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瀛寰
感谢关注李瀛寰的观察与思考。专栏作家、资深科技评论人。站在科技、财经、历史、人文的交叉点,独特视角、独立观点、独家故事。让我们一起激荡智慧,享受思维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数据局  ·  专家谈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  2 天前  
国家数据局  ·  专家谈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  2 天前  
北京经信局  ·  一周看点(1.13—1.19) ·  3 天前  
北京经信局  ·  一周看点(1.13—1.19) ·  3 天前  
桂林头条  ·  今天起,广西购买这3类数码产品有补贴! ·  3 天前  
桂林头条  ·  今天起,广西购买这3类数码产品有补贴! ·  3 天前  
无线徐州  ·  警方重要提醒:手机这个功能,慎用! ·  3 天前  
无线徐州  ·  警方重要提醒:手机这个功能,慎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瀛寰

上市三年 微博的“非典型”式逆袭

李瀛寰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4-18 17:16

正文


博客、微博、微信,这似乎“曾经”是公认的互联网传播载体的代际演进之路,也是三年前微博上市时,人们所说的微博“快不行了”的原因之一。


彼时,互联网已经走入社交时代,虽然微博也有社交属性,但仍被“天生移动而且专注社交”的微信替代了光环。即便是微博市场,也处于乱战时期,新浪面临着腾讯、网易、搜狐等的竞争。


然而三年后,微博不仅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沉沦,反而走出了一条“非典型”式的逆袭之路。微博上市时的月活用户为1.438亿,三年后已经突破了3亿。去年10月,微博股价首次超过了社交鼻祖Twitter,此后一直表现稳定,已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体。


微博在二次革命中获得新生,甚至这一上升势头还有继续扩大之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寰寰姐认为,微博逆袭的背后是“社交+媒体”这一不同于微信的差异化定位,而且基于这一特质,微博做到了产品上的与时俱进,把“社交+媒体”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定位:坚守“社交+媒体”


今天既是一个社交时代,同时更是新闻频发的快节奏社会,还是粉丝经济时代。面对种种变化,微博坚持了自己发展的初衷,并没有被所谓的社交潮流裹胁,微博经过试探之后,仍然选择了偏媒体的战略,坚持发展为社会化媒体平台,打造出与微信不同的定位。


所以直到今天,即便用户手机里装了再多的应用,但“每有大事,必看微博”依然是中国网民的共识。


投资机构巴克莱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微博是中国惟一一个具有公共媒体主页与帐号的社交网络,微博不仅对公众开放,还鼓励用户之间进行分享。得益于这些特性,微博能为即时新闻的快速传播提供便利。


CNNIC此前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同样显示,从对微博功能的使用情况来看,73.9%的用户通过微博关注新闻/热点话题,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舆论平台,成为人们了解时下热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用户之所以选择微博来关注新闻/热点话题,主要的原因是微博的快速响应速度,这一因素的认同率为62.8%。在传播速度和传播深度上,微博都比传统的新闻媒体有天然的优势,而微博一直都是各类重大新闻事件的首发平台。每逢遇到社会重大事件,微博上的内容发送量都会出现显著上涨。


三年中,微博内容还变得更加垂直、丰富,实现了由单纯的实时信息网络向实时信息网络+社交兴趣网络升级。在社交兴趣网络方面,微博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已经有20个垂直领域的月阅读量超过百亿。

 

区域下沉:抓住用户的信息刚需


对在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生存的人来说,动辙有上千好友一点也不奇怪,这些人可以从朋友圈中获得不少信息,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来说,从仅有几十个好友的朋友圈里能了解到天下大事吗?  


事实上,在用户拓展上其实我们也能看出微博的发展根本战略:强化媒体属性。从2015年开始,微博就找到与微信不同的用户拓展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不只是二三线城市比北上广人口基数大,更核心的本质其实还是源于人们对于新闻以及娱乐等各类信息的刚需。在二三线城市,社交产品的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腾讯等竞争对手相继退出微博领域,这更为微博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只如此,今天的微博已经开始向四五六线城市以及向年轻用户下沉,进一步扩大市场。


微博2016年第四季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13亿,日活跃用户数也从6660万增长到了1.39亿,这些数字的狂飞猛进与微博基于“社交+媒体”定位下的渠道拓展有着密切渊源。

 

产品:不错过每一个风口


可以说,不断强化“社交+媒体”的平台定位,是微博最成功的坚持。以此为基础,微博连续抓住了短视频、直播风口,并与网红经济的大潮实现了完美结合。


从产品层面来看,微博已经演变成为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集合体。2016年,微博和超过200家的视频自媒体机构达成合作,头部用户日均发布短视频的数量实现了超过200%的同比增长。


在直播方面,仅2016年第四季度,央视在微博上累计发布了6920条视频,并发起379场直播。今年以来,微博与NFL、NBA、中超、西甲等多项顶级体育赛事达成战略合作,都将直播和视频作为合作重点。以今年的超级碗为例,比赛当天微博上的视频播放量高达8841.6万,释放出巨大的合作潜力。


有了产品方面的积极布局,当网红经济兴起之际,微博利用自身产品、用户优势,以及与淘宝的紧密关系,迅速成为国内第一网红孵化、宣传平台。

 

生态:带动新媒体的黄金时代


对包括寰寰姐在内的广大媒体从业者来说,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另外一个显著价值,在于构筑起基于内容的商业生态,为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变现方式。


过去几年中,微博一直在持续推进“垂直战略”,扶持“专V”,一方面在电影、财经、旅游等行业加速拓展,一方面则是在产品与运营商进行深耕。通过自媒体扶持策略提升了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而这背后则是让内容创业者们的价值得到了真回报,内容创业得到商业回报,由此也才能带动更多的好内容制作与生产,也进一步带动了中国互联网原创力量的爆发。


原创内容得到更大效应的传播、新媒体的春天,这其中既需要社交分享,也需要媒体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所以,从商业生态角度来看,微博的成长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互联网整个生态体系的成熟,这带来了中国内容产业的未来长尾价值。


总结:微博三年成长的背后


三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在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微博与微信的区别,投行机构们也普遍认为,这两个产品会“共同存在和共同壮大”。


目前来看,微博的平台效应已经初步形成。伴随着平台效应的放大,微博有望获得接近淘宝、百度的利润率,并呈现持续上升势头。

     

更深层来看,微博之所以能有上市三年的逆袭和突破,都源于这是一个新闻、社交以及泛娱乐需求爆发的时代。回顾过去三年的发展,短视频、直播、网红……,所有这些跻身风口的事物,都不同程度满足了用户的上述三大需求,其背后都指向了一个核心:媒体能量,而微博,不仅积聚起了强大的媒体能量,更能将媒体能量赋予给平台生态上的每个参与者,从而让整体生态体系变得日益健壮,也给微博的未来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2014年、2015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wkd77285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