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同心公安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扩大民生服务供给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包括定制推广方案、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公安政务服务能力等措施,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同时,也提到了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定制推广方案,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
同心公安致力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量身定制推广方案,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推进各项政务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关键观点2: 提升公安政务服务能力。
同心公安通过优化线下窗口服务,引导分流企业群众网上办件,强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等措施,提升了公安政务服务能力,实现了高效办理服务。
关键观点3: 推进窗口标准化改革,优化综窗建设。
同心公安严格落实公安厅的措施,推进窗口标准化改革,优化综窗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键观点4: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同心公安通过组建法律法规宣讲团队、拓宽民情民意反映渠道、主动警务等措施,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正文
同心公安与民同心、与企同力,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扩大民生服务供给,不断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举措,稳步推进各项政务服务工作走深走实,营商环境、政务效能和群众体验得到显著提高,助推同心公安政务服务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驶入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快车道。
落实线下“高效办成一件事”。会同卫健部门优化线下窗口“出生一件事”服务套餐,实现从“分头报”“重复交”“多次改”到“跑一次”“一起交”“当场办”。同心公安政务窗口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出生一件事”新生儿入户线下联办13件。
引导分流企业群众网上办件。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优势,依托治安、交管、禁毒、“宁警通”等公安网办平台,通过窗口分流、实地宣传,全面引导符合网办条件的企业群众分流至网上办理服务。目前,累计为企业群众网上审批办件1.4万余件。
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业务办理流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紧盯窗口民辅警能力素质建设,系统开展公安政务服务练兵,由公安政务服务部门牵头组织治安、交警、出入境等业务警种,通过集中培训与跟班实操相结合、面授理论与在线交流相结合等形式促进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双提高,切实增强民辅警综合素质和实战本领。目前,累计组织学习训练活动5次,覆盖14个窗口单位30余名民辅警。
优化综窗建设。严格落实公安厅“见行见效29项措施”,不断强化“一窗通办”能力,扩展实现13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实施清单,最大限度提升办事效率、释放警务效能。从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各项便民举措入手,开展预约、延时、错时、上门服务,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满意度。
健全服务机制。坚持实行窗口服务每日办结和高峰期咨询引导前置机制,结合窗口办件高峰期将服务前移,适时增派后台民警加强咨询对接,充分做到高质效服务,连续三季度获评“红旗窗口”称号。
延伸服务触角。通过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企业“绿色通道”、特殊群体帮办导办等服务,不断将服务“触角”再延伸。依托“办结回访”常态化开展窗口服务抽查,主动将“你找我办事”转变为“我为你服务”。目前,为81人次提供专项便利服务,利用周末假期办理业务168余件次。
组建法律法规宣讲团队。统筹经侦、治安、刑侦等警种,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针对性法律法规宣传,协助企业处理涉刑事、治安方面的法律问题,当好企业“法律顾问”的角色,送上解决问题的“公安服务”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法制“联合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各类涉企咨询200余人次。
拓宽民情民意反映渠道。扎实开展“解民忧、创满意”走访活动,充分利用警企见面会、警企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强化与群众的线下交流和线上互动,本着警企“零距离”,诉求“马上办”、政务“全公开”、服务“无死角”的宗旨,积极收集涉企问题诉求,解决企业困难、风险,本年度走访13次,持续开展法治宣传、反诈宣防、法律培训、集中办证等惠企服务。
主动警务撑起企业“平安伞”。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完善了经侦、治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与企业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立社区民警“反诈工作站”实施涉企“柔性执法”举措,通过联合综治、司法等部门开展矛盾联调、权益联保等工作。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全面整治涉企隐患。2024年,共破获涉企案件2件,挽回经济损失140万元,召开警企座谈会6次,反诈宣传及各类法治讲座10次。
责编/晚秋 来源:平安同心