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八卦(微信号yansubagua)禁止未经许可转载,转载及合作请询@萝贝贝,或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ps当然欢迎你们把原文转发到朋友圈
“情人节到底适不适合看《爱乐之城》”这个议题,应该已经过去了。
不过从票房结果来看,昨天《极限特工》的票房和排片都超过了《爱乐之城》,难道因为大家都知道《爱乐之城》不是happy ending才不去的……?
电影里有很多致敬经典歌舞片和爵士乐的梗,中国观众要是对这两个领域都不熟悉,估计是很难get到。
但画面是真美的、音乐也是好听的,毋庸置疑,冲着养眼和洗耳朵去看,肯定不会有损失。
至于这个爱情嘛,有很多人说会想起前任啦,男女主角的爱情是相互理解的筑梦之旅啊……
然而我想说:他们分手难道不是必然吗???
【注意,本文意在讨论男女主角的爱情,以下全是剧透,尚有看片打算的朋友请先撤离。】
“石头姐”艾玛·斯通饰演的米娅是心怀演员梦的服务员,靠打工维持生计,同时参与各种试镜。
她的梦想是变成英格丽·褒曼一样的女演员。
但她每次试镜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演戏被打断、被忽视,似乎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丁是一个爵士乐手,热爱过时的爵士乐,梦想是开一家爵士乐酒吧。
但他只能在餐厅做钢琴伴奏,因为一时兴起在圣诞夜不好好弹《铃儿响叮当》瞎发挥,所以被开除了。
这样,两个各自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在彼此都最失意的时候相逢了。
斗斗嘴,跳跳舞,就坠入了爱河。
“相爱容易相处难”这种困境又出现了。
请注意,他们一开始如何看待彼此的梦想,态度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女主在刚刚相识时听说男主是做爵士乐的,耿直接了一句:“我不喜欢爵士乐。”
而男主在听说女主除了想当演员之外还在自己写剧本,就大加赞扬:你会创作,是个天才,应该尝试自己写剧本。
后来女主在爱上了男主之后爱屋及乌觉得爵士也不错,还给男主梦想中的爵士俱乐部设计了logo。
但他们最初对于对方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我认为是有差异的:男的是“你在创造就很厉害啊”的文青思维,女的是“我不喜欢爵士不过你喜欢那我也喜欢好了”。
(这里不评价谁好谁不好,看到后面我觉得,只不过是性格和目标差异导致的。)
那么,恋情稳定到同居状态,男主听到女主跟家人打电话,解释自己的男友很快就会有稳定的工作。于是男主接受了一个知名乐团的邀约,去做更流行更大众的音乐。
乐团的人觉得他不应该在“做传统爵士乐”这件事上太过执着,因为现在没人爱听那些。
反正呢,男主选择了先跟乐团的人一起挣钱。
而女主在男主的鼓励下开始做自己的话剧,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准备在小剧场演出。
男主参与的乐团很受欢迎,妹子们看到他演出就兴奋得嗷嗷叫,女主去看一眼男友也只能被挤到后面。
在男主出去巡演多日忽然回家给女主惊喜的时候,大争吵爆发了。
男主建议女主跟着自己一起巡演,反正她的独角戏写剧本排练都是一个人,在哪儿进行都行。
女主说,不行我马上要演出了东西都在这儿我不能走,然后开始反问男主准备什么时候结束跟着乐队巡演的状态。
男主答不知道,这会是个很长的时间。
女主追问你的梦想呢,你不是要开爵士俱乐部吗?我以为你挣点钱就要回来开了?你喜欢你现在做的东西吗?
男主开始磨叨:爵士没人喜欢,你也不喜欢。你是演员你知道这个。
女主含糊回答现在我因为你喜欢爵士。
总之呢,就是女的认为男的放弃了梦想这不对,男的被激怒,场面一度尴尬,女的夺门而出。
可以理解成女主在提醒男主不要忘记梦想,这也对。
但这个吵架里,隐隐地还有一个情绪是:女主看到男主的乐团有众星捧月的待遇,男友忙碌到自己不知道他在哪里,这样是会不开心的。
考虑到女主的梦想是当大银幕电影演员,而眼前只能先筹划小剧场独角戏,大概也有一点心理落差。
另外男方不理解女方的工作处境随便建议女方跟着自己走,也是问题。
事无巨细地照顾到对方情绪,是很难的。
——————————
接下来爱情已破碎,女主的独角戏并不受欢迎,心理崩溃准备放弃。
男主跟女主吵架后郁郁寡欢,无意中接到一个大导演找女主去试镜的电话,拼尽全力把她拉回了逐梦轨道。
五年后女主变成了大明星,举手投足都是贵妇气质,结婚有娃有豪宅;男主回到洛杉矶开了一家名为「seb's」的爵士俱乐部。
请注意这个段落里石头姐和高司令的表演以及造型细节。
此前的女主脸上是追逐梦想的焦灼不安,成功后已经全部化作春风得意和优越感,每一步都似走T台,一脸高傲的疲惫说回纽约如何如何。她已经是个典型的上流社会人士了。
(预告片里没有石头的这段表演,只能请各位观众自行回想最后一个段落。)
而男主在初识女主时头发是乱的,在跟乐团一起挣钱时头发梳得溜光水滑整整齐齐,回到洛杉矶开爵士俱乐部,头发再度变回凌乱——他重新选择了小众的不羁的文青生活。
全片我最有感触的段落是最后那十来分钟的平行宇宙,全是歌舞。
看着他们一吻定情,然后快乐地生活、跳舞、布置新家、生一堆孩子……
那一瞬间我忽然领悟了歌舞片的意义:都是假的。
现实生活里,你不可能随时随地起舞,也不可能唱首歌就让困境过去;而歌舞片里遇到任何问题,大家唱唱跳跳,坏人也变好了、龃龉也消失了。
“歌舞升平”这个词,总是跟“假象”相连的。
那美好的如同广告一样的平行宇宙里,其实也藏着一个他们必然分手的小秘密:这个幻想里,女主角如自己所愿当了演员,功成名就家庭美满;男主角只承担了完美丈夫设定,两个人一起去巴黎弹琴演戏,但巴黎是女主一个人的童年梦想。街角的小小爵士俱乐部,是另一个失意的男人开的。
这个细节也反过来证明,美好的平行宇宙只是女主的幻想,而非男主的。在她的幻境中,没有考虑到昔日情人的梦想,一切都是自己。
我也想大胆假设,男主角看到女主那熟练的上流社会脸,就会知道,这不是可以和自己携手一生的人。
————————
写到这里,你可能以为在我的评价里,男主是真诚的,女主是虚伪的。
不,并不是这样。
他们只是两种人。
文青和梦想这种词汇,也可以细分出很多不同。
说到底,对生活有目标的人,都有不同的矫情(本文中的矫情为中性词),男主的矫情在于他喜欢小众、喜欢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他在跟姐姐吵架时说过:“让生活打击我到它疲惫,但是这种走投无路正是我想要的。”
这种主动求不安的艺术家心情,用中国人的话讲叫“文章憎命达”。
甚至于,他喜欢传统爵士乐,是否就是喜欢这种不合时宜无人问津造成的清冷感?
而女主的目标是英格丽·褒曼。那是什么人?大众情人,经典美女,巨幅海报悬挂在最耀眼的角落,万千宠爱,芳名永传,还包括名利双收和上流生活。
而女主的矫情在于,她对自己都屏蔽掉了自己梦想的功利期待值,她以为自己谈论的仅仅是梦想。她喜欢在“谈论艺术梦想”的过程里找到自我安慰。她唯一成功的一次试镜,不是表演本身打动了导演,而是她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谈论梦想。
“作品被大众接受重要吗?”这个经典议题贯穿着这对情侣的筑梦路。
男主一开始最喜欢说的是:“别人不喜欢又怎么样?”而女主在试镜屡屡失败后接受了这个理论去做小众艺术,发现观者寥寥且嘲讽连篇时,立刻就放弃了“为自己做艺术”的念头。
她心底里需要的是大众的认同,她受够了无人赞扬,她开始怀疑传说中先苦后甜跌宕起伏的励志故事只是童话。
男主的心路历程则是:一开始坚定为自己喜好而活,在有了女朋友和生存压力后动摇,尝试赚钱,发现赚钱并不那么惹人讨厌,被女主激将后回到原点。
男的想开个爵士乐主题的俱乐部,不需要全世界的认可;女的想扬名天下,希望更多人喜欢自己。
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文艺的喜爱是他们自尊感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在某个阶段,同是失意人。
两个人都在说梦想,但实际上根本是背道而驰的梦想。
相爱一场,为彼此厘清了思路,找到自己的真正目的,之后分手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最后那场意外相聚,男人给女人弹奏了定情曲,女人脑袋里闪过了和他天长地久的幻象。
看上去是错失最爱,但我只看到“就该这样结束”的宿命。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是个名利双收的成年人,怀念过去不过是为了美化自己,其实谁也不需要谁。
从男人的角度来说,你现在这样贵妇,是我要的吗?幸亏你走了,记忆里你都是美的。文青若不是一个一个送走爱人,怎么继续写情歌。
美妙的平行宇宙,也许是自嘲和自我安慰。
人生再来一遍也还是这样,但大家也都是这样懦弱又自我陶醉,老是幻想“如果”。
还有过去和牵挂,总是现实的一剂迷幻药。
歌舞片那般绚烂完美的happy ending,只可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