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大学堂
与传统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这里有最新鲜有趣又有料的历史秘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黑豆用醋泡一泡,没想到作用这么大,老祖宗的中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大学堂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位七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场决定拜他为师

历史大学堂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18 12:00

正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加关注不迷路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个问题,像极了孩子在夜晚仰望星空时的奇思妙想。

然而,这一次提出问题的人不是好奇的孩童,而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面对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时,一位年仅七岁的孩子竟能给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

孔子不仅为之折服,甚至还决定拜他为师。

一个孩童,究竟说了什么,竟能让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甘愿俯首?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孔子与弟子们结束了一段周游列国的旅程,马车缓缓行驶在乡间的道路上。

阳光洒在田野上,一片宁静祥和。

一路上,孔子对自然景色赞叹不已,与弟子们谈笑风生。

然而,这段旅途即将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一个七岁孩子的惊人智慧。

就在马车行至一处村落时,孔子忽然发现前方有几个小孩子围坐在路中间,正用石子和沙土堆出一座“小城”。

他们玩得兴高采烈,全然不顾驶来的车队。

车夫不得不勒住缰绳,停下马车。

孔子探出身来,对中间那个显得格外镇定的小孩问道:“顽童,为什么要挡在路中间?”

谁知,小孩微微一笑,冷静地回道:“自古以来,车遇城池,都要绕道而行。你们的车为何不绕开我这座城呢?”说罢,他扬了扬手中的小铲子,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孔子愣了一下,心中暗道这小孩有几分聪慧,便从车上走了下来,与孩子攀谈起来。

这时,弟子子路忍不住发问:“你既然如此聪明,那请告诉我,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

小孩一听这话,不慌不忙地说道:“天上的星辰,就像眼睛上的眉毛。我们天天看到它们,但谁又能数得清自己的眉毛呢?”这番妙语连珠的回答,让孔子和弟子们大感惊叹。

子路不甘示弱,又问:“那你知道你家田地里有多少棵麦子吗?”

小孩反问道:“那你知道你骑的马一天要迈多少步吗?”子路一时语塞,无话可答。

孔子见状,心中愈发佩服这孩子的智慧。

孔子索性对孩子说:“不如我们互相出题,如果你能答对我的问题,我便拜你为师。”

小孩不慌不忙地点头应允。

孔子于是问:“天上有多少颗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你能数清楚吗?”

小孩笑着回答:“天上的星星,一天一夜轮流闪烁,一年一茬五谷收成,夫子问的‘多少’,不如说是时间的轮回。”这句话,让孔子如醍醐灌顶。

孔子心悦诚服,便向小孩深深作揖“吾不知天上星辰,却知你心中有智慧。从此你便是我的老师。”

孩子见孔子如此诚恳,也不再戏弄,转身向孔子认真地说道:“夫子若愿拜我为师,我自当以心传教,但请记住:真正的学问,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永不止步的求索之心。”

这一番话语,使孔子深受启发。

他不仅学会了向年轻人学习的谦逊之道,也更加坚定了“学无止境”的信念。

自此,孔子与这位七岁的孩童项橐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这段佳话也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故事。

事实上,孔子拜师项橐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他敏而好学的精神,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无论身份高低、年纪大小,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正是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真实写照。

在这段旅程之后,孔子返回了鲁国,他将这次与项橐的相遇,作为自己一生的宝贵经历,传授给门下弟子们。

弟子们无不感慨,一个如此睿智的小孩,竟能与孔夫子结下如此奇妙的缘分。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这句《三字经》中的文字,正是对这段佳话的浓缩与礼赞。

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书本中,也在与人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不仅是求知,更是谦逊。

· 完 ·

/ 推荐阅读 /
历史上三个假太监:一个睡了皇后,一个让太后生子,一个杀了皇帝

武则天年过古稀,为何还要找男宠?多年后才知道她有多高明!

发现更多皇宫秘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紫极女史】

点亮“在看”,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