公司为例,彭志坚解释,团队对此都不擅长。如果团队补充了这样的人才,他认为可以考虑投资。
思考片刻,他却又自我推翻,“我们也要想是不是有足够的精力做这件事。飞到印尼、美国去做DD,投入巨大。而且对海内外市场同时了解的人才并不多见。”总之他们不考虑出海方向,所以也不会刻意寻找相关的人加入。
很难想象,一个被中国最顶级互联网公司平台深刻影响的人,没有陷入无所不能的情绪,相反强调克制,对各种潜在诱惑说No。因为彭志坚始终认为,冒险不等于不守纪律。
在元生资本的投资决策环节,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要投资的项目,项目核心参与人员不能有严重反对声音。如果出现,必须想办法说服别人。池万锦说,Richard也不例外,他经常会被大家挑战,但他鼓励如此。
彭志坚每天的感受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投资是根据少量信息做重大决策,且不能反悔。投的项目越多,越觉得不容易,大环境本身艰难,还有很多聪明人挖坑,太多坑躲之不及。在如此境遇下,能专注把一些事情做好,就很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