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珍贵,越浪费;越追问,越无解
。
”
——女同事说
曼德拉效应
,还有就是,
梵高
。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档(6月22日至6月24日),《消失的她》以三天总计5.07亿元的票房打破中国影史端午档国产片档期票房纪录。
英文:
Lost in the Stars, a suspense crime film, finds way into moviegoers' hearts, and wins holiday box-office race. The movie topped the festival's box office charts during the three-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between June 22 and 24, earning a total of 507 million yuan.
《消失的她》基于戏剧《Trap for a Lonely Man》改编,这是一个欧·亨利式的经典故事,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
该电影延续了原版戏剧的大框架,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妻子失踪案”。但抽丝剥茧,事情又没有那么简单。
(悬疑片最重要的就是剧情,所以本篇文章不会涉及任何剧透,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故事在东南亚的一座海岛上展开。
中国游客何非
(朱一龙 饰)
到警察局报案:在结婚纪念旅行中,他的妻子李木子却离奇消失了,半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消息。
何非的旅游签证马上就要到期了,但是妻子生死未卜,警察局也迟迟不肯立案。一觉醒来,一个陌生的女人
(文咏珊 饰)
却躺在他的身旁,亲昵地唤他“老公”。
更离奇的是,酒店的工作人员都说这个女人就是李木子,而她提供的证件信息也证明她就是李木子,甚至连何非手机相册里与李木子的亲密合照,也都变成了“李木子”。
英文:
Set in an unnamed foreign country, the story begins with a mysterious incident: He Fei, a Chinese tourist, discovers his wife is missing during their overseas trip to celebrate their first wedding anniversary. After failing to receive help from local police officers, he is astonished to wake up and find a strange woman lying beside him who claims to be his wife and surprisingly knows all the details of his personal life.
为了增加可信度,“李木子”还提供了关于何非的一些隐私信息。
比如何非是潜水教练、何非患有脑神经类的疾病——因为长期服用药物产生了副作用,精神和情绪不稳定。
这其实是荒诞戏剧中常用的技巧:
插入一个完全相反的荒诞的信息,通过主人公周围的人和事的叙述,让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甚至连我们观众都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如“李子木”说的一样,她真的是何非的妻子?何非真的是因为精神疾病所以才去警局报警?
电影一开篇,短短十多分钟,就制造了无数个疑问:李木子消失了吗?如果“李木子”是真妻子,那么何非为什么不认?如果“李木子”是假妻子,那么真的李木子去哪里了?“李木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苦苦寻觅妻子的何非,到底知不知道妻子的下落?这到底是“蛇蝎美人”的惊天骗局,精神病患者的分裂,还是恶毒男人的弥天大谎?
我们观众似乎谁都不敢相信了。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电影利用了
曼德拉效应
。
“曼德拉效应”指的是大众的集体记忆和事实不符的情况。
2013 年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后,部分人感到非常震惊,“他不是已经去世很久了吗?”原来,他们记忆中的曼德拉早在上个世纪病死于监狱。他们还坚称,看到过关于葬礼的演讲、报道、节目等。
英文:
After the death of South African President Nelson Mandela in 2013, some people were shocked, "Hasn't he been dead for a long time?" It turned out that the Mandela they remembered had died in prison after a long illness in the previous century. They also insisted that they had seen speeches, reports, programmes etc. about the funeral.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明显荒谬的认知偏差却在当时获得了世界广泛的共鸣支持,因而诞生了集体记忆错位的“曼德拉效应”。
英文:
Surprisingly, this apparently absurd cognitive bias gained widespread empathetic support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time, thus giving birth to the "Mandela effect" of collective memory dislocation.
曼德拉效应其实是一个尚未被科学完全验证的概念。但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曼德拉效应”的例子。
比如2011年中国台湾的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片名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多了一个“过”字。
观点不同的两派网友在网上激烈争论,直到大家找到电影立项和首映的相关物料,这个争论才画上了句号。
无独有偶,电子榨菜《甄嬛传》也有曼德拉效应:剪秋打开四阿哥的食盒。
在目前所有《甄嬛传》的片源
(包括古早的DVD)
中,都没有找到这个情节。而且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来看,后面苏培盛道出了剪秋路遇宫女的事实,《甄嬛传》一向擅长留白,没必要演一遍又说一遍。
而支持这个场景存在的人,则信誓旦旦亲眼看到过这个场景。
后来,连扮演剪秋的演员杨凯淳都加入了寻找真相的大军:杨凯淳找出了自己拍戏时用的剧本,里面没有剪秋打开食盒的情节;杨凯淳还联系了最初拿到原片的人——剪辑师,剪辑师也说并没有这个情节。
事情发展到此,应该是有了可信的结论。然而,网友们仍然不死心,坚称自己看到的是早期版本。时至今日,互联网上还有大量争论“剪秋有没有打开四阿哥食盒”的帖子。
在《消失的她》里,曼德拉效应让故事变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谜团。一个简单的疑问,因为“曼德拉效应”的影响,产生了无数的可能性,让观众不自觉地进行推理。
而与情节设置相辅相成的,是电影的美术设计。
电影中大量融入了梵高画作中的元素,让整个电影呈现着一种诡异又迷离的美。
比如,在主人公的书架上有梵高的《十五朵向日葵》。
男女主约会时候去看的展览,实际上也是真实的梵高作品展览:《梵高再现VanGogh Alive》。这个展览目前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