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下更新以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是趴在低位起不来。这个指数最近两年低迷的时间,确实有点长了。
信心起不来的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就是收入预期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需求端的问题。
收入信心方面这两年可能一直都有点压力,因为互联网、教培和金融医疗这些高收入领域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我们知道国内支撑经济和需求的主要是三驾马车,也就是消费、投资和出口。
消费这块从电商就能看出来比较疲软,投资这块因为消费疲弱和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的原因,也没有特别有力的支撑。
现在三驾马车里面支撑起总需求的,主要就是在海外补库存背景下的出口订单。
需求太过依赖出口,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因为你出口太多需求太过依赖海外市场的话,如果海外竖起贸易壁垒的话压力就会变得很大。
所以还是要持续平衡出口和内需的关系,想办法把自身的内部需求拉起来。
说起刺激需求,
最近最好的消息可能是随着失业率数据的变化,美联储的降息时间可能要提前了。
之前我们的预计是美联储降息正常可能会在2024年的12月,但现在看的话可能到9月就有降息的可能了。
这里美联储如果真的逐步开始降息的话,留给我们货币宽松的空间就变大了。
如果财政刺激适时发力的话,那么在财政和货币刺激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形成合力了。
不过提早降息可能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美国软着陆或者不着陆的同时,我们看到二次通胀又起来了。
后面如果二次通胀起来,可能推动商品价格再起一波。也可能会带来美联储的二次加息。
如果按照这个路线走的话,那么二次加息以后衰退的概率就很大了,当然在二次通胀起来之前这个还要边走边看。
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个人依然觉得今年潜在风险最大的点还是在房地产行业。
虽然到目前为止,所有一线城市都已经放开了首付贷款比例,也下调了买房的利率,
想要通过这个方式拉动需求和销售。
但是从七月前十天的数据看,目前的销售恢复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
按照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情况,如果后续销售起不来的话,可能没有哪家能挺住的。
很多房地产的销售数据如果对比四五年前高点的话,会发现已经萎缩到之前销售的十分之一。
要知道债务是刚性的,现在销量缩水了这么多,对债务偿还能力的影响会很大,这可能是今年潜在最大的雷了。
前段时间我们看到不管是沪深300还是恒生指数,都已经站在了年线的位置。
不过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这些指数也开始回调了,七月份结束的时候可能会是回调完成的时间节点。
这里如果观察上证指数季线的话,会发现目前还是在三角形末端震荡。
如果再看万得的混合基金指数季线的话,这里也已经回踩破了15季均线的位置。
过去从统计数据上看,过去每次回到这条均线的时候,很可能都会出现个相对低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也很可能会看到,后续会有刺激需求的政策落地。
再加上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依然处于相对低位,比如看估值的话,全市场的估值依然处在低估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已经趴了很久了。
数据来源:集思录
再比如观察全市场收益率的话,春节前暴跌的那段时间整体已经要摸到5.5%左右,也是属于低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